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专题01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3578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专题01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专题01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专题01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专题01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专题01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专题01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专题01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专题01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专题01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

分封制

宗法制

不同点

含义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

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

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

②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

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权力与义务

诸侯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但也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子可获取土地、庶民、奴隶等,但必须维护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双方关系

周王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作用

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

相同

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

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两者关系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二、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应用时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丞相职权地位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作用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

三、比较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与内阁制度。

(1)宰相制度:

宰相是皇帝的助手,被赋予决策大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

(2)内阁制度: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策,没有决策权,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

具体内容如下:

宰相

内阁首辅

职责

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中央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四、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制度区别。

明朝

西方

产生背景

丞相制度废除后,由于行政量巨大,皇帝精力、才能有限而设立的。

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

产生方式

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

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权力大小

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无决策权。

中央立法、决策机构,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

性质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的设置突出体现的是皇权进一步加强。

资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机关,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五、全面认识与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实行的原因:

(1)经济上:

封建的经济基础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2)政治上:

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统治。

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3)思想上:

法家的集权理论是产生的思想基础。

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4)地理角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经济。

(5)另外,秦的统一和强盛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客观条件。

3、基础和矛盾:

(1)两大基础:

①经济基础:

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理论基础:

韩非子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

(2)两大矛盾:

①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②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4发展演变:

理论来源于战国法家,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于明清。

(明清以前重在强化中央集权,明清重在强化君主专制。

5、基本内容:

皇帝制;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6、具体性质: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

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7、发展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3)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8、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2)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过程中,伴随着两种基本矛盾的斗争,即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3)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4)宣扬“君权神授”,实行文化专制。

9、本质:

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专制统治。

10、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董仲舒用新儒术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空前加强。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清代大兴文字狱。

(3)改革中央机构。

如,秦始皇设三公九卿,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代废丞相,清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改革都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4)注重选拔官吏。

如,秦汉用察举制,魏晋盛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取士,都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

(5)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秦汉时确立郡县制,北宋将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地方设三司等。

11、消亡原因: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灭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的必然结果。

(1)经济上,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

(3)外来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传入,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

12、社会影响:

有双重性。

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

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

具体表现在: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政治

有利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

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

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长期的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

经济

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封建社会后期,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思想文化

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

民族关系

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对外关系

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

明清实行闭关政策,阻断了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精选名校模拟】

01.(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分封制的认识,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02.(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