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115 三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520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115 三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 115 三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 115 三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 115 三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 115 三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115 三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数学 115 三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115 三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 115 三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重点

1.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

2.会画简单几何体及其组合的三视图。

难点

1.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

2.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和小零件的三视图。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情景设计 

导入新课

活动2形成知识 

引出定义

活动3演示操作 

探索规律

活动4应用实践 

解决问题

活动5小结知识 

拓展升华

情景引入制作小零件,明确学习三视图的作用,并且明确正投影画视图的意义。

对长方体的六个面进行正投影,讨论比较全面研究几何体至少需要研究几个不同的视图。

引出三视图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学习三视图的意义。

通过教师课件演示,学生合作探究,发现三视图位置关系及大小的对应关系。

采用多种形式学习和解决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模型(小零件)的三视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收获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1.情景引入制作小零件。

张师傅是铸造厂的工人,今天我有事情拜托他,想让他给我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小零件,我如何准确的告诉他小零件的形状和规格?

2.给出视图的定义。

3.欣赏工程中的三视图。

4.介绍视图的产生。

教师提问:

(1)如何准确的表达小零件的尺寸大小?

(2)除了用文字的语言,可不可以用图形的语言表示?

(3)你们生活中见过三视图吗?

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学生是否理解将立体图形分解成平面图形来表达的意义。

明确学习三视图的作用,并且为明确正投影画视图的意义?

通过介绍视图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于实践。

〔活动2〕

1.对长方体的六个面进行正投影,并思考为什么选择用三视图来表达几何体的形状及尺寸。

总结:

从前向后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主视图。

从左向右正投影在侧面内得到左视图。

从上向下正投影在水平面内得到俯视图。

(1)选择什么样的视图可以比较准确全面的表达几何体?

(2)我们对长方体的六个不同方向进行正投影,可以分别得到什么样的视图?

(3)这些视图分别反映了几何体的哪些尺寸?

(4)只要观察哪些视图就可以比较全面的表达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

(1)学生是否理解用投影定义视图。

(2)学生是否理解用三种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道理。

引出三视图的概念,并理解用三视图来表达几何体形状、大小的意义。

在定义三维投影面时,让学生举出教室里的三维投影面,如墙角。

帮助学生理解互相垂直的三维投影面。

〔活动3〕

1.思考三视图的画法。

2.课件演示:

对几何体进行正投影得到三视图。

3.将水平面、侧面、正面展开到同一平面,观察得到三种视图的位置关系。

4.同桌讨论得到三种视图大小上的规律。

(1)如何绘制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观察:

从不同方向正视几何体观察几何体的三视图)。

(2)除了观察,将这三种视图画在同一平面它们的位置和大小尺寸有什么关系吗?

(3)现在将空间中的三种视图展开到同一平面,你还能确定它们各自的名称吗?

(4)除了位置上的关系,在大小尺寸上,三种视图彼此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

(5)对于其他几何体,如何表示它的长、宽、高?

(6)探索了这些规律后,我们在画三视图时,除了要观察三个方向的正投影外,还需要考虑什么?

(1)学生是否理解展开后的三视图位置的特殊要求?

(2)学生是否探究发现展开后的三种视图对几何体长、宽、高的对应关系?

(3)学生是否明确几何体长、宽、高的概念?

(4)学生是否充分展开探究?

观察很重要,要强调,要正对物体用视线对所看物体进行正投影。

通过课件演示有利于学生发现三种视图在位置和大小上的关系。

讨论交流有助于学生发现三种视图的大小对应关系,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宽相等。

明确长宽高概念:

从正面观察几何体。

长是几何体从左到右的距离,宽是几何体从前到后的距离,高是几何体从上到下的距离。

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三视图的大小对应关系。

〔活动4〕

1.选择判断圆柱体的三视图,分析学生诊断错误的原因。

2.由三棱镜引出正三棱柱

板演正三棱柱的三视图。

 3.与学生讨论:

(1)从三个方向看正三棱柱应看到什么形状?

(2)三棱柱的宽是三棱柱上哪部分距离?

(3)总结三视图的画法步骤。

4.课件演示底面是一般的三棱柱的三视图画法。

5.通过积累得知识和经验完成课前提出的任务。

小组探究合作完成小零件的三视图。

6.课件演示得到小零件三视图的过程。

〔活动5〕

小结升华 

布置作业

1.小结知识并指出重点。

2.课件展示辛勤工作的设计师,及各种零件的三视图,总结升华。

(1)学生在画图之前要正对几何体,从三个方向观察投影。

(2)板演三视图时,总结出明确的步骤。

(3)先确定主视图位置,画主视图。

添加平行线在主视图下方“长对正”画出俯视图。

添加平行线在主视图右方“高平齐”画左视图。

用圆规截取左视图的宽与俯视图“宽相等”。

注意:

三视图用粗线画出,辅助线用细线

初学时,标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可以加深印象。

(1)利用手中的长方体搭建模型帮助想象。

(2)从各个方向的观察得到正确的投影。

(3)按照投影规律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

(4)小组审核完成。

(1)这一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2)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前“从不同方向看”有哪些不同?

(3)画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1)引导学生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不但知道三视图的形状,还明确了三种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大小对应关系。

(2)学生是否明确三视图的画法步骤?

(3)向学生渗透将立体图形分解成平面图形的研究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三视图的画法,并明确画法步骤,为准确的画出三视图打好基础。

画底面是一般三角形的三棱柱的三视图为了总结得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律应该是对几何体的整体和局部都满足的。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难点。

通过摆放的模型帮助分析想象。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从中领悟将立体图形分解成平面图形的研究方法。

通过总结三视图画法,指出三视图的学习培养了我们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

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

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

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

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

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