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2285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x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docx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E

课程设计计算书

E

 

课程名称:

现浇楼盖课程设计

题目: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学院(直属系):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

年月日

完成时间:

年月日

 

目录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

1.设计资料2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3

3.板的设计3

3.1荷载3

3.2计算简图4

3.3弯矩计算值4

3.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5

4.次梁设计5

4.1荷载设计值5

4.2计算简图6

4.3内力计算6

4.4承载力计算6

4.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6

4.4.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7

5.主梁设计7

5.1荷载设计值7

5.2计算简图7

5.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8

5.3.1弯矩设计值8

5.3.2剪力设计值8

5.3.3弯矩、剪力包络图8

5.4承载力计算10

5.4.1正面受弯承载力10

5.4.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11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

1.建筑物安全等级:

二级;

2.建筑物平面尺寸(L1×L2):

21.4×48.5(24号),墙厚370,钢筋混凝土柱300×300;

3.荷载:

1)楼面活载:

62)楼面面层:

20厚水泥砂浆3)钢筋混凝土容重:

4)楼侧面、楼底粉刷层:

15厚混合砂浆;

4.材料:

1)混凝土C30;

2)钢筋:

受力钢筋用HRB400级钢筋,其余采用HPB300级钢筋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0m、6.0m、6.0m,次梁的跨度为6.0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两边板跨度为2.4m,中间跨度为2.3m,则l02/l01=6.0/2.3=2.6,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400/40=60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为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8~l0/12=6000/18~6000/12=333~500mm,b=h/3~h/2=166~250mm,取b=200mm。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5~l0/10=7000/15~7000/10=466~700mm,取h=650mm,b=300mm。

3.板的设计

轴线①~②,⑧~⑨的板属于端区隔单向板,轴线②~⑧的板属于中间区隔单向板。

3.1荷载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0.08×25=2kN/

20mm厚楼面水泥砂浆面层0.02×18=0.36kN/

15mm板底混合砂浆抹灰0.015×17=0.255kN/

小计2.615kN/

板的可变标准荷载值7kN/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

于是板的

永久荷载设计值g=2.615×1.2=3.138kN/

可变荷载设计值q=7×1.3=9.1kN/

荷载总设计值g+q=12.238kN/,取g+q=12.24

3.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5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撑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

l0=ln+h/2=2400-100-120+80/2=2220mm<1.025ln=2234.5mm,取l0=2220mm

中间跨:

l0=ln=2300-200=2100mm

因跨度差(2220-2100)/2100=5%<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下:

3.3弯矩计算值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M1=-MB==5.48

M2==3.37

Mc==-3.86

这是对端区隔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间区隔单向板,其Mc和M2应乘以0.8,分别为:

Mc=0.8×(-3.86)=-3.09M2=0.8×3.37=2.70

3.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

板厚80mm,=80-20=60mm;板宽b=1000mm。

C30混凝土,=1.0,=14.3kN/;HRB400钢筋,=360N/。

板配筋计算的过程于下表:

楼面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

5.48

-5.48

3.37

-3.86

=/(b)

0.106

0.106

0.065

0.075

=1-

0.113

0.113

0.067

0.078

轴线

①~②、

⑧~⑨

计算配筋()

=b/

269.3

269.3

159.7

185.9

实际配筋()

8@180

=280

8@180

=280

6@150

=189

6@150

=189

轴线

②~⑧

计算配筋()

=b/

269.3

269.3

0.8×159.7

=127.8

0.8×185.9

=148.7

实际配筋()

8@180

=280

8@180

=280

6@180

=157

6@180

=157

*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其跨内截面2、3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都可折减20%。

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乘以0.8.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bh=157/(1000×80)=0.20%,此值大于0.45/=0.45×1.43/360=0.18%,同时不小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

4.次梁设计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可变荷载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4.1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的恒载:

3.14×2.4=7.54kN/

次梁自重:

25×0.2×(0.5-0.08)×1.2=2.52kN/

次梁粉刷:

