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780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docx

《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docx

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

(12m长护筒)

XX建筑工程总公司

XX项目部

第一章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项目概况1

一、工程概况1

二、周边环境2

三、基坑支护及旋挖混凝土灌注桩设计概况2

第三章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2

一、地形地貌2

二、场地岩土类别及其工程地质特征2

三、工程水文情况4

第三章混凝土灌注桩无法成孔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4

一、无法成孔过程描述4

二、无法成孔位置地质描述4

三、无法成孔原因分析5

四、采取钢护筒护壁措施5

第四章主要施工工艺7

一、工艺流程7

二、施工方法8

三、试成孔内容12

第五章质量目标、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12

一、质量目标12

二、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12

第六章主要机械设备及劳动力安排16

一、主要机械设备投入16

二、劳动力安排17

三、周转材料投入安排17

第七章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18

一、安全保证体系18

二、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9

三、预防及应急措施20

四、质量安全保证措施20

五、文明施工措施21

第八章、旋挖桩编号及护筒制作大样(附件)21

一、12米长护筒制作大样图21

二、旋挖桩编号平面图21

三、7-7支护设计剖面图21

四、吊装护筒示意图21

五、现场协调会会议纪要(编号:

工程会-001)21

第一章编制依据

该方案的编制主要依据:

基坑支护设计图纸、业主提供施工现场条件及对工程提出的要求、广东永基建筑基础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现行规范、规程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主要规范、规程如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010年版)》(GB50204-20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50300-20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现场协调会会议纪要(编号:

工程会-001)

第二章工程项目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保利东漖项目M地块施工单位:

广东电白建筑工程总公司监理单位:

广州龙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建设单位:

广州东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

广州南方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单位:

广东永基建筑基础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教镇,为白鹅潭经济圈重要配套住宅区。

由投资广州东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兴建,用地面积:

140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358.4平方米,包括M-1~M-4#高层住宅楼,M-5#二层独立商铺,住宅架空层公共配套设施,地下室.M-1#建筑面积17576.4平方米。

M-2#建筑面积19175.9平方米。

M-3#建筑面积18652.5平方米。

M-4#建筑面积21318.7平方米。

M-5#建筑面积1634.9平方米。

地下室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

其中住宅为一类高层建

筑,剪力墙结构,地上建筑层数为27、30层。

商铺为二层低层建筑,框架结构,地下建筑共二层地下车库,地下室底板及顶板室外部分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

二、周边环境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漖镇,为白鹅潭经济圈重要配套住宅区,交通便利,坑口地铁站步行10分钟距离,周边配套成熟,地块西面为花地河、省一级绿道、生态园及高尔夫球场;西侧已有在建楼盘保利公园九里、中国铁建荔湾国际城;南面为芳村花园;东面为拟建建筑,现状为城中村;北侧为金兰苑住宅小区及小型商业建筑。

三、基坑支护及旋挖混凝土灌注桩设计概况

1、基坑支护设计概况

本场地地形较平坦,基坑开挖范围内存在填土层和淤泥层。

本基坑开挖深度约6.7m~7.6m。

场地东侧为空地,北侧和西侧为东漖涌,南侧为两层的民房,该侧为本基坑支护设计的重点。

综合考虑地质资料、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经济合理等因素,采用""放坡+水泥土墙"、"水泥土墙+双排桩"和"水泥土墙+排桩+内撑"的组合支护方案。

基坑开挖区域,采用明沟排水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先将基坑内侧水引入排水沟中,然后导入集水井内,用水泵排出基坑。

另外,对基坑内及放坡坡脚存在高差的部位采用自然放坡或临时支护措施即可。

2、变更设计旋挖混凝土灌注桩概况

《保利东漖项目一期M地块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第二版)》图纸基坑支护G-H-I-J-K-L段变更为“单排Φ1000mm混凝土灌注桩+三排格构式?

800@600X60旋0喷桩”。

其中φ1000混凝土灌注桩为75条。

桩长约20m且入强风化泥岩不少于2m或中风化泥岩不少于1m。

第三章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一、地形地貌

场地位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属河口三角洲堆积地貌。

二、场地岩土类别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在勘探孔深度控制范围内,场地岩土层按地质成因分为第四系填土(Qml)、冲积土

-2-

(Qal)、残积土(Qel)和白垩系基岩(K),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填土:

填成时间超过10年,地表多为砼地面,由杂填土(Qml)、砂性素填土(Qml)及粘性素填土(Qml)组成,按土性的不同划分为3层:

(1-1)杂填土(Qml):

灰色、灰黄色,局部棕红色,松散,稍湿~湿,以大小约2~

15厘米的砼块、砖块、瓦片等建筑垃圾为主,含有少量粘性土或砂土。

层厚0.6~2.9米,平均1.3米。

(1-2)砂性素填土(Qml):

灰黄色,松散,湿~饱和,以中粗砂为主,含有少量大小

约2~3厘米的砼块、碎石,局部为砾砂。

层厚0.4~3.8米,平均2.3米。

(1-3)粘性素填土(Qml):

灰色、灰黄色,松散,局部稍密,湿,含少量大小约2~9厘米的砖块、砼块、瓦片或碎石。

顶板埋深0.0~1.6米,顶板标高5.8~7.9米,层厚0.9~3.2米,平均2.1米。

(2)冲积土(Qal):

