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名师精品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670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整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整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整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整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名师精品资料.docx

《整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名师精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名师精品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名师精品资料.docx

整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名师精品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领导小组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邹燕

副组长:

韩娟

组员:

范建红、苟海燕

2、承担课题的实验教师:

雒东群

二.课题的研究动机

1.背景: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门类。

艺术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的今天,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美国人提出: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国外更强调学生欣赏音乐,德国人说:

“听音乐,听音乐;让每个孩子不能离开音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

”虽用词不同,却阐明了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无论是西方的柏拉图还是中国的孔夫子,都懂得音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

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音乐教育有着众多的功能,如:

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

它能使人精神高尚、心灵净化、智力发展、身心健康。

音乐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形式享受。

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或徐缓优美,或激动神往,把你带进崇高的审美境界。

在那优美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烦躁不安,多了几分祥和安宁,这份优美的情感犹如阿拉伯神话中的飞毯载着你不断上升、上升,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

所以这一切对音乐的感受都来自音乐欣赏。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深刻地感受到如果不教孩子欣赏音乐,这个世界会多么悲惨啊,音乐可以改变人生。

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

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当前小学阶段,小学生处于探究心切,好奇心强,心里处于不稳定的阶段。

他们对于音乐十分喜爱,但是又缺乏鉴赏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使得他们急需对音乐审美,情感,理解,鉴赏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

家长往往认为学习就是语数英的学习,而能够带孩子听听音乐的家长更是屈指可数,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缺少音乐细胞”,“音乐欣赏是音乐家的事情”。

而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也往往坐立不安,漫不经心。

我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以我们学校五年级学生为例,在调查中显示:

喜欢欣赏音乐的占50%(但基本全部是流行歌曲);欣赏音乐的原因有60%是老师课外作业布置得多;而能对于所欣赏的音乐做出一点评价的几乎为零。

我们学校学生的基础很差,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不是很高,因此对于音乐欣赏的要求不高,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要求。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来激发学生感悟音乐的能力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而现状不能很好地满足欣赏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在课改背景下,更需要加强和改进欣赏教学,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主题服务,最后达到内化学生心灵。

丰富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人格.为进一步深化欣赏教学的研究,培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很有必要做此专题研究,探讨欣赏教学新的思维方法与教学思路.提高欣赏教学的效果.

为此,我提出:

“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的研究课题。

2.研究价值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参考实践的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

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

常规经验告诉我们,当欣赏一首作品时,听得多了对音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学时间不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边听边唱。

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会即刻感受、理解、记忆,会减少周期,提高效率。

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

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

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

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

三、实验周期(2005.3—2006.8)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1)聆听参与理论支撑:

听力是人的本能。

实施的方法:

以音乐要素为基本单元,以作品为媒介,创设聆听音乐的细节。

听到什么?

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做到什么?

达到的效果:

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欣赏全是在三种不同阶段上听音乐的。

由于缺少恰当的术语,不妨把这三个阶段称为1、美感阶段,2、表达阶段;3、纯音乐阶段。

2)节奏参与的理论支撑:

德国奥尔夫:

“节奏是音乐的骨干,是音乐的基础。

实施的方法:

为主题音乐设计符合乐句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节奏教学模式,用乐器和声势模仿节奏:

“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打口哨”等,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例如:

欣赏《船工号子》。

4/42253212|6621656||嗨咗

4/400xx|00xx||嗨咗

学生在每小节的后面击掌,喊出“嗨咗”,突出劳动号子紧密有力的节奏、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又很快领悟了中国民歌劳动号子。

加进演唱主题旋律,体会音乐作品内涵。

达到的效果:

这是一首民族音乐,节奏简单,表现了长鼓节奏模式,和音乐配合相当和谐,符合音乐情绪和主题风格,学生边听边合着节奏击拍,进入音乐的情绪之中。

主题音乐是乐曲的核心,演唱并熟记主题音乐学生更能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熟悉主题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哼唱主题。

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体会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感、音乐题材及音乐风格上

3)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理论支撑

它是聆听者对音乐的即兴反映,根据音乐的情绪状态及其变化如旋律的高低,速度的缓急,音色的明暗等通过动作来体验这一过程。

实施的方法:

