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3723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山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这反映出(  )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分封的政治观念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战胜有功者,并未涉及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且该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且分封制是导致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重要原因,平衡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

据材料“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和“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故C项正确;

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战胜有功者,并不能说明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C

2.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

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

由此可知(  )

A.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B.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

C.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D.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南宋农产品商品化趋势

【解析】材料并不能说明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故B项错误;

据材料“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可知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故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故D项错误。

3.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

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

这主要反映出(  )

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4.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

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B.爱国忧民的情怀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热爱和平的态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杜甫)

【解析】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是对现实的感概,与“诗圣的襟怀”不符,故A项错误;

据材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可知爱国忧民的情怀,故B项正确;

材料主要涉及对国家的热爱和人民的担忧,并非对农业生产的关心,故C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热爱和平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B

5.《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

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故A项正确;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是指自然经济的解体,而太平天国属于农民起义,故B项错误;

《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与《天朝田亩制度》截然不同,故C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实现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且该理想无法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6.晚清苏州的糖食公所公开阐明以“联络商情,亲爱同业”为宗旨。

广货业唯勤公所也是以“联合团体,讲求保护自治”“开拓风气,集思广益”“振兴商业,保全捐数”为宗旨和目的。

这些现象反映出近代行会的作用之一是(  )

A.维持商业制度和封建秩序B.联合同业,共同发展

C.推动国家经济振兴和发展D.维护行业的垄断利益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材料主要涉及以“联络商情,亲爱同业”为宗旨,并非维护封建秩序,故A项错误;

据材料“以“联络商情,亲爱同业”为宗旨”和“以‘联合团体,讲求保护自治’‘开拓风气,集思广益’‘振兴商业,保全捐数’为宗旨和目的”可知联合同业,共同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推动国家经济振兴和发展,故C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维护行业的垄断利益,故D项错误。

7.有文章指出,在历史上曾起过抗拒西方入侵作用的“传统的民族主义”到戊戌前后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障碍。

而当时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想理论则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

下列符合材料中的“重要思想理论”的是(  )

A.扶清灭洋B.进化论C.中体西用D.民主和科学

【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扶清灭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故A项错误;

进化论是维新派从西方引进的思想观念,与材料信息“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相符,故B项正确;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提出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民主和科学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

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

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据材料“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

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可知史学家通过研究已经有了定论,故A项错误;

据材料“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

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可知“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且该说法本身有误,故C项错误;

据材料“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右面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

它是为配合“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之作,是“画”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

该画(  )

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

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

【考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解析】材料并未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故A项错误;

材料并未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故C项错误;

据材料图片和文字可知汽车的使用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故D项正确。

【答案】D

10.利用漫画来描述课程知识显得更直观、生动。

右列民国初期的相关漫画说明(  )

A.当时人们不关心自身利益B.近代中国无土地革命纲领

C.近代中国民主建设的艰难D.民主与农民阶级没有关系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材料主要涉及民主和共和的宣传,不能说明当时人们不关心自身利益,且该说法有误,

 

故A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近代中国无土地革命纲领,且该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

据材料“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关我们啥事”可知近代中国民主建设的艰难,故C项正确;

民主和农民阶级有关系,不可能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11.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

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据材料“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故A项正确;

材料对公民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并非为了限制城市人口规模,故B项错误‘材料做法为了增加农村人口,而非减少,故C项错误;

材料信息仅涉及形成“二元结构”模式,并不能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故D项错误。

12.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

“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对农村的经济改革,并非开放,故A项错误;

并未在川创设经济特区,史实有误,故B项错误;

据材料“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联系所学可知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故C项正确;

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属于对城市的经济改革,并非开放,故D项错误。

13.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

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

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14.公元3世纪初,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日益接近首都的社会关系。

居民逐渐分裂为三个由极复杂的成分凑成的阶级(或集团):

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广大的群众——奴隶。

“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

”从法律角度看,这反映出(  )

A.罗马法不能有效维护富人利益B.罗马法是专制统治工具的本质

C.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D.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

【考点】罗马法

【解析】材料并未说明罗马法不能有效维护富人利益,故A项错误;

据材料“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可知罗马法是专制统治工具的本质,故B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故C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故D项错误。

15.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

“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

”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  )

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B.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

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D.为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