17×0.015×(0.5-0.08)×2×1.2=0.26kN/

小计10.32kN/

板的可变荷载设计值q=9.1×2.4=21.84kN/

荷载总计算值g+q=32.16kN/

4.2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

主梁截面为300mm×650mm,计算跨度:

边跨=+a/2=6000-120-150+120=5850mm<1.025=1.025×5730=5873mm取=5850mm,

中间跨==6000-300=57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4.3内力计算

由表11-1、表11-3可分表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弯矩设计值:

=-=(g+q)/11=32.16×/11=100.05kN·m

=-(g+q)/14=-32.16×/14=-74.63kN·m

=(g+q)/16=32.16×/16=65.30kN·m

剪力设计值:

=0.45(g+q)=0.45×32.16×5.73=82.92kN

=0.60(g+q)=0.60×32.16×5.73=110.57kN

==0.55(g+q)=0.55×32.16×5.7=100.82kN

4.4承载力计算

4.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去=/3=6000/3=2000mm;又=b+=200+2100=2300。

故取=2000mm。

各截面纵向钢筋均布置一排。

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梁的最小保护厚度c=25mm,截面有效高度=500-35=465mm。

C30混凝土,=1.0,=14.3N/,=1.43N/;纵向钢筋采用HRB400钢,=360N/,箍筋采用HPB235钢筋,=210N/。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2)=1.0×14.3×2000×80×(465-80/2)=972.4kN·m>Mmax

故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型截面。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

100.05

-100.05

65.30

-74.63

=/(b)或

=/()

=0.016

=0.162

=0.011

=0.121

=1-

0.016

0.178

0.011

0.129

=b/或=/

591.1

657.6

406.4

476.5

选配钢筋

()

216+116弯

=603

318

=763

214+114弯

=461

214+116

=509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bh=461/(200×500)=0.461%,此值大于0.45/=0.45×1.43/360=0.179%,满足最小配筋率。

4.4.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

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筋率验算。

验算截面尺寸:

=-=465-80=385mm,因/b=385/200=1.925<4,截面按下式验算:

0.25b=0.25×1×14.3×200×465=332.48×N>=110.57kN,截面满足要求。

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

0.7b=0.7×1.43×200×465=93.093×N<=110.57×N,需按计算配箍筋。

采用6双肢箍筋,计算支座B左侧截面。

S=1.25/(VBL-0.7b)=1.25×210×56.6×465/(110.57×-0.7×1.43×200×465)=395.3mm

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或箍筋间距减小20%。

现调整箍筋间距s=0.8×395.3=316mm,取箍筋间距s=250mm。

为了方便施工,沿梁长度不变。

验算配筋率下限值:

弯矩弯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筋率下限为:

0.3=0.3×14.3/210=0.20%。

实际配筋率==56.6/(200×250)=0.11%<0.20%,不满足要求。

取=0.20%,最后取s=120mm。

5.主梁设计

主梁按弹性方法设计

5.1荷载设计值

为了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10.32×6.0=61.92kN

主梁自重(含粉刷)[(0.65-0.08)×0.3×2.4×25+0.015×(0.65-0.08)×2×2.4×17)]×1.2=13.15kN

永久荷载设计值G=61.92+13.15=75.07kN取G=75kN

可变荷载设计值Q=21.84×6.0=131.04kN取Q=131kN

5.2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350mm×35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

边跨=7000-350/2-120=6705mm因0.025=168mm<a/2=185mm,取=1.025+b/2=1.025×6705+350/2=7048mm近似取=7050mm

中跨=6900mm

主梁的计算简图如下,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故可利用附表6-2计算内力

5.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5.3.1弯矩设计值

弯矩M=G+Q式中系数、由附表6-2相应栏内查得

=0.244×75×7.05+0.289×131×7.05=395.93kN·m

=-0.267×75×7.05-0.311×131×7.05=-428.40kN·m

=0.067×75×6.90+0.200×131×6.90=215.45kN·m

5.3.2剪力设计值

剪力V=G+Q式中系数、由附表6-2相应栏内查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