按土的颗粒级配及物理力学性质划分为2层:

(2-1)中砂(Qal):

灰色为主,局部夹灰黄色,松散,局部稍密,饱和,石英质,含较多淤泥,顶板埋深2.0~2.8米,顶板标高3.7~4.6米,层厚0.2~2.0米,平均1.0米。

(2-2)淤泥(Qal):

深灰色,流塑,具臭味,含较多腐殖质,局部含少量粉砂,多数孔下部含较多粉细砂或小贝壳,局部为贝壳层,顶板埋深2.0~4.0米,顶板标高2.5~5.7米,层厚5.0~21.4米,平均11.7米。

(3)残积土(Qel):

为粉质粘土,棕红色,可塑,局部硬塑,由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土芯受水易软化。

顶板标高-13.0~-6.7米,层厚0.5~2.5米,平均1.4米。

(4)基岩(K):

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棕红色,按风化程度分层描述如下:

(4-1)强风化层(K):

强风化状态,散体状结构,裂隙发育,顶板埋深9.0~23.4米,顶板标高-16.2~-2.5米,层厚0.2~4.2米,平均1.2米。

上部岩芯多呈硬土状,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局部夹较多碎岩块;下部岩芯呈碎块状、块状,局部柱状、饼状,锤击声哑,局部达中风化状态,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4-2)中风化层(K):

中风化状态,砂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柱状、长柱状为主,局部短柱状,锤击声稍响,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局部长柱状、块状,锤击声哑,顶板埋深9.5~25.0米,顶板标高-17.8~-3.0米,揭示厚度3.4~12.9米。

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综合判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旋挖灌注桩(12m长护筒)专项施工方案

三、工程水文情况

场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地下水埋藏较浅,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土层孔隙中,接受降水及邻近地表水补给、以蒸发为主的方式排泄,水位受季节影响,年变化幅度约1~2米。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层裂隙中,富水程度受裂隙发育程度及补给条件控制,据勘探孔资料结合地区经验,裂隙富水程度弱,但不排除富水性较强的裂隙带存在的可能性。

根据土质及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判定:

(1-1)层杂填土、(1-2)层砂性素填土及(2-1)层中砂属中等~强透水性,其余岩土层属微~极微透水性。

(1)层填土及(2-1)层为主要含水层,因(2-1)层连续性差、厚度较小,故地下水不大丰富。

按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受环境及地层渗透性影响分类,地下水环境类型属II类,地层渗透性类别属A类,场地土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第三章混凝土灌注桩无法成孔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一、无法成孔过程描述

我司承建的保利东漖项目M地块基坑支护工程,在施工G-H-I-J段时,遭遇塌孔、缩颈、和无法成孔问题,其中J5号孔旋挖至现有施工地面下10米(相当于图纸-3.20米),提钻后再下钻,钻头仅能下到8米位置,提钻测量施工深度为8米;下钻复钻至10米位置(钻筒内充盈物体,往下再挖不动),提钻后,旋挖筒内仅少量淤泥沉渣和细砂,再测施工深度为8米。

二、无法成孔位置地质描述

J5号孔桩附近勘察孔为ZK168号孔,地质自上而下分为:

砂性素填土:

层厚约3.10米,灰黄色,松散,湿~饱和,以砾砂为主,夹少量大小约2~5厘米的碎石,顶部0.2m为砼地面。

淤泥:

层厚约8.10米,深灰色,流塑,具臭味,含较多腐殖质。

泥质粉砂岩:

层厚约0.300米,棕红色,强风化状态,裂隙发育,散体状结构。

泥质粉砂岩:

棕红色,中风化状态,砂质结构,层状构造。

查阅地勘报告基坑开挖支护建议部分,描述如下:

由场地地层结构可知,与基坑开挖有关的土层为①层填土及②层中砂及淤泥,上述土层的工程性质较差。

其中①-2及②-1层砂性土在水压差作用下有产生管涌、流砂的可能性,②-2层淤泥具触变性及流变性。

场地地下水位较浅,基坑开挖范围(约130×85平方米)及深度均较大,场地周边有河涌、电力线及排水管道等多种地下管线,缺乏大面积降水、放坡开挖的条件,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基坑的开挖工作难度较大,应采取有效支护措施和地下水控制措施,确保坑壁稳定和施工安全。

三、无法成孔原因分析

根据地勘报告土层揭示(砂性素土层厚约3.10m,淤泥层厚约8.1m,为深灰色、流溯,具臭味,含较多腐殖质及少量粉砂<地勘报告50页>),与基坑支护和基坑开挖有关的土层为①层填土和②层中砂及淤泥。

其中①-2及②-2层砂性土在水压差作用下有产生管涌、流砂的可能性,②-2层淤泥具触变性及流变性,易造成扩径和塌孔。

<地勘报告16页>

由于场地淤泥层较厚,灌注桩的成桩过程易出现断桩、夹泥、缩颈和扩颈等质量问题,旋挖孔或钻(冲)孔灌注桩的清渣及成桩质量较难控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经对现场进行仔细核察和对旋挖取出的土样分析,造成J5、I2、J14号孔桩无法成孔的原因有三点:

1、淤泥层具流变性,现场取出土样中含较多的粉砂。

2、受附近河涌影响。

3、施工时在水压差的作用下产生了流砂甚至管涌。

四、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