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8507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1.0.1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设备(塔、换热器、容器、机泵等)和管道隔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本规范不适用于设备和管道的内隔热衬里设计和有特殊要求的管道、长输管道及临时设施隔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1.0.2隔热工程应根据工艺、节能、防结露和经济性等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1.0.3隔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隔热thermal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热量或冷量损失,或为防止人体烫伤、稳定操作等,在其外壁或内壁设置隔热层,以减少热传导的措施。

2.1.2保温hot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热量损失而采取的隔热措施。

2.1.3保冷cold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冷量损失而采取的隔热措施。

2.1.4防烫伤隔热personalprotectioninsulation

为防止热管道烫伤人体而采取的局部隔热措施。

2.1.5裸管barepipe

无外隔热层的管道。

2.1.6经济保温厚度economicinsulationthickness

保温后的管道年热损失费用与保温工程投资的年份摊费用之和为最小值时的保温层计算厚度。

2.1.7表面温度保温厚度insulationthicknessforsurfacetemperature

根据规定的保温层外表温度,计算确定的保温层厚度。

2.1.8隔热材料insulationmaterial

为保温、保冷、防烫伤或稳定操作等目的而采用的具有良好隔热性能及其他物理性能的材料。

2.1.9隔热结构insulationstructure

一般由隔热层、防潮层和防护层组成的结构。

2.1.10隔热层insulationlagging(insulation)

为减少热传导,在管道或设备外壁或内壁设置的隔热体。

2.1.11保温层hotinsulationlagging(hotinsulation)

为保温目的设置的隔热层。

2.1.12保冷层coldinsulationlagging(coldinsulation)

为保冷目的设置的隔热层。

2.1.13防潮层moistureresistantlagging

为防止水或潮气进入隔热层,在其外部设置的一层防潮结构。

2.1.14保护层jacketing

为防止隔热层或防潮层受外界损伤在其外部设置的一层保护结构。

2.1.15支承圈surportring

固定在直立金属管道或设备外壁上,用以支承其上部隔热结构的金属圈。

2.1.16金属网metallicwiremesh

包裹隔热层用的金属丝纺织网。

2.1.17自攻螺钉self-tappingscrew

用于固定隔热层外金属保护层的具有自攻能力的螺钉。

2.1.18扎带band

固定隔热层或金属保护层用的金属带。

2.2符号

——介质的比热;

——管材的比热;

——隔热层的外直径;

——复合隔热外层的外直径;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

——热能价格;

——介质质量流量;

——C-1与C两点间管道内介质质量流量;

——任意结点i与前一结点i-1两点间管道内介质质量流量;

——介质融解热;

——计息年数;

——年利率(复利);

——管道通过支吊架处的热(冷)损失的附加系数;

——管道实际长度;

——管道计算长度;

——计算分支结点C与前一结点C-1之间的管段长度;

——任意分支结点i与前一结点i-1之间的管段长度;

——隔热结构的单位造价;

——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热(冷)损失量;

——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热(冷)损失量;

——隔热层热阻;

——隔热层表面热阻

——按复得计算的隔热工程投资偿还年份摊率;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环境温度;

——露点温度;

——介质在管内冻结温度;

——分别为分支结点C与前一结点C-1处的温度;

——管道内介质的终点温度;

——算术平均温度;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复合隔热结构中的内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管道1点处或管道起点处的介质温度;

——管道2点处的介质温度;

——每米管长介质体积;

——每米管壁介质体积;

——风速;

——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

——隔热层厚度;

——内层隔热层厚度;

——外层隔热层厚度;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

——复合隔热结构内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

——复合隔热结构外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

——介质密度;

——管材密度;

——年运行时间;

——防冻结管道允许液体停留时间;

——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热(冷)损失量;

——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热(冷)损失量;

——燃料到厂价;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锅炉热效率。

3基本规定

3.0.1下列设备和管道,应进行隔热

1工艺生产过程要求隔热的设备和管道(含管件、阀门等);

2为减少设备和管道的热量或冷量损失;

3为防止外壁结露;

4为防止高温设备和管道散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0.2下列设备和管道,不应隔热

1工艺过程要求必须裸露的设备和管道;

2要求散热的设备和管道;

3对于直接通向大气的排凝、放空管道。

3.0.3需要经常维护而以无法采取其他防烫措施的不保温设备和管道,当表面温度超过60℃时,应在下范围内设置防烫伤隔热层:

1高于地面或工作平台2.1m以内者;

