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创新、转型升级考察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809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创新、转型升级考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创新、转型升级考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创新、转型升级考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创新、转型升级考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创新、转型升级考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创新、转型升级考察报告.doc

《对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创新、转型升级考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创新、转型升级考察报告.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体制创新、转型升级考察报告.doc

赴南通、苏州、大连、锦州等地

国家级开发区学习考察报告

联合考察组

(2010年7月)

根据市委领导批示精神,市委政研室、市编办、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联合考察组,就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为国家级开发区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考察调研。

这次考察调研,主要围绕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把握机遇,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在新一轮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发展中抢占先机、跨越发展,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考察组分两路先后到江苏南通、苏州、昆山、镇江、扬州和浙江宁波,以及天津滨海新区、辽宁大连、锦州等市的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学习考察。

考察认为,新形势下,全国范围的全面开放使各地区开放政策日益趋同,造成开发区的政策性优势明显弱化,简单依靠政策优惠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开发区发展的要求,政策效应的递减趋势迫使各地开发区加快培植在政策优势以外的功能优势和体制优势,努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再造体制优势创造前提条件。

南通、镇江、大连等地开发区抓住国家转方式调结构和新一轮区域布局调整的机遇,加快发展理念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他们的做法对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后如何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实现新一轮战略崛起,带来很大启迪。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当前国务院集中升级27个新的国家级开发区,与中央正在推进的转方式调结构和新一轮区域发展布局等重大战略密切相关,它们的设立预示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地在谋取发展转型和战略崛起过程中,开发区仍是科学发展的前沿、窗口、示范区和引擎,赋予转型发展新的使命。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以国家级开发区获批为新起点,努力向先进地区学习,切实从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各个方面加大对开发区的支持力度,努力为日照开发区带动全市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当前国内国家级开发区有254个.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8190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个、保税区15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4个、出口加工区58个、其他类型开发区33个。

我们这次学习考察的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南通、苏州、昆山、宁波、天津、大连6个开发区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镇江、扬州锦州3个开发区是去年以来国务院新批的国家级开发区,他们的发展模式、体制创新和发展经验对日照经济开发区升级后的科学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科学确立新的发展模式。

各地发展转型中进一步认识到过去就项目抓项目造成开发区经济结构单一、功能单一、空间内涵与质量不高和管理体制不顺等诸多问题,形成了开发区的“孤岛效应”。

新形势下加快发展转变必须从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抓起,坚持开发区即新城、城区一体发展模式,更加重视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探索走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本地实际的转型升级新路。

一是加快单一的工业型园区向多功能城市新区的转型。

各开发区均以二次创业和功能转型为重点,高水平、大手笔、高起点规划建设开发区,把开发区的发展与城市新区的建设有机融为一体。

如昆山开发区在过去五年中,新开发土地7.8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项目新用地4.84平方公里,其他用于实施“四区一商圈”(即东部新城区、中央商贸区、中华商务区、综合保税区,长江路、前进路、东城大道、景王路相连的现代商圈)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了开发区的发展格局。

宁波、扬州、镇江、南通等开发区也都规划了功能类似,性质相同的新区或园区,开发区向新城(综合型园区)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家继上海蒲东新区之后设立的第二个国家级新区,本身就是在天津开发区基础上开发建设的多功能城市新区,代表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二是加快经济发展由单纯依赖工业向二三产业并重转型。

苏州工业园出台“2+3”产业转型规划,推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主导产业调整振兴和新能源、生物医药、服务外包3个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昆山开发区IT产业借危机转型,将IT产业链进一步细分为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通信等五条上下游产业链,开展“精细化招商”;宁波开发区加快推进九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智能电网产业园区,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打造“一谷三区”,即“一谷”为智谷,定位于建设功能完备的,集研发、生产、示范、展示、交易、创新创业、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科技园;“三区”为智能电网产品生产园区、智能电网示范园区、综合物流园区。

三是加快单纯依靠经济发展向城乡一体统筹发展转型。

这些开发区均出台了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差别,不断实现公共资源的全社会均等化,构建社会关系全面和谐的园区。

宁波开发区建立了包括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五保户集中供养、特困家庭子女免费入学、农村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并且注重城乡制度可衔接、人员变化可转换。

昆山开发区按照住宅向社区集中、动迁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三集中”原则,到2012年将实现全区域内“零村落”,农民集中入住社区率达100%。

(二)“特区特管”体制日臻完善。

一是享有市级管理和审批权限。

各开发区所在市都对开发区简政放权,充分下放事权、财权、人权,设立的机构均享有市级审批权限,做到了“事权下放、职权到位”,确保了开发区自主高效运行。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据法律和市委、市政府授权行使市级管理权限;垂直管理部门在南通开发区设立派驻机构的,其派驻机构在南通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行使委派部门的管理权限。

在审批权限上,江浙地区开发区大都在规划、建设、立项、环保、土地、城管等方面均享有充分的自主审批权,基本实行2号章形式(如规划局1号章在县〈市〉,2号章则在开发区)。

尤其是在规划审批方面,除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规划仍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外,由开发区负责行使规划管理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权,项目落地建设的周期有效缩短。

