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8507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4.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

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B.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

C.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D.分封宗法体制逐渐解体

5.《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

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

6.秦汉时期,御史大夫在行使行政权时,主要以典章制度为依据,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

这说明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

A.削弱了丞相的权力B.未被赋予监察百官之权

C.协助丞相处理朝政D.行使权力时受丞相制约

7.《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的“革命”是指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B.儒学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行省的设置D.理藩院的设立

8.“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

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

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9.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A.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

10.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

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

A.秦朝丞相汉朝中书令B.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

C.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D.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

11.汉朝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封国并存,后来封国势力越来越大,威胁到中央。

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是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在地方设通判

C.颁布“推恩令”D.实行三省六部制

12.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

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

唐代的“过官”制度

A.削弱了皇帝权力B.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13.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14.“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它”是指

A.西汉郡国制B.北宋的枢密院

C.元朝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

15.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州为监察机构,而到了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州由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

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道发展成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

州、道这一变化

A.反映出监察力度的减弱B.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说明地方行政权力扩大D.其主因是社会经济发展

16.有学者指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主要是指三省

A.既互相牵制,又分工协作B.没有实权,有利于强化皇权

C.决策相对集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简化了行政机构,有利于削弱相权

17.从秦到宋的中国帝制社会中,官僚体制运作中存在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这些制度设计的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预防专制皇权出现错误

C.制约专制主义皇权D.保障皇权体制正常运转

18.“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B.官员层级设置调整

C.文官地位得到明显提升D.废丞相,权分六部

19.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20.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

“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

”该机构是

A.清代军机处B.元代中书省

C.宋代枢密院D.唐代门下省

二、非选择题

21.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

……雄上言:

“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

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

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

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

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

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

杜佑《通典》

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四……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

(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6分)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

(4)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须注意哪些原则?

(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

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论政体》

材料三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据材料一、二,在处理君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上,秦朝与唐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大循环的表现,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8分)

答案

1.【解析】材料“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给予受封者颁次赐礼器”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服从周王,尽其职能,体现了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故C正确;

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周王朝先进的文化的传播,而是反映诸侯与周王的关系,排除A;

分封制下诸侯有一定自治权,并不是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政治方面的关系,不是日常生活行为的问题,排除D。

【答案】C

2.【解析】材料说明由于商朝由于废除了嫡长子制度导致了社会动乱以及“诸侯莫朝”的局面,说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故D项正确;

嫡长子是按照血缘关系继承王位,才德不是标准,故A项错误;

商代王位继承最初也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错误;

嫡长子继承制属于王位继承的原则,和中央集权加强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

【答案】D

3.【解析】材料“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

大事小事,无事不卜”反映出商王朝政权中充满着神权色彩,这体现出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之一,故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AC项排除;

D项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

【答案】B

4.【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称王,这反映了当时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故D正确;

材料并不能体现宗法等级秩序加强,应该是逐渐瓦解,故A错误;

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故B错误;

材料并不能体现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故C错误。

5.【解析】《百家姓》在宋代的排序首位是“赵”,而宋朝皇帝姓赵(如赵匡胤);

在明代的排序首位是“朱”,也是明代皇帝的姓(如朱元璋),这共同体现了皇权独尊,A正确。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B。

材料只强调了皇帝地位尊贵,没有涉及其他等级,无法体现等级制度的森严,排除C。

文化专制是指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专制政策,与本题无关,排除D。

【答案】A

6.【解析】根据“御史大夫在行使行政权时,主要以典章制度为依据,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可知,御史大夫是协助丞相处理朝政,为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