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提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2717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提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提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提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提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提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提高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提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提高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提高Word文档格式.docx

6、力的表示——力的示意图:

用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7、画力的示意图时,涉及方向带角度时,应该按要求标明角度的大小;

没有明确指明作用点时,可以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中央。

8、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牛,用N表示。

多力受力分析时一般选取重心受力分析

二.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性形变:

当除去外力后,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非弹性形变:

当除去外力后,的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

4、弹力:

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一定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用钓鱼竿拉出水中的鱼时,对鱼施力的物体是

5、力的测量:

(1)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分类:

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3)弹簧测力计:

A、构造: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等组成。

B、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比,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C、使用方法:

“看”:

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

“调”:

调零;

“读”:

读数=挂钩受力。

D、注意事项:

①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②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③还要注意用弹簧测力计前要拉几下弹簧,以免弹簧被卡住。

E、弹簧测力计倒置使用时要考虑壳子自身的重力。

弹簧所测弹力只是一边拉力大小,弹簧的拉力大小与其形变量成正比。

例如

三.重力

1、重力:

地面附近的物体,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其中g=9.8N/kg,它表示。

3、重力的方向: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地面是否水平。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如果质量分布不均匀,用找重心。

注意:

a.重心只是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如质量均匀的光盘。

c.重心的位置会随着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5、稳度以及提高稳度的办法

①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翻到。

②提高稳度的方法:

增大支撑面;

降低重心。

重力常作为条件应用,结合牛顿第一定律。

四.摩擦力

1、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作摩擦力。

摩擦力

动摩擦

滚动摩擦

2、分类:

3、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

b.接触面;

c.两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或者有相互滑动的趋势;

d.两个物体间要有的作用。

4、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反,或与相反。

5、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求得。

6、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7、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此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例: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N,则物体所受桌面的摩擦力是

③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等无关。

8、应用:

①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

②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一.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

在同样条件下,。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使用的方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也称作)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内容:

一切物体在的时候,总保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物体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有关,所以力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1)定义:

的性质叫惯性。

(2)说明: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惯性大小只与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

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二.合力

1、合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2、分力: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3、力的合成:

叫做力的合成。

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方向,即

F=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方向,即F=F1-F2(F1>

F2)。

三.二力平衡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称为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

一个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是:

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

3、平衡力: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为平衡力。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①大小②方向③作用在;

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性质的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为零

静止

匀速运动

运动状态

不变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零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

态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应用: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

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哪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推不动模型和拔河比赛模型

牛顿第一定律的典型例题:

1、中央电视台转播围棋赛时,讲解人员所用的棋盘有的是有磁性的,而棋子就是一些小铁片,棋子放在棋盘上不掉下去的原因是

A.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B.棋子对棋盘有吸引力

C.棋子受到棋盘的摩擦力D.以上说法都正确

2、下面是教材中的几幅图,对图中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虽然会继续“飞行”,但它总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维持

B.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

C.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车所受的阻力

D.跳高运动员跃到最高点时会立即竖直下落

3、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

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4、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它受到的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块将()

A.做匀速直线运动B.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C.落到地面上D.立即停止运动

多个物体或多个过程受力分析典型例题

5、如右图的装置中,甲物体重5N,乙物体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

是()

A.0N,3N   B.0N,5N 

C.2N,5N  D.2N,3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