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庆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
《最新重庆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重庆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乔榛、丁建华应邀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②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退耕还林、防沙固沙”等一系列措施,但要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③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比较,但我们应该牢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导。
④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宠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重负,弄得劳民
伤财,群众没有受益,加重了负担。
A.作客始终优裕 不仅/反而 B.做客仍然优裕不仅/反而
C.作客仍然优越 不但/而且D.做客始终优越不但/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拿破仑凭借他杰出的指挥才能,强悍的性格和卓越的口才,在当年的欧洲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功勋。
B.大明不顾领导同事的多次提醒,无视车床的安全操作程序,终于导致了今天的无妄之灾。
C.人生的事真难想像,舅舅本来东躲西藏地十分神秘,曾几何时,现在却公开以大商人的面貌出现
了。
D.随着数码相机的技术屏障被打破,技术共享如今已使产品质量难解难分。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说的是人们一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
B.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不,是他毕生的心血!
C.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还中看。
D.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
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时尚。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再版的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B.正如西班牙《马卡》报所说的那样,通过亚洲之行,佩雷斯已经成功地将“皇马”这个品牌推销给了30亿亚洲人民。
C.付出的时候,不要期待任何回报,否则一颗心老是牵挂着结果,反而更难有收获。
D.干旱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我国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其它经济损失占气候灾害损失的50%左右。
7.给下列几段文字排序,填在A—E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那时住在寄宿舍里院的一间破书斋,A,B。
C。
D,E。
①有月亮的时候,这里别有一种描画不出的幽景
②在异乡漂泊的病榻上,我默咽着人间一杯一杯的苦酒
③房门口有株大槐树,还有一个长满茅草荒废倾斜的古亭
④在这冷酷,荒凉的环境中,在黯淡,凄伤的心境里
⑤不幸挣扎在旅途上的我,便倒卧在这荒斋中,一直病了四十天
A、③⑤④②①B、⑤④②①③C、③①⑤④②D、⑤③①④②
二、阅读下面的社科文,完成8-11题。
(12分。
每小题3分)
中国古典诗中的传释活动(节选)
叶维廉
中国古典诗里,利用未定位、未定关系、或关系模棱的词法语法,使读者获致一种自由观、感、解读的空间,在物象与物象之间作若即若离的指义活动。
我在"
语法与表现"
里,曾经提出“松风”“云山”等中国古典诗中常见的词语,并说英文大多译作windsinthepines(松中之风)或windsthroughthepines(穿过松树的风),这种解读把“松风”所提供的“置身其间”、物象并发(既见松亦感风)的全部环境缩改为单线的说明。
又如“云山”常被解读为cloudedmountains(云盖的山),cloudslikemountains(像云的山)或mountainsintheclouds(在云中的山),但事实上,就是因为“云”与“山”的空间关系模棱,所以能够同时兼容了三种情况。
像这样我们习以为常的词语,呈现在我们感受心镜中的,是玲珑明彻的两件物象,我们活跃在其间,若即若离地,欲定关系而又不欲定关系。
我们再看两句诗被如此解读后的损失,便可以明白我为什么要在词语的模棱上做文章。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如果解读成“落花里有一个人独立着,微雨里有成双的燕子在飞”,或再简化些如“有人独立在落花里,有燕子双飞在微雨中。
”这样的解读我们总觉得不妥,好像损失了很多东西。
原因是:
在文言的句法里,景物自现,在我们眼前演出,清澈、玲珑、活跃、简洁,合乎真实世界里我们可以进出的空间。
白话式的解读里(英译亦多如此),戏剧演出没有了,景物的自主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侵扰,因为多了个突出的解说者在那里指点、说明“落花‘里’,‘有’人......”。
但偏偏,我们年青人的入门书《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部部都采取了这种解读方法,而把原有的传意活动,中国诗独特的观物、感物、表物的精华一扫而光。
或者有人说,坊间《唐诗三百首》的语译都是由不正统的人为了读者的方便而做的,真正读诗的人不需要这种解读。
事实上,以上的句例确实没有语译的需要,读者也自然可以直观而感的;
但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提倡语译语解,而把原是“若即若离的、定位与不定位、指义与不指义之间”的自由空间改为单线、限指、定位的活动呢?
