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0503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形眼镜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隐形眼镜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隐形眼镜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隐形眼镜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隐形眼镜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隐形眼镜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

《隐形眼镜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形眼镜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隐形眼镜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

横径约11mm-11.5mm,纵径10mm-10.5mm,中央厚度0.5mm-0.7mm周边部约1mm,角膜本身无血管,感觉极为敏锐。

角膜从外向内共分为五层:

1.上皮细胞层:

为5-6层扁平上皮细胞所组成,代谢周期约8-12小时,故细胞损伤后易于再生。

2.前弹力层:

位于上皮细胞层下,为较坚实的弹性纤维构成,对外来侵害有一定抵抗力,受损伤后不能再生,愈后为不透明的角膜支翳,白斑。

3.基质层:

位于前弹力层后面,占角膜厚度的90%,由平行排列的100-200层极为规则并有绝对相同屈光指数的纤维薄板组成,当角膜发生溃疡延及此层时,会导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

但经有效治疗后,可望基质层在很大程度上获得较理想的矫正视力。

4.后弹力层:

位于基质层下,它具有抗微生物、炎症、化学损伤等作用,对外来侵害有较强的抵抗力,损伤后能够再生。

5.内皮层:

位于角膜最内层,内皮细胞具有对水及电解质主动运载的功能,是维持角膜水平衡的主要部分。

二、眼的附属器

眼球的构造非常精致,脆弱,需要周密的保护装置以防受伤。

眼的附属器包括:

睫毛、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

1.睫毛

位于上、下眼睑的边缘,当外界灰尘异物碰到睫毛时,睫毛会异常敏感立即发生瞬目反应,将异物挡在眼外。

2.眼睑

通过瞬目动作,使泪液散开,均匀地湿润角膜,填补角膜表面的不平之处。

眼睑闭合可以免遭外伤,有保护眼球的功能。

还可以遮住光线。

睑板有高度发育的皮脂腺,分泌泪液。

泪液中含有油脂,蛋白及矿物质,这些物质加上球境的污染物都会在配戴隐形眼镜时沉淀在镜片上。

所以,隐形眼镜的护理及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眼睑关闭不全的人,由于泪液分布不均,不适宜配戴隐形眼镜。

3.结膜

结膜为一薄形透明粘膜组织。

闭眼时则形成结膜囊。

A.睑结膜:

为眼睑的最内层,富有血管,不能移动。

B.球结膜:

为覆盖眼球前1/3巩膜面的部分,薄而半透明,除角膜缘外,可自由移动,发炎时可引起充血。

C.穹窿结膜:

是联接睑球结膜的部分。

较厚而松驰富有血管。

结膜发炎时此外充血水肿明显。

D.结膜分泌腺:

分泌粘液,维持角膜的亲水性。

其功能在于湿润角膜表面使其维持透明性。

4.泪器

由分泌部及排泄部组成。

A.泪液

泪液由外层脂质层,中层水质电解质层和内层粘液层三层组成。

脂质层的功能:

a.防止水份从水层蒸发,保持泪液的数量。

b.润滑眼睑的活动。

c.防止眼睑粘合。

水质电解层的功能:

a.保护冲洗,湿润角膜,结膜。

b.在角膜表面形成均匀的泪液膜,提高光滑度及屈光性能。

c.泪液含有溶菌酶具有轻度杀菌作用。

d.空气中的氧气成份,溶解在泪液中通过泪液的运载给角膜充足的氧气供应。

e.泪液为角膜组织提供部分葡萄糖及其他养份供其代谢之用。

粘液层的功能:

增加角膜的亲水性使泪水更能平均的分布。

B.泪道

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及鼻泪管,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

5.眼外肌

眼外肌共六条,即内外,上下直肌,及上下斜肌,眼球能灵活转动,是依靠六条眼外肌协调作用的结果。

6.眼眶

眼眶由:

上颌骨、额骨、腭骨、蝶骨、颧骨、筛骨、泪骨所组成。

眼眶为眼球提供了骨保护和软组织的缓冲作用,尤其是眶筋膜对眼球起到支撑定位的作用。

第二章隐形眼镜的基础

隐形眼镜是一种精致的眼科医疗用具,由于它与角膜接触,学术界将其命名为角膜接触镜(contactlens)。

一、隐形眼镜发展史

早在1508年,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首先描述将玻璃罐盛满水置于角膜前,以玻璃的表面替代角膜的光学功能。

1887年,Muller设计了第一副隐形眼镜,用于保护病人患眼的暴露区。

1937年,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脂)作为隐形眼镜材料使用。

1947年,美国光学技师K.Touch利用塑胶制成了第一副角膜镜片,使隐形眼镜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硬镜。

其优点是:

矫正视力好、镜片寿命长。

其缺点是:

