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0964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资本输出;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政策

了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表现,从政治、经济方面全面理解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分析民族危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影响,理解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分析比较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财政危机;

社会矛盾激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初步发展的原因、主要特点及影响

学法指导方面:

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戊戌变法的背景;

康、梁的维新思想;

变法内容。

教学难点: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

教学过程:

出示“日落紫禁城”的文字片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改?

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杀!

1.为什么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2.“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

3.“几个读书人”代表了哪些阶层的利益?

他们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为什么他们提出要“变”?

4.“一个苍老的声音”指的是哪些人的声音?

他们为什么对“改”表现出了“犹豫”?

5.一个“杀”字能说明哪些问题?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甲午战败,刺激了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战败给中国带来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

-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1>

“学思之窗”P124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割地:

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

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通商:

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商品。

开设工厂:

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和市场;

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在帝国主义正在形成的19世纪末,这件大事成了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信号,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

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开设工厂

(1)列强经济侵华方式发生变化:

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

(还存在着商品输出,但资本输出占第一位)

〖概念〗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这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

甲午战争以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以商品输出为主;

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向中国资本输出的同时,还存在着商品输出,但资本输出占第一位。

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哪些?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产生了什么危害?

形式

危害

争做债主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抢夺路权

列强控制交通大动脉,掠夺中国土地和资源,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开采矿山

直接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法发展

开办工厂

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银行

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

深重的外患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唤起以爱国救亡为目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概念〗租借地--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

租借期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如九龙司地方一区租期为99年。

势力范围---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国家

强租或割占地区

势力范围

实质

影响

胶州湾

山东

是中国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

标志着列强瓜分中国的高峰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新界、威海卫

长江流域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合作探究〗1、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3、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据材料,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与根本目的是什么?

对中国有何影响?

实质:

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根本目的:

为了维护美国在华商业利益,把中国变为完整的、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对中国的影响:

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归纳〗本课测评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

资本输出、瓜分中国、门户开放三个方面

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出有哪些方式?

争做中国债主、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银行等。

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有哪些方式?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暂时缓和了列强争夺中国的尖锐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列强建立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

〖归纳〗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1)侵略方式的变化体现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甲午战争以前,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政治上,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以甲午中日战争为标志。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1)危机出现的原因:

①政治: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经济:

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

偿还外债本息;

③各地的自然灾害严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灾。

(2)措施:

增收:

增加旧税征收额度;

加强鸦片税的征收;

增加商税;

扩大纳官。

节支:

降低官员薪俸;

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3)结果:

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使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思考财政危机没有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危机严重的标志是什么?

政府的腐朽统治加剧了社会矛盾的尖锐。

封建官僚的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无时无之;

为应付财政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损害了官僚的利益,遭到官员反对,并转嫁负担,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过渡:

在腐朽的封建制度里,在帝国主义纷纷侵略的间隙里,中国内部新的生产因素暗自生长着……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商办厂矿数量增加;

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轻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

74

1432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材料二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

纺织业是中国民族工业最集中的行业。

(2)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及原因:

材料一:

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

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

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

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因此发展艰难。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此时还会有初步的发展?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A客观条件:

a为支付战争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贫穷落后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国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

正如恩格斯所说:

“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意味着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的瓦解。

B主观条件:

一些爱国工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