2离开操作平台0.75m以内者。

3.0.4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以下简称储罐)具有下列要求之一者,应进行隔热:

1介质储存温度等于或大于50℃;

2介质储存温度小于50℃,储罐隔热后有利于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并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时;

3储存于浮顶罐、内浮顶罐的液体因降温在罐内壁产生凝结物而影响浮盘正常运行时;

4储罐罐壁外侧设有加热盘管时。

3.0.5储罐的隔热设计应与储存液体的加热方案统一考虑,并同时进行设计。

3.0.6储罐的隔热设计应按罐壁、罐顶分别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1罐壁隔热厚度应按液体储存温度计算;

2罐顶隔热厚度应按液面以上气体空间的平均温度计算;

3液体储存温度等于或高于120℃时,应对储罐罐顶、罐壁全部隔热。

液体储存温度低于95℃时,就仅对储罐罐壁隔热。

3.0.7储罐罐壁的隔热层高度,应高于储存液体的设计最高液位50mm。

4隔热结构的设计

4.1隔热材料的选择

4.1.1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隔热性能良好,有明确的导热系数方程或导热系数图表。

当平均温度等于或低于350℃时,用于保温层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不得大于;

当平均温度低于27℃时,用于保冷层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不得大于;

2硬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300kg/m3、半硬质和软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00kg/m3、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00kg/m3;

3硬质保温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4MPa、硬质保冷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15Mpa;

4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pH值不应小于8;

5用于奥氏体不锈钢设备和管道上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中的氯离子含量,应符合《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126—89中的有关规定;

6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应具有安全使用温度和耐燃烧性能(不燃性、难燃性、可燃性)数据。

必要时,尚应提供防潮性能(吸水性、吸湿性、防水性)、线膨胀率或收缩率、抗压强度、腐蚀或抗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渣球含量、纤维直径等的测试报告;

7阻燃型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氧指数不应小于30。

4.1.2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应按下列规定选择:

1设备和管道的保温结构应用非燃烧材料组成,保冷结构可由阻燃材料组成。

设备和管道的隔热层除必须采用填充式结构外,宜选用隔热制品;

2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允许使用温度应高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

3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允许使用温度应低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

4有多种可供选择的隔热材料时,应首先选用导热系数小、密度小、强度相对高、无腐蚀性、损耗少、价格低、运输距离短、施工条件好的材料或制品。

当不能同时满足时,应选用单位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或制品;

5设备和管道表面温度高于或等于450℃时,宜采用复合隔热结构或选用耐高温的隔热材料;

6保冷应选用闭孔型材料及其制品,不宜选用纤维材料或其制品;

7选用纤维材料制成的毡席类制品时可用玻璃布缝制;

8不宜选用石棉材料及其制品。

4.1.3所选择材料及其制品的各项技术性能,应由指定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测定合格。

4.1.4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隔热材料及其制品主要性能

材料名称

使用密度/(kg/m3)

推荐使用

温度/℃

常温导热系数λ0/

(W/(m·

℃))

导热系数的参考计算方程/(W/(m·

抗压强度/MPa

超细玻璃棉制品

48

≤300

≤0.043

λ=λ0+0.00011tm

64~120

≤0.042

≥45

岩棉及矿渣棉

80

≤250

≤0.044

λ=λ0+0.00018tm

100~120

≤0.046

150~160

≤0.048

≤200

微孔硅酸钙

170

≤550

≤0.055

λ=λ0+0.000116tm

0.4

220

≤0.062

0.5

240

≤0.064

硅酸铝纤维制品

120~200

≤900

≤0.056

λ=λ0+0.0002tm

复合硅酸

铝镁制品

45~80

≤600

≤0.036

λ=λ0+0.000112tm

管(硬质)

≤0.041

聚氨酯泡沫

塑料制品

30~60

-65~80

≤0.027

λ=λ0+0.00009tm

聚苯乙烯泡沫

≥30

-65~70

≤0.0349

λ=λ0+0.00014tm

泡沫玻璃

150

-196~400

≤0.06

λ=λ0+0.00022tm

180

0.7

4.1.5保温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7.5%(质量比)、防水率不得小于95%,软质保温材料的回弹率不得小于90%。

保冷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

4.1.6防潮层材料应具有抗蒸汽渗透、防水、防潮、无毒、耐腐蚀的性能,且化学性能稳定,不得对隔热层和保护层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吸水率不应大于1%。

4.1.7防潮层应选择夏季不软化、不流淌、不起泡,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