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
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
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
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
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
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
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
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
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
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
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
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
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
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洪涝旱灾,欠收甚至稞粒无收。
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
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
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
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
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
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
“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
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
《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
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
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
(节选自2013年3月11日《文汇报》,有删改)
1.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
C.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D.《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
2.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B.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
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C.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D.《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地决定性。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
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李芾,字叔章。
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
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以归,余党遂平。
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
德祐元年七月,大元右丞阿里海牙以大兵入潭。
芾遣其将于兴帅兵御之于湘阴,兴战死。
九月,再调吴继明出御,兵不及出,而大军已围城。
芾慷慨登陴,与诸将分地而守,民老弱亦皆出,结保伍助之,不令而集。
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
又苦食无盐,芾取库中积盐席,焚取盐给之。
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
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
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十二月,城围益急。
诸将泣请曰:
“事急矣,吾属为国死可也,如民何?
”芾骂曰:
“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
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汝。
”除夕,大兵登城,战少却,旋蚁附而登,衡守尹谷及其家人自焚,芾命酒酹之。
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犹手书“尽忠”字为号。
饮达旦,诸宾佐出。
芾坐熊湘阁召帐下沈忠遗之金曰:
“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
”忠伏地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
芾亦引颈受刃。
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火所,大恸,举身投地,乃自刎。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
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
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九,有删改)
4.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辟:
征召
B.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徇:
警告
C.衡守尹谷及其家人自焚,芾命酒酹之酹:
以酒洒地
D.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因:
趁机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B.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C.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D.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又称“荫庇”,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
如成语“封妻荫子”中的“荫”。
B.稽籍出赋指查验户籍来摊派赋税,这样做可以保证人们缴纳赋税的公平性。
C.保伍,是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
古代百姓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故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D.古代将夜间分为“五更”,“五更”也叫“五鼓”,“三鼓”相当于十一时至一时;
“五鼓”就是丑时。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芾精明能干。
他在赈济灾荒、平定永州之乱时表现出杰出的才能;
代理湘潭县县令,摊派赋税时,他不避豪强,使赋税非常均衡。
B.李芾坚决抗敌。
元朝大军围城,他积极组织防御抵抗,及时解决军中物资紧缺的问题,并亲自慰劳将士,斩杀招降者示众。
C.李芾义不受辱。
除夕之夜,敌军攻破城池,他与宾客和助手一起饮酒后,命令部下杀死自己和家人,以免被俘受辱。
D.李芾勤于政事。
他精力过人,从早上开始治理政事直到晚上,都没有丝毫疲倦的神色,经常夜里三鼓才休息,五鼓就又起来工作。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
(2)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25分)
读下面的诗,完成9-10题。
(6分)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
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二)岑参
【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1.简要分析“万箭千刀一夜杀”一句诗中数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分)
1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表现了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却视如敝履的状态。
(2)韩愈在巜师说>
>
中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原因是"
,。
(3)庄子在《逍遥游》中劝世人要认清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