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2663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折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光的折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光的折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光的折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的折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

《光的折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折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的折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经历规律的产生过程。

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3、重点难点

我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

光路可逆。

我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难点: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运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分析讨论,归纳结论。

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多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引领学生的学习,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自然合理的开发,最终达到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新课引入:

演示:

向透明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是为什么?

筷子似乎是折了,但从水中取出筷子,依然完好。

由此引出新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

光的折射现象

利用实验仪器:

光具盘展示,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情形。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从而引出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

为了便于交流要明确一下几个概念:

界面、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边画图,边对应讲解,最后要求学生动手画在笔记本上,既加深了印象,又练习了学生的作图能力。

然后请学生观察光在玻璃中发生折射的轨迹,讨论回答问题: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合作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通过师生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探究二:

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改变入射角度,直观显示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

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的实验做法。

教师演示实验,指出:

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并提问:

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

继续演示:

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

学生观察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进而总结:

都是空气中。

让光线垂直界面入射,学生观察光传播的径迹。

得出结论:

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第三环节:

内化提高,巩固练习

知识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巩固,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一束光线如右图所示。

则入射光线是____,入射角是____;

反射光线是_____,反射角是_____;

折射光线是____;

折射角是______。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现象。

3、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会发生光的____现象和____现象。

当逐渐减小入射角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将____。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看到杯子中的筷子弯折B、教室里的同学能看到黑板上的字C、湖面上映出白云的“倒影”D、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通过解决以上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第四环节:

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

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效地进行第二次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必做题:

第8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2、3、4题。

选做题:

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

并用折射规律加以解释。

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为了使板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六、课后反思

本课难在“探究”,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

因为有“光的反射”一课做铺垫,所以本课学生动手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在探究三线共面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差异,可以考虑师生共同完成。

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为在后面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和课堂练习挤出时间。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