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2961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纲要》明确指出: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保护环境第一次成为公民社会公德的一项重要内容。

增强公民生态环境道德责任感已成当务之急,生态环境道德应纳入爱国主义、德育教育内容之一。

青少年是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一代代培养,必然会使生态环境道德在全社会形成。

2002年1月,我校被批准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重点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应用”,除积极进行《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实验外,还向总课题组申报承担了子课题——“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深化研究与实验”。

《德育》读本中虽然也有环境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但目前对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还存在随意性和零散性,缺乏系统的研究。

如能通过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根据总课题组“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思路,构建一个小学环境道德教育的体系,探索实施环境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这对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对充实“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内容也有一定意义。

二、课题界定

环境道德是指维护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所必需的规范、行为准则及其对人类自身、后代切身利益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环境道德的提出是对传统道德内涵的发展,它把传统道德观念用来表示人际关系准则扩大到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范围。

它不仅仅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还应成为人们的自觉需要,因此,环境道德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环境道德的构成要素,从心理角度分析包括:

环境道德认知、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意志、环境道德行为;

从环境保护实践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三个内容:

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

保护自然生态、不破坏生态;

节约资源,不滥用、浪费资源。

环境道德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环境道德教育是环境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德育与环境道德教育内涵交叉的重合部分,环境道德教育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理论支撑

1、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要牢牢定位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上;

教育的内容定位应通过以生态环境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各门学科的系统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起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生态、环境、资源意识,为他们提供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方面所必需的价值观、技能和知识,使他们有能力评估并解决他们所关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外延上,教育必须走出学校,延伸到全社会,逐步形成包括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开发、环境可持续利用在内的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观念,从而使人们主动、自学地投入到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活动中去。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数据,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四、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对小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获得一些浅显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全体教师对环境道德教育实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一支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我校环境保护教育特色的内涵。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

进行实验前后的调查,以掌握实验前学生的情况和实验的效果。

行动研究法:

针对身边现实环境问题,过调查边计划、边思考边行动、边实施边评价,在反思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就构成了环境道德教育的行动研究。

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

六、研究过程

(一) 

准备阶段:

(2002年1月——2003年3月)

1、需求评估

为了了解龙江小学教师对我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知状况,为积极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1月,我们采用问卷、测验、座谈法对龙江小学教师进行有关环境道德教育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龙江小学教师对小学环境道德教育的态度十分积极。

对自己具有的环境知识的自我感觉一般,92.3%的教师认为应该进行专门的环境道德教育培训和学习。

对我校开设环境道德教育课,88.5%的教师认为应以活动性课程为主。

11.5%的教师认为应以学科性课程为主。

对我校环境道德教育课最主要的目标,调查问卷显示的顺序为:

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

而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普遍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对我校环境道德教育课最主要的目标,他们认为我校环境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必须与当前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我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将中小学环境道德教育提高到关系民族素质和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高度来认识。

第二,开发和实施“小学环境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加强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环境道德教育目标的实施。

第三,重视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道德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环境道德教育体系。

第四,做好教师的环境道德教育培训。

第五,要积极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2、建立完备的环境道德教育教育机制,为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我校领导十分关心,重视环境道德教育工作,把环境道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整体规划之中,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教导、总务等科室密切配合的环境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网络体系,制定了学校环境道德教育三年规划。

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开一次例会,负责研究协调全校的环境道德教育工作,在人、财、物上予以支持。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导小组极积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规划,共同制定校园环境和发展的各项措施,如,校园绿化、节约能源、处理垃圾、控制污染、维护设备、创设宽松、愉悦的人际关系等。

明确环境道德教育研究工作决不仅仅是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工作。

从而使环境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范畴,与少先队工作、班集体工作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真正使环境道德教育成为有木之本,有源之水。

同时,还聘请环保专家、学者担任环境道德教育顾问,使环境道德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3、做好教师的环境道德教育培训

在环境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是环境道德教育的总体设计者和执行者。

教师对环境道德教育的热情和投入的程度,将决定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让广大教师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有强烈的意识,以及具备足够的业务素质,才能培养出大批能为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合格人才,才能使环境道德教育取得最大实效。

因而对教师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校长、教导主任、自然老师分别参加了由南京市环保局在宣教中心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学习。

其次,邀请区教研员作了“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法”、“综合实践活动”和“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专题讲座,并将讲座讲义复印下发给全体教师作为业务学习资料,使教师明确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基本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校本培训。

培训过程摒弃了以往“我讲你听”的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录像教学、网络教学、小组讨论、交流及做游戏的方式,令教师们大开眼界,老师们在参与活动的亲身体验中,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对绿色教育的内容、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培训中,教师们针对讲座内容畅所欲言,结合平日的课堂教学交流了自己对新的课程改革与环境道德教育的认识和感悟,认为这样的培训体现了启发性、参与性和合作性教育原则,正是老师们需要的:

形象、生动、具体、深入。

第四,请有关的专家、学者为师生作环境保护的知识讲座,为教师们订购有关的报刊、杂志,购买录像带、翻印有关的资料、经验材料,装订成册供老师们学习。

一些较关键的环节,则聘请有关的专家给予指导。

包括专题讲座、审阅计划总结、帮助老师们修改论文,指导备课、讲课、评课,听取他们宝贵的意见。

这些措施的落实,有力地提高了学校的师资水平,教师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已不再是个别教师的行动,而成为全校教师共同关心、人人参与的一项事业。

在龙江校园中,“绿色教育”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实在了每一项工作中,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坎里。

(二)实施阶段(2002年4月——2005年4月)

1、明确环境道德教育的目标。

环境道德教育的目标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爱自然,尊重生命

●关爱和善待他人,能积极、平等、公正地与他入合作,尊重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意识到公民在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建设可持续未来的愿望

● 

关注环境,积极参与有关环境的决策和行动,做有责任感的公民

2、明确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

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实施环保教育的载体,恰当地选择具有科学性、现实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教育内容,是提高环境道德教育质量的关键。

我们遵循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注意从四个方面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

(1)选择当前全球关注而又能为小学生接受的环保问题。

(2)选择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环保热点、焦点问题。

(3)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随时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4)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环保问题。

通过两年来的探索,我们构建了以下小学环境道德教育内容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与要求

欣赏自然的美,尊重生物生存的权利。

尊重、关爱和善待他人,乐于和他人分享。

意识到需求与欲望的差别,崇尚自然简朴的生活。

尊重不同文化传统中人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的方式与习俗。

认同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批评。

知识与能力

说出身边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变化。

列举各种生命形态的物质和能量需求及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方式。

识别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特征。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居住空间和资源。

理解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知道衣食住行因地区、文化等不同而存在差异,并了解这种差异对环境的影响。

初步知道日常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技术产品及其环境影响。

了解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局限。

理解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举例说明个人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