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联盟组建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
《产学联盟组建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学联盟组建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联盟内职业院校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信息、人力、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教育投资的最大效益;
努力拓展公共服务职能,为联盟内企业职工培训、为区域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社会上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优质的服务,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项目,形成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点;
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途径优化
参照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推进项目课程开发、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突出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促进联盟内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紧贴产业和行业发展水、企业和岗位实际需求,共同开发地方特色教材和校本教材,促进联盟内涉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优化农业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化生产的双重目标,为湘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
(四)有利于推进中高职衔接和学生就业环境的优化
发挥联盟的组织协调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不但可以加强联盟内部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为学生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便利条件和选择空间,而且能够促进联盟内职业院校与联盟外高职院校之间的衔接,实现中高职教育与培训的联动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建立联盟内行业企业优先选择优秀学生制度,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沟通交流农业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信息、农业职业教育改革信息,特别是农业技术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优化学生就业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较多的优秀学生到到本地农村从事“三农”工作。
(五)有利于推进湘潭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湘潭是全国第三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地市、全国生猪养殖大市、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有粮食生产、生猪、竹木和劳务经济等四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正在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
产学联盟的组建,将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科技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涉农职校和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互惠共赢;
利用联盟的集聚功能和集团化优势,将培养一大批适应湘潭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能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教服务和智力支撑,实现湘潭农民的职业化、知识化、组织化,湘潭农业的产业化、设施化、科技化,促进湘潭农村开发建设水平、改革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农林牧渔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和校企合作为重点,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各自的优势,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大力开发合作项目与合作模式,实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拓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促进农业职业教育津贴湘潭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工作实际,培养与湘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相匹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人才。
二、湘潭现代农业产学联盟的性质、宗旨、组织架构与运行模式
(一)联盟性质
以服务现代农业为宗旨,以行业为依托,以涉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开发为纽带,以校际交流、校企协作和工学结合为基本形式,以资源共享、合作育人、集团化办学、构建湘潭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为主要目标,在湘潭市农办和教育局的指导下,由湘潭生物机电学校牵头,联合湘潭市范围内办有涉农专业的职业院校、农业类行业协会、农林牧渔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自愿组成的多法人联合体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说明:
本联盟为非独立法人组织,各成员单位原有的所有制结构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管理体制不变,人事关系不变,会计核算形式不变。
(二)联盟宗旨
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实现市场运作、产学结合、互利共赢、科学发展;
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办学与经营的活力和效益,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就业指导、产业开发、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强校际交流和校企协作;
构建网络化、一体化、社会化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业教育水平和质量,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培育能满足产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湘潭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组织架构
产学联盟实行理事会制,设立理事会和秘书处。
理事会是联盟最高权力机构。
理事会设立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任期为三年。
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设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秘书处办公室设在湘潭生物机电学校内。
本联盟接受湘潭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和湘潭市教育局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
(四)运行模式
制订《湘潭现代农业产学联盟章程》《湘潭现代农业产学联盟议事决策制度》《湘潭现代农业产学联盟内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双向兼职管理办法》《湘潭现代农业产学联盟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
通过充分有效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优化整合现代农业职教资源,在现代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产学研结合、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探索,带动联盟内各院校、企业的发展,促进湘潭职教事业集团化发展。
三、湘潭现代农业产学联盟组建单位的设想
(一)牵头发起单位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二)参建单位
主要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会合作、校培合作等组建模式,邀请和吸纳农业企事业单位、开办涉农专业的职业院校、农业行业协会、涉农培训机构加入联盟。
1.校校合作。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湘乡市第一职业中专、韶山市职业学校、湖南省经济贸易职业中专学校、湘潭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湘潭县科旺职业技术学校、湘潭县远大职业技术学校、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湘潭市委党校中职部等。
(注意调整:
增减、排序)
2.校企合作。
(大中型农场若干)、隆平高科超级稻泉塘子示范基地、湘潭湘田水稻专业合作社、湘潭花园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碧源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三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湘潭大地园林有限公司、仙女蔬果种植基地、湘潭日峰葡萄种业公司、湘潭羊鹿茶业公司、湘潭市和平公园、湘潭市雨湖公园、湘潭市菊花塘公园、湘潭市原种猪场、湘潭月意生态园林公司原种猪场、湘潭市伟鸿食品有限公司、正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广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北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唐人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五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湘潭市种苗检测中心、湘潭市农机公司、中南(湘潭)农机机电大市场、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湘潭市农机研究所等。
①单位增减;
②排序调整:
农场、综合、种植类——先粮油后特种和园林、养殖类、农业工程类)
3.校会合作。
湘潭市农学会、湘潭市畜牧协会、湘潭市养猪协会、湘潭县生猪合作社、湘潭市农机协会、湖南省农林牧渔专业教学研究会等。
内容同上)
4.校培合作。
农业培训有关机构、农民培训有关机构、农业部第×
×
号技能鉴定站(?
)、湘潭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第×
号鉴定点(?
)等。
(具体培训机构名称)
(三)顾问单位
湘潭市发改委、湘潭市农办、湘潭市教育局、湘潭市财政局、湘潭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湘潭市农业局、湘潭市畜牧水产局、湘潭市林业局、湘潭市水务局、湘潭市农机局、湘潭市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湘潭市园林管理局、湘潭市乡镇企业局、湘潭市农业经济管理处、湘潭市农民素质培训办公室(?
四、湘潭现代农业产学联盟总体发展构想
(一)发挥校企资源优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建设产学联盟,吸引众多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来,充分发挥产学联盟行业、企业、学校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将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结,并动态地加以组合,形成单个成员的“小”与“专”和整个联合体的“大”与“全”的综合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功能整合,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就业链,促进联盟成员单位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依托学校的师资和设备资源,坚持为农村和企业长期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人才,同时利用专业技术力量和校内实验实训场所为企业的员工培训提供服务;
各企业为学校提供人才、设备和技术支持,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现场调研和企业实践提供服务等;
联盟内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学校与学会(协会)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人才、产品、营销、科研等各种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二)落实人才互培互聘,促进队伍力量壮大
建立教师校际交流与联合培养机制,落实教师企业锻炼制度,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现场教学专家和兼职教师,并完善企业人员参与学校教学的机制,为职业学校提供充足而又优质的兼职教师,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建立企双向互聘专家机制,学校向行业企业聘请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企业向学校聘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和培训顾问,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三)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专业教学改革
共同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科学编制职业院校招生计划。
结合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及技能型人才现状,分析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做好涉农行业和岗位人才培养规划。
针对湘潭市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完成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使职业教育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根据涉农行业及其各工种岗位的特点,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等,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过程组织等。
以牵头学校所属的国家农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