二是机构设置较为灵活。

各开发区大都享有内设机构的自主设置权。

南通开发区在不突破市核定的机构编制总数内,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职能机构。

镇江市委、市政府坚决防止开发区体制回归,一律不得要求开发区设立上下对口的机构。

同时,各开发区扩大了开发总公司经济实体组织职能,不断提高开发总公司实体化运作水平,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

三是行政级别实行高配。

六个开发区规格都比较高,所在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领导干部实行高配,党政一把手明确为副厅级,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级别一般为副正处级。

南通、苏州、昆山等开发区副处级以下干部的提拔使用可由党工委提出方案,报组织部备案即可。

(三)开发运作水平更加成熟高效。

他们的开发运作主要体现在对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把握上。

一是招商和项目推进机制方便快捷。

这些开发区只要符合全市的发展规划,就有充分的体制机制保障项目从落户到建设投产一条“零障碍”的“绿色通道”。

扬州开发区规定,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审批条件的投资项目,市本级审批的所有事项,相关部门负责于3个工作日内办结。

镇江开发区实施产业园区两委领导挂钩制和部门负责制,即每个园区有一个部门负责招商和服务,由一名两委领导牵头,分招引、建设、产出、争取四大指标体系进行完成率的考核,每月在区内进行排名公示。

二是资本运作灵活高效。

各开发区都建立了投融资平台,设立投资发展公司,可以自主融资、投资和开发建设,确保了建设资金的筹集。

镇江开发区建立了包括城投、工投、高投、水投、旅投等8个投资公司,通过贷款、BT、发行地方债券、上市公司等方式进行融资,2010年计划融资150亿元。

扬州开发区通过设立投资公司、优质资产抵押贷款、和、发行地方债券等方式,去年融资35亿,且融资额中的贷款多为中长期贷款,期限最短的也有5年,最长的为12年。

天津开发区成立了国资公司和南港工业区开发公司两个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和开发建设。

大连开发区成立了开发公司和发展公司两个平台,以开发区建设公司为基础成立了德泰投资公司,承担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各开发区把人才看作引领开发区发展的首要因素,真正舍得资金招人、真正招需要的人,把人才招揽转向市场化运作,由市场上的猎头公司负责人才引进的有关工作,管理人才方面积极引进懂项目运作和资本运作的人才,产业人才方面敢于下大力招引领军人物和有专利技术的人才。

2009年南通开发区通过猎头公司高薪引进100名懂项目运作和资本运作的管理、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哈佛大学的归国人才。

四是建立更能激发活力的分配机制。

各开发区坚持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行全员聘任制(档案级别工资保留)、薪酬绩效挂钩考核奖惩制、领导干部岗位竞争上岗制,实行激励性的收入分配制度,报酬与工作岗位和绩效挂钩,营造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小环境。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注重集聚整合创新资源。

各开发区积极推进从产业服务平台向创新发展平台延伸,大力吸纳和引进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金、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先进设备和高科技项目等各类创新资源。

昆山开发区依托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成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博士后工作站分站,设立各类产学研联合体360家,引进博士团队7个、博士82名和硕士117名,2人入围“国家千人计划”。

二是加快建设创新载体。

各地开发区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创业中心、孵化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

苏州工业园先后投入130多亿元,建设了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生物纳米园、中新科技城、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等载体,已集聚100余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50多家独立研发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

镇江开发区建设了留创园二期工程后期1.8万平方米的小试、中试和小型产业化综合创业大楼和300亩工业生产用地,专门用来扶持创业园毕业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是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在创新投入中的导向作用,充分运用财税等政策杠杆,引导和鼓励科技投入。

去年,昆山开发区为44个重点项目筹集科技研发、节能减排等项促进资金8.49亿元,设立1亿元的优秀领导军型人才创新创业引导资金。

(五)举全市之力支持开发区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各地始终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当地先行先试的“特区”来办,不断为开发区的体制创新和投资环境建设创造条件。

市委、市政府都出台了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有关意见或规定,举全市之力支持开发区发展。

在财政支持上,规定开发区内行政事业收费、基金收入、土地出让金等用于开发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

在土地倾斜上,江浙地区的多数地级市都以土地储备中心的名义,多收储了一批土地,不以具体项目单独报批,方便开发区招引项目可以随时落地。

在规划支持上,市级规划部门对未下放开发区的审批项目也实行简化审核,指派分管领导和专人协调,根据项目建设需要,随时受理,大大加快了审批速度。

二、日照开发区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开发区设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总体实力由小到大、由弱渐强,成为鲁南经济带中临港产业发展最快、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开发区。

经济总量、效益、后劲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基本实现三年翻一番;对区域发展的示范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在日照市以2%的面积、4%的人口,创造了14.2%的地区生产总值、15.7%的地方财政收入、16.6%的固定资产投资、61.2%的实际利用外资;2008年至2009年,连续两年在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一;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先进开发区。

随着今年顺利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开发区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从宏观环境看,国内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期的上升期,后危机时代将迎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政策,为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确定以日照为核心建设鲁南临港产业区,列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予以重点扶持,进一步为日照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

开发区自身经过近几年的大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