这可以说是受了西方思想压迫后的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
民初以来,五四左右,就有不少人开始指责中国语言缺乏逻辑,说中国画缺乏透视,仿佛西方的逻辑和透视才是表达的正途似的。
不少语言学家便着想把中国语言"
削足适履"
地要配合西方的文法来说明,除了袭用了西方“关系决定性”很强的标点符号以外,还处处使到活泼泼而不必尽合文法的口语变为字字合文法的语言。
(画透视的一节这里暂不讨论)。
影响所及,便是“中国诗句西方文法化”,如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1962,1979)。
在该书的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节里,用的基本上就是西方文法的架构去分析中国诗的句法
fN-V-fN(f=形容词 N=名词 V=动词)
圆荷浮小叶 细麦落轻花
像这样的句法,中英文一般是共通的,问题不大。
但像我前面讨论的例子,却不是这些文法构架可以解决的。
由于王氏急于使句子合乎因果关系的逻辑,有很多句子的解读便无意中落入《唐诗三百首》语解的窠臼。
最不妥当的是杜甫这两句: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被读为
风折之笋垂绿,雨肥之梅绽红
在诗人的经验里,情形应该是这样的:
诗人在行程中突然看见绿色垂着,一时还弄不清是什么东西,警觉后一看,原来是风折的竹子。
这是经验过程的先后。
如果我们说语言有一定的文法,在表现上,它还应配合经验的文法。
“绿—垂—风折笋”正是语言的文法配合经验的文法,不可以反过来。
“风折之笋垂绿”,是经验过后的结论,不是经验当时的实际过程。
当王力把该句看为倒装句法的时候,是从纯知性、纯理性的逻辑出发(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当然可以称它为倒装句法),如此便把经验的真质给解体了。
8.对第一段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中的“松风”在被翻译成英文后,成了“松中之风”或者“穿过松树的风”,这种解读物象并发,让读者欲定关系又难定关系的全部环境变得简洁明了。
B.“云山”英译后被解读成“云盖的山”“像云的山”“在云中的山”,正说明“云”“山”空间关系模糊,这是未定位、未定关系或关系模棱的中国古典词法语法的体现。
C.按作者观点,“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中的“岸花”“樯燕”不一定指“岸边的花”“樯上的燕”,“岸”与“花”、“樯”与“燕”的空间关系同样可以是多样的。
D.中国古典诗的词法语法让读者在玲珑明彻的两件物象与物象之间作若即若离的指义活动,使读者如同“置身其中”,能活跃地解读很多东西。
9.对“中国诗独特的观物、感物、表物的精华一扫而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话式解读,英译和戏剧演出等会使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景物的自主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侵扰。
B.文言文的句法里,景物自现,在我们眼前演出,合乎真实世界里我们可以进出的空间。
C.年轻人的入门书《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的解读方法是有缺憾的,牺牲了中国古典诗原有的传意活动。
D.《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的语译是由不正统的人为了读者的方便而做的,真正读诗的人不会读,所以在语译时将自由空间改为单线、限指、定位是可以理解且有必要的。
10.对于“逻辑和透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西方而言,中国语言缺乏逻辑,中国画缺乏透视,这一问题从“五四”起为一些人关注,他们把西方的“语言和逻辑”当作表达的正途。
B.不少语言学家为使中国语言配合西方的文法作出了积极努力,不仅运用了西方的标点符号,还处处使不合文法的口语变得字字合文法。
C.王力《汉语格律学》在分析中国诗句法时,单一从语言的文法出发,没有配合经验的文法,过于注重因果逻辑关系,对某些诗句的解读是不恰当的。
D.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不应该从纯知性、纯理性的逻辑出发,而应使语言的文法配合经验的文法。
1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解读“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时,无须一个突出的解读者指点,如果读者凭借词语的模棱,完全可以置身于真实的世界。
B.中文和英文句法是有共通之处的,例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用中文和英文文法架构解读是相同的。
C.“绿—垂—风折笋”是按照诗人经验过程的先后来解读;
“风折之笋垂绿”是按照因果逻辑推出的结论解读,这两种解读方式是同样有道理的。
D.因为西方思想压迫,语言学家们只好“削足适履”地放弃文言文句法,配合西方文法。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
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
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
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
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
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以中益怒,曰:
“丞慢我。
”履曰:
“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
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以中意乃解。
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
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为丞六年,百姓爱之。
迁安化知县。
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
履曰:
“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
不来,诛未晚。
”良从之,易氏果至。
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世清矣,民安于农。
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迁潍州知州。
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
“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
”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
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
履遂乞骸骨归。
(选自《明史•循吏传》)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
崇:
崇尚、推崇
B.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白:
报告、陈述
C.易氏逃死耳,非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