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
因此,在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
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齐读等,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注重知识的搜集与积累,使知识、能力、情感达到融合。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自己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查阅关于傣族的泼水节、周总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
12 、《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反思:
正如课文所写:
夜晚的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姿的夜景,但课文里的很多词语、景色学生很少接触,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北京,我的做法是从以几个方面如手。
1、情感。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
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因此,我在开头设计了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图片,配上自己充满激情的诵读课文,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
虽是第一次读课文,有的学生竟然情不自禁跟着我也读起来。
看完课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北京亮起来”,在以下的环节中,我始终抓住情感这一主线,让学生产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让他们满怀豪情,发自内心的赞美。
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交际。
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
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可见交际性要处处体现在语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不一定只是在交际课中。
所以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
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争当小导游),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感悟。
“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从右边看是我的思考。
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
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让孩子“感”一定有个过程,“悟”一定有个过程。
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
首先从整体上感悟,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以导游的形式走进去,走出来。
其次是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如:
“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让学生说说在义乌的什么地方看到过,然后用“犹如”想象说话,感悟各式各样的灯汇集成海洋,让北京璀璨夺目。
在教学“王府井”这一段时,结合义乌小商品城的变化来感悟“王府井”的焕然一新。
……也许给孩子感悟,孩子就能在语文学习找到一片晴空!
13、《动手做做看》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
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
“这张图美吗?
”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
“美————”!
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
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
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
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
”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
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
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
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当我和学生们一起学完这篇课文,在要结束课文时,我说道:
“学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几只小手高高的举起。
我点了许家诚,他说:
“我想说一个词,那就是‘创造’”。
听了他的发言,我为之一震,立刻伸出大母指夸奖道:
“说得好!
你真是太棒了!
”在他的启发和我的夸奖下,小手举得更多了,更高了,有的说“智慧”,有的说“观察”,有的说“动手动脑”,还有的说“勤思勤问”,这时谢培又站起来说:
“老师,我想说句话,‘观察才能有创造!
’”
15、《画风》
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
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
”学生思维非常活跃:
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
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把这样一幅作品收藏于成长记录册,无疑是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成长足迹!
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适当点拨,从反馈的作业来看,“转”字的“专”的“竖折撇”有不少学生写成两笔。
16、《充气雨衣》
教学反思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
我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文章较长,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因此识字环节中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
如:
“悄悄话”。
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接力赛”。
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
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
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这样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在感悟课文时,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教学中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有效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默读课文时思考:
“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成了统领全文的一个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
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再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
“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通过这样的指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17、《古诗两首》教后感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
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
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我抓住重点进行教学。
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
《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
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
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自学提纲的设计,符合三年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
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
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我当时并没有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是把问题转向全班学生:
“谁帮他解决?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
”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
基于《绝句》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宣布:
“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
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
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还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
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
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
“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庐山瀑布来吟诵这首诗呢?
”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问:
“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
”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
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