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基础设施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1503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基础设施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态基础设施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态基础设施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态基础设施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态基础设施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基础设施文档格式.docx

《生态基础设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基础设施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基础设施文档格式.docx

根据1980年人口普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都市区的人口增长率为9.1%,而非都市地区则高达15.4%,非都市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了大都市区。

“逆城市化”导致:

城市无序向外蔓延,环境破坏,土地浪费,城市中心区衰落,城市形式的趋同、特色和美学价值的弱化,以及种族与阶级隔阂的加大、社区犯罪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分析思考。

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发展遭受的制约很重要的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和由于对生态环境漠视所引起的环境生态危机;

而发达国家城市发展已相对比较成熟,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表现为“逆城市化”的都市中心衰落,乃至城市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高度工业化导致的城市面貌千篇一律,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疏远,交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等。

二者共同之处是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忽视了城市自身的自然和人文本底。

同时,我们也看到,尽管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并不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迈进呢?

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标志着人类文明史进入一个新阶段,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系统的思想理论指导。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是讲求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至少包括以下几种观念:

(1)正确的自然观。

自然是一个有序的生态系统,人只是这个系统的一分子。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

人类必须自觉控制自己的行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全面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环境之间持久和谐的关系。

这种和谐,不仅指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人与人、人与历史环境、人与文化景观的和谐。

(3)高效的经济观。

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

因此可持续发展并不否定经济发展,而是强调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是高效的、集约的和可持续的。

(4)公正的社会观。

建立公正的、平等的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2.2“新城市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逆城市化”进行反思,开始“新城市主义”的潮流,对旧城市中心进行改造。

其规划设计的基本特点是:

功能紧凑、适宜步行、公交主导、珍视环境,把多样性、社区感、俭朴性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人,以及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当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新城市主义”的实践使美国等国的一些衰落的都市中心或社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2.3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城市规划理论

1984年,中国生态学家马世骏和王如松提出了“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在江西宜春规划建设了首座生态城市,此后又在江苏大丰、安徽马鞍山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规划试验。

黄光宇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在规划中引入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方法。

他将城市和所在的自然区域视作一个整体,对城市的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总负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强调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的结合。

1996年,雷吉斯特领导的“城市生态”组织提出了更加完整的生态城市建设的十项原则。

发展至今,生态城市规划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很多国家也已积极地投入到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实践中,巴西的库里蒂巴、丹麦的哥本哈根、新西兰的Waitakere及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和哈利法克斯,都是生态城市规划的试点。

人类开始关注规划所产生的生态效应,规划师们把生态问题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从生态学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改进。

生态城市及其规划理论对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2.4“生态基础设施”和“反规划”

2.4.1“生态基础设施”的由来及含义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广义的城市基础设施(cityinfrastructure)划分为人工物质基础设施(Man-made

physical,如给排水、电力通信、供热燃气、环保环卫及防震抗灾等设施)、自然基础设施(Natural,自然气候、地势地貌及天然的山、水、林、草等)和社会基础设施(Social,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设施)三类。

一般狭义的城市基础设施只包括人工物质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一词最早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在其1984年的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原则:

(1)生态保护战略;

(2)生态基础设施;

(3)居民生活标准;

(4)文化历史的保护;

(5)将自然引入城市。

这里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Infrastructure,EI)主要指

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

俞孔坚,李迪华认为生态基础设施本质上讲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生态系统服务(NaturesServices)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综合起来,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产品生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气候气象的调和稳定、旱涝灾害的减缓、土壤的保持及其肥力的更新、空气和水的净化、废弃物的解毒与分解、物质循环的保持、农作物和自然植被的授粉及其种子的传播、病虫害爆发的控制、人类文化的发育与演化、人类感官心理和精神的益处等方面。

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括通常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系统,并进一步可以扩展到以自然为背景的文化遗产网络。

EI概念在抽象的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要素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人们可以通过可实施的规划途径来保障和维护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及其服务。

因而生态系统服务成为EI概念的核心功能。

学者Mander,Jagonaegi,etal从生物和环境资源的

保护与利用的角度用EI概念表示栖息地网络的设计。

进入21世纪,针对城市大规模建设和无序蔓延、过度依赖现代工程技术的人工化基础设施网络对自然生态系统和过程带来的多方面负面影响等问题,有人提出建设“生态化的人工基础设施”作为应对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保障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态化的人工基础设施”是对EI的另一种理解,其基本内容包括尊重生态格局与过程的连续性,采取生态工程技术来降低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对自然生态系统和过程的胁迫和干扰。

即重视通过人工基础设施的生态化改造来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例如,用生态化手段来改造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或沥青道路和不透水地面、污水和垃圾的生物降解或自然生态治理技术、洪涝灾害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性灾害的生态治理与防护等。

目前,欧美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倡导人工基础设施的生态化。

近年来,EI的含义在日益拓展。

纵观分析其研究进展,笔者认为EI的内涵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EI既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也包括生态化的人工基础设施,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EI都包含有对该系统及栖居者的长久生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持和服务的功能,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和环境友好性。

(2)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角度看,EI不应是孤立的、封闭的、不稳定的单个生态栖息系统,而应是向着整个城市乃至区域范围开放的、多尺度和多层次性的。

2.4.2“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及“反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是城市复杂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平台。

城市的存在和持续发展依赖于具有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如果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不完善或前瞻性不够,未来的城市建设必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那么如何保证建设具有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呢?

俞孔坚,李迪华等人对传统的基于发展计划的规划实践和方法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和深刻反思,在“生态基础设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条解决中国城市

化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盲目混乱的一条物质空间的规划途径——“反规划”。

它从建设规划方法论,转向“生态基础设施”的不建设规划方法论。

规划师将从主要进行有计划的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转向优先制定保护规划,主动地为生命土地和城市整体的安全和健康而进行规划;

政府和规划主管部门也将转向城市经营和城市管制。

正如仇保兴所描绘的:

“规划和管理的重点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包括:

推行四线管制,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绿线、紫线、蓝线、黄线。

”这和新的《城乡规划法》的主要宗旨是一致的。

传统发展规划依赖城市规模的预测和性质确定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依据,将理性建立在不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之上,“反规划”则以建立完善的良性运转的生态基础设施系统为前提,将理性建立在确定的土地生命和自然系统之上,从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入手,来建立健康和谐的城市社会和城市形态,并将乡土文化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到EI体系中来,从而使EI也具有文化遗产保护和游憩等多种功能。

在规划程序上表达了一种反动,一种逆动。

即“反规划”在规划中首先进行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从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撑系统。

“反规划”不是简单的“绿地优先”,更不是反对规划,它是一种系统的规划途径,是在中国当下规划方法论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提出的,以应对疾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不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

它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战略的实施和城市社

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制度和法律保障。

它对于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由此,俞孔坚先生提出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大致如下:

第一,就是要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第二,保护和恢复城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