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4523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料及其利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燃料及其利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燃料及其利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燃料及其利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燃料及其利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料及其利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燃料及其利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料及其利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料及其利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C.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用燃烧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8.(2011.百色市)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11.(2011.天津市)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隔绝空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2.(2011.无锡市)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17.(2011.苏州市)今年3月《苏州日报》报导:

“太仓奥特斯维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建成后,我市光伏电池产能将突破7000兆瓦。

”下列有关“光伏电池”能量形式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风能转化为电能

18.(2011.泰安市)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22.(2011.南充市)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来源:

学|科|网Z|X|X|K]

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来源:

学§

科§

网Z§

K]

23.(2011.眉山市)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为此专家呼吁:

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

⑤跳楼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24.(2011.内江市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

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厨房安装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泄漏,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B.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C.迅速跳窗,逃离现场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

27.(2011.龙岩市)“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

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

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2.(10本溪4).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C

(10常州)12.“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1.(09烟台)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0.(09鄂州)下图中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热水

小莹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30.(2011.日照市)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33.(2011.鸡西市)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石油属于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原理灭火。

不可再生移走可燃物

34.(2011.鸡西市).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

[来源:

学。

科。

网]

②;

(2)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性。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导热

35.(2011.哈尔滨市)(2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

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

(1),包括事例

(2)(填序号)。

(1)隔绝氧气(或空气)

(2)②③④(或

(1)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②⑤或

(1)移走可燃物,

(2)①⑥)

37.(2011.大连市)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

(2)煤燃烧时排放出、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天燃气的主要成分是,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能。

(1)汽油;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3)甲烷、内或热

38.(2011.重庆市)(3分)渝东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我市提供了能源保障。

(1)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填序号)

A.煤B.天然气C.乙醇D.石油

(3)氢气燃烧的产物是,因此它是最清洁的能源。

(1)CH4+2O2CO2+2H2O

(2)C(3)H2O

1.(10邵阳24)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

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1)可燃物

(2)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3)A(4)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8.(09莆田)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

所谓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1)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_(选填:

“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氢气B.煤C.乙醇汽油 D.煤气(主要含CO)

答案:

(1)混合物   

(2)A 

20.(09福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

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

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

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材料(填“有机”或“无机”)。

请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

(答一点)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1)有机可燃性

(2)C(3)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