边听边律动,在律动中体会乐曲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愉悦身心。

例如:

欣赏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这首具有浓烈的苗族舞蹈风格的乐曲,教师提前编排好热情、奔放的苗族舞蹈,课上展示,学生感受音乐描述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热情性格,欣赏过程中教师把舞蹈基本动作交给学生,让他们随着音响用肢体语言理解表现音乐,学习效果会好。

4)乐器演奏参与理论支撑:

乐器演奏是学生表现音乐方式之一。

打击乐器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乐器。

教师要进行适当加入,使课堂活跃,帮助学生进入音乐之中。

例如:

欣赏《鸭子拌嘴》,用打击乐表现这段故事,教师创设情景:

“池塘边,一群鸭子走来,不知怎么回事,两只鸭子炒起嘴。

学生击响手中的嚓,节奏忽紧忽慢;学生再用打击乐演奏出时急时缓的情绪;用身体动作神态把鸭子吵架的情绪表现出来。

”在进入演唱环节,产生对作品的理解共鸣.

学生听懂了一首乐曲,并不是欣赏课的结束,而应激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目的培养学生创造和想象力。

采用改编作品的节奏、速度、演奏乐器等方式。

《森吉德玛》第一段缓慢而幽美的旋律,音乐描绘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让学生试着在原来的主题音调基础上加快速度,用乐器演奏出来,感受旋律顷刻间的变化(热烈、欢快、喜悦)的气氛,创作活动中尝试快乐!

5)歌唱的参与理论支撑:

歌唱是人声表达情感的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孩子高兴时都喜欢用歌声来表现。

是什么引起的歌唱欲望?

只有孩子们愿意唱,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唱歌的欢乐,将作品能够唱出来的交给学生让其充分地创设新的学习欣赏形式,培养歌唱的习惯及演唱技巧。

例如:

《草原到北京》是一首民族歌曲,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表现主题,为什么草原到北京,草原人民热爱领袖毛主席的感情唱出来。

音乐的重点句在哪里?

分析清楚了,由心而发的感情就唱出来了。

演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欣赏教学也就达到了以美育人的目的。

6)图形音乐参与法.借助奥尔夫的音乐欣赏教学法进行欣赏教学.将乐曲用图形式表现出高低起伏的旋律,表现理解,感受音乐,再现音乐的主题.帮助学生记忆音乐,理解作品.提高欣赏的能力.

五、实验目标

总体目标:

音乐是一门既有技术性,又有整体性、审美性的学科。

音乐欣赏是实践性极强的分支,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近两年的实践研究中,至2006年8月要使音乐欣赏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使音乐欣赏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

更科学合理,更易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音乐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的特点,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永远充满着活力。

具体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感受与鉴赏是最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有效途径。

2)形成欣赏音乐的习惯,多听、多唱,学会欣赏音乐,培养鉴赏音乐的能力。

实现《课标》对小学音乐学习领域目标: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培养音乐爱好者。

3)通过课堂评价把握音乐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结构单位;音乐的风格及作曲家个人风格特点;音乐体裁等。

积极创造出各种各样很具有个性的表现方式,去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六、实验的基本原则

1指导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学习的方法,予以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2自主性原则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主动积极自觉的进行音乐欣赏的学习活动。

3合作性原则

在教学中,构建师生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成功,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

4创造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通过对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启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脚,多种感官多方位的参与到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中来,使他们的欣赏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

七、研究方法、手段、途径

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法等。

研究的对象:

小学1-6年级学生,

研究的途径:

1、点上渗透,面上进行。

对实验学生进行全面跟踪实验.

2、开展好“三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

3、从课堂入手,解决欣赏教学的实际问题,按照预定计划实施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做好前测、中测、后测数据统计调查,利用好第一手资料调整实施。

4、在研究实践中拓展教学思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培养教师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的水平,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与能力。

八、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2005年3月---2005年5月)

1、课题论证、成立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2、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分析法为主,通过调查来了解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需要及感悟音乐能力的现状并查找理论文献。

收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

3、结合“项目管理,任务驱动”搞好课题研究,制定并写出计划。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2005年5月—2006年7月)

(1)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习惯,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探究帮助学生提高欣赏音乐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培养提高学生领悟音乐,感悟音乐,,发现音乐,表现音乐,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