《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导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8879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66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导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导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导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导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导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导案文档格式.docx

《《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导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导案文档格式.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导案文档格式.docx

教学方法:

一般讲授结合举例分析

教学内容:

一、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

是把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经验积累中得到的科学知识有选择、创造性地应用在最有效的利用资源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

二、技术实践活动的要素

1.活动主体:

指垫付活动资本、承担活动风险、享受活动收益的个人或组织。

如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等。

2.活动目标:

所有技术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但不同活动主体的目标是不同的。

如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提高市场占有率等;

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就业率、环境保护等。

自然环境:

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基础

3.实施活动的环境:

经济环境:

评价技术实践活动成果的价值

4.活动的后果:

指活动实施后对活动主体目标产生的影响,如有用的和无用的后果、直接的和间接的后果、正面的和负面的后果等。

因此,技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技术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技术实践活动的有用效果,降低或消除负效果。

三、工程技术经济产生发展

1.技术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活动

自然科学

经济科学

技术活动

技术经济学

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技术实践活动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挑选最佳活动方案,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的学科。

是一门技术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图1-1

在这门学科中,经济处于支配地位,因此,它的性质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技术经济学在西方称“工程经济”、“经济性分析”,在日本称“经济工程学”,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称“技术经济计算”或“技术经济论证”。

2.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它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促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以前,技术相当落后,其推动经济发展的速度极为缓慢,人们看不到技术对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只能就技术论技术。

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蒸气机、发电机、计算机等的兴起和普及),带来了经济繁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很大篇幅总结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所起的作用,指出科学技术创造一种生产力,会生产较大量的使用价值,减少一定量效果上的必要劳动时间。

最早在工程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的是美国的惠灵顿(A.M.Wellington),他用资本化的成本分析方法来选择铁路的最佳长度或路线的曲率,他在《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1887年)一书中,对工程经济下了第一个简明的定义:

“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

20世纪20年代,戈尔德曼在(O.B.Goldman)《财务工程学》中指出:

“这是一种奇怪而遗憾的现象,…在工程学书籍中,没用或很少考虑…分析成本以达到真正的经济性…”。

也是他提出了复利计算方法。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技术经济的研究也随之展开,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1930年格兰特(E.L.Grant)出版了《工程经济原理》,他以复利为基础讨论了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

这本书作为教材被广为引用,他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二战后,各国都很重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据测算50~70年代发达国家中技术进步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为50%~70%左右。

在此之后,随着数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运筹学、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方法的应用,以及系统工程、计量经济学、最优化技术的飞跃发展,技术经济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78年布西(L.E.Bussey)出版了《工业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经济评价、优化决策以及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等。

1982年里格斯(J.L.Riggs)出版了《工程经济学》,系统阐明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管理、经济决策和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等。

在我国:

“一五”,学前苏联,对重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此时的论证是静态的。

“二五”,由于左的思想的出现,片面追求速度,否定技术经济分析的必要性,遭受了巨大损失。

1962年,将技术经济列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六个重大科研课题(资源、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基础科学、技术经济)之一,技术经济研究较为活跃,但随之受到“文革”的摧残。

1978年后,又重新受到重视,列入108项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成立了技术经济研究会,…必修课,国务院也成立了技术经济研究中心。

四、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是提高技术实践活动的经济效果

经济效果:

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果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

当效果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

当效果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效果-(费用+损失)

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

提高经济效果的主要途径:

费用一定,不断提高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功能

(注:

除此之外,还有三种途径,在“价值工程”中再介绍)

2.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经济是技术进步的目的,技术是达到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2)技术与经济还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矛盾的一面。

因此,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途径的科学。

3.技术经济分析的重点是科学地预见活动的结果

技术经济分析属于事前或事中主动的控制,即信息搜集资料分析制定对策防止偏差。

它要求人们面对未来,对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合理的预测,只有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客观地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技术经济分析是对技术实践活动的系统评价

由于不同利益主体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对同一技术实践活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评价指标不同,因而评价结论有可能不同。

为了防止一项技术实践活动在对一个利益主体产生积极效果的同时可能损害到另一些利益主体,技术经济分析必须体现较强的系统性。

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多层性

系统性主要表现在:

评价角度或出发点的多样性:

企业、国家、社会等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定量、定性、动态、静态等评价

5.满足可比条件是技术方案比较的前提

产出成果使用价值的可比性

投入相关成本的可比性

可比性主要包括:

时间因素的可比性

价格的可比性

定额标准的可比性

评价参数的可比性

6.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粗放型生产方式

经济增长的主要实现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

技术创新——集约型生产方式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即提高单位资源投入的产出量来影响经济增长

目前从整个世界看,哪里技术最活跃,

哪里经济增长就最快。

课后记:

第2次课:

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程序

一、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

技术经济分析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反馈的动态规划过程。

纵向看:

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工作的深入和细化

横向看:

每一个阶段又可分解成若干相互联系和区别的子过程

例如,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可划分为:

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

投资机会寻找…………

投资机会筛选…………

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

满意否?

放弃该项活动或重新构思方案

目标实现

方案实施

确定目标寻找关键要素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三、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技术经济学的特点

1.综合性:

必须处理好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

2.应用性:

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技术实践中遇到的经济问题

3.系统性:

应注意系统的平衡

4.数量性:

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5.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是事前的估计和判断

2、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经济环境中人的行为和动机(因为技术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

2.具备市场调查的能力

3.掌握科学的预测工具

4.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5.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

小结:

作业:

教材P.10“思考题”的第4、8题

第3次课:

现金流量及其分类

熟悉现金流量的概念;

掌握现金流量分类、现金流量图含义和画法;

掌握建设项目现金流量的确定方法;

工程项目现金流量的构成

本章是技术经济分析最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正确计算经济评价指标的前提。

一、现金流量

1.涵义

提供

通过交换获得

对生产经营中的交换活动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物质形态:

经济主体工具、设备、材料、能源、动力产品或劳务

货币形态:

经济主体投入资金、花费成本活的销售(营业)收入

对一个特定的经济系统而言,投入的资金、花费的成本、获取的收益,都可看成是以货币形式体现的现金流入或先进流出。

现金流量就是指一项特定的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年、半年、季等)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或流入与流出数量的代数和。

流入系统的称现金流入(CI);

流出系统的称现金流出(CO)。

同一时点上现金流入与流出之差称净现金流量(CI-CO)。

2.确定现金流量应注意的问题

(1)应有明确的发生时点

(2)必须实际发生(如应收或应付账款就不是现金流量)

(3)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结果(如税收,从企业角度是现金流出;

从国家角度都不是)

3.现金流量图——表示现金流量的工具之一

(1)含义

表示某一特定经济系统现金流入、流出与其发生时点对应关系的数轴图形,称为~。

30万元

5万元

2万元

1万元

1

2

3

4

5

解释:

“0”、“时间序列”、“计息期”、“1~5”、“箭头方向”以及该流量图所描述的经济系统等。

(2)期间发生现金流量的简化处理方法(举例加以说明)

1年末习惯法:

假设现金发生在每期的期末

2年初习惯法:

假设现金发生在每期的期初

3均匀分布法:

假设现金发生在每期的期中

4.现金流量表——表示现金流量的工具之二

序号

项目

计算期

合计

……

n

现金流入

1.1

现金流出

2.1

净现金流量

◆这里仅说明按国家发改委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的最新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时,现金流量表的具体类型,详细内容在后面第七章介绍。

对新设法人项目而言:

项目现金流量表,资本金现金流量表,投资各方现金流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