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4 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技能提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783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4 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技能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34 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技能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34 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技能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34 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技能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34 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技能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34 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技能提升.docx

《专题34 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技能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4 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技能提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34 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技能提升.docx

专题34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化学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技能提升

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平衡移动的基础变量。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常结合化学平衡的应用进行综合考查,有时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单独考查,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

高考对化学平衡状态的考查,往往通过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理解进行。

化学平衡常数是新出现的高考热点,必须理解透彻。

另外还要重点关注化学平衡的现象和实质。

高考围绕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验、判断、图像、计算等形成对化学平衡移动进行综合考查,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综合应用体现,平时加强针对性强化训练,注重规律和方法技能的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预计2019年高考试题命题的创新性、探究性会进一步提升。

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实验分析和设计、考查问题多样化的平衡图像问题、设计新颖的速率、平衡计算以及通过图像、表格获取信息、数据等试题在情境上、取材上都有所创新,而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还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联系,综合考查,并且两者的结合也日趋紧密。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定义:

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符号用υ。

2、表示方法: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3、表达式:

υ=(υ:

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化量,Δt:

时间变化量)。

4、单位:

mol/(L·s)或mol/(L·min)或mol·L-1·min-1或mol·L-1·s-1

5、规律:

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方法技巧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

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3、化学平衡移动

(1)概念: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

(3)平衡移动方向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平衡不移动;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

(1)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

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5)“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6)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方法技巧

(1)不要把v正增大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只有v正>v逆时,才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不要把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提高等同,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会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本身的转化率降低。

(3)对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正确理解是升高温度时,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化学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时,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4)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达到新化学平衡时,此物理量更靠近改变的方向。

如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化学平衡右移,但达到新化学平衡时,A的浓度比原化学平衡时大;同理,若改变的条件是温度或压强等,其变化也相似。

(5)平衡移动原理不仅能用于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也能用于判断溶解平衡等其他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说,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

(6)平衡移动原理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5、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mA(g)+nB(g)pC(g)+q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K=。

注意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平衡时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一样,互为倒数关系。

(4)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看视为常数,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5)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6)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方法技巧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的浓度越小,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

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体现。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

(Q:

浓度积)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Qc,则Qc<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Qc=K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v正=v逆;Qc>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三、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图像中的数形思想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步骤:

有关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表题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在审题时,一般采用“看特点,识图像,想原理,巧整合”四步法。

(2)各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例4】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由I2(g)、I2(g)、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乙酯不断蒸出

D.石灰岩受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溶洞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啤酒中存在平衡:

CO2(g)CO2(aq),开启啤酒瓶,瓶中压强降低,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生成CO2气体的方向移动,A项排除;B.反应H2(g)+I2(g)2HI(g)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并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此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是因为I2(g)的浓度的增大,B项可选;C.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采用加热的方式将生成的乙酸乙酯不断蒸出,从而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C项排除;D.石灰岩地貌的形成与以下反应有关:

CaCO3+CO2+H2OCa(HCO3)2,固体的溶解和凝结的反反复复,涉及了平衡的移动,D项排除;答案选B项。

2.在一定温度时,将1molA和2molB放入容积为5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s)+2B(g)⇌C(g)+2D(g),经5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5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mol

B.5min时,容器内D的浓度为0.2mol·L-1

C.该可逆反应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

D.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mol·L-1·min-1

【答案】A

【分析】

经5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为5L×0.2mol·L-1=1mol,

A(s)+2B(g)⇌C(g)+2D(g)

起始(mol)1200

转化(mol)0.510.51

平衡(mol)0.510.51

【详解】

3.有可逆反应A(g)+3B(g)2C(g) ΔH<0。

该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如果t2、t4、t6、t8时都只改变了一个反应条件,则对应t2、t4、t6、t8时改变的条件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B.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

C.使用了催化剂、增大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B

【分析】

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突然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根据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分析是升温还是加压;

t4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且平衡逆向移动,根据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反应分析压强如何变化;

t6时刻逆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增大浓度,考虑增大的为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

考虑t8时刻能够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是加入催化剂。

【详解】

4.某电路板生产企业的水质情况及国家允许排放的污水标准如下表所示。

为研究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pH,取5份等量的废水,分别用30%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9、9.5、10、11,静置后,分析上层清液中铜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平衡I:

Cu(OH)2+4NH3[Cu(NH3)4]2++2OH-;

平衡II:

Cu(OH)2+2OH-[Cu(OH-)4]2-

项目

废水水质

排放标准

pH

1.0

6~9

Cu2+/mg·L-1

72

≤0.5

NH4+/mg·L-1

2632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pH约为9

B.b~c段:

随pH升高,Cu(OH)2的量增加,平衡I正向移动,铜元素含量上升

C.c~d段:

随pH升高,c(OH-)增加,平衡I逆向移动,铜元素含量下降

D.d点以后,随c(OH-)增加,铜元素含量可能上升

【答案】B

【详解】

5.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B.消耗Z的速率是生成X的速率的2倍

C.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

【答案】C

【分析】

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