脆、不透氧、异物感强。

1960年,捷克化学家Ottowichterle和Lim,发现出一种吸水后会变软,又能适合人体使用的HEMA材料,制作出第一副软性隐形眼镜。

柔软、透氧、舒适、无异物感。

易吸附沉淀、寿命短。

1971年,博士伦公司将“软镜”推向市场,真正地把隐形眼镜推上历史舞台。

1977年,第一副CAB(醋酸丁基纤维素)为基本材质的RGP镜片(透气性半硬镜)问世。

1981年,视康公司推出第一副染色隐形眼镜和第一副软性散光隐形眼镜。

1982年,视康公司推出第一副染色隐形眼镜和第一副双光隐形眼镜。

1984年,Wichterle又研制出含水量55%的软镜。

1985年,亲水性软镜进入中国市场。

1986年,美国强生公司引进DANA镜片专利,提出了隐形眼镜配戴方式的新概念抛弃式配戴方法。

降低了隐形眼镜并发症的发生率。

1987年,博士伦公司推出了隐形眼镜全功能护理液。

博士伦、卫康、视康、强生等公司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1989年,美国FDA明确规定隐形眼镜长戴方式限制在7天内。

1990年,视光界提出隐形眼镜的定期更换的概念。

镜片的分类

隐形眼镜的种类

1.按配戴方式分:

(镜片一次持续配戴的时间称为镜片的配戴方式。

A.日戴,即指配戴者在不睡眠睁着眼的状态下配戴镜片,通常每天不超过16~18h。

B.长戴,即指配戴者在睡5K4k态下仍配戴镜片,持续数日方取下镜片(通常不超过7天)。

2.按使用周期分类:

(镜片自启用至抛弃的时限称为镜片的使用周期。

A.传统式镜片,镜片的使用时限超过3个月。

软镜通常为6~12个月,透气硬镜通常为1~2年。

定期更换式镜片,镜片的使用时限为1周至3个月。

仍须按常规方法使用护理产品,又称为频繁更换式镜片。

B.抛弃式镜片,每次取下镜片即行抛弃,通常持续配戴不超过7天,不使用护理产品。

由于镜片只使用一次故又称为一次性镜片。

3.按含水量分类:

(镜片充分水合后含水的重量百分比率称为含水量。

低含水量30%~50%,

中含水量51%~60%,

4.按功能分类:

A.视力纠正镜片,供屈光不正、无晶体眼或圆锥角膜患者使用。

B.美容镜片,供希望改善视力、改变或加深眼睛颜色者使用。

C.治疗镜片,供以隐形眼镜作为治疗手段的各种眼疾患者使用。

D.色盲镜片,供色盲患者改善变色力使用。

5.按材质分类:

美国FDA按含水量和离子性对镜片材质进行了分类:

材质

低含水量

高含水量

非离子性

Ⅰ类

Ⅱ类

离子性

Ⅲ类

Ⅳ类

从Ⅰ类到Ⅳ类,对沉淀物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加。

对于形成镜片沉淀物倾向较高者可选择低含水量非离子材料镜片,并注意适当缩短镜片更换周期和每日配戴时间。

对于角膜缺氧敏感的配戴者,可选择高透氧(高含水、薄)的镜片以增加镜片的透氧性能。

三、制作工艺

加工工艺的发展:

1.旋转成形工艺:

镜片模具由电脑程序控制制成。

该工艺是将多次纯化的液体原料滴入此高速旋转的一次性模具中,滴入量以及模具的旋转方向、速度均由电脑全方位精确控制,以保证镜片的形状、厚度和屈光度等参数符合设计。

旋转过程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液体原料发生光聚合反应,形成固态镜片,再经过边缘精加工、水合脱膜、萃取、着色、全面质检和消毒包装等工序后制成成品镜片。

特点:

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薄,配戴舒适,但矫正散光效果较差。

2.切削成形工艺:

用车床将干态的毛坯进行切削,双面切削后再水合成软性隐形眼镜。

制作工艺高,成本高,弹性好,易操作,多数散光镜片及透气硬镜用此方法制作。

3.模压成形工艺:

根据不同的屈光度、基弧和直径设计出多套模板模具,再复制出一次性的凹模和凸模。

将液态原料或固态毛坯注入凹模进行铸压,其余工序与旋转成行相同。

效率高,成本低,多数抛弃形用此方法制作。

镜片的弹性模量大于旋转成行工艺的镜片,较易操作,可塑性由于切削成型的镜片,故两到三种基弧即可满足通常的角膜弯度,配戴较为舒适。

镜片较厚,透氧性稍差,且强度不佳,故不耐久用。

4.综合成形工艺:

旋转切削工艺、模压切削工艺。

四、隐形眼镜的特性及有关参数

1.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一种物质的清晰度,没有一种物质是完全透明的。

因为当光通过物质时,总有一些被反射,吸收或散射。

大部分无色隐形眼镜材料中透明度为92%~98%。

2.韧度:

韧度反映材料的韧性,柔软韧性的材料制作的镜片通常初始配戴就感觉良好。

3.光学性:

隐形眼镜的材料有良好的光线透过率,折射率稳定。

因而将隐形眼镜的材料用特定的工艺制作成透镜能够矫正眼的多种屈光不正。

4.附着性:

隐形眼镜借助泪液的张力附着在角膜表面,当镜片的内曲面形成态与角膜形态相似到一定程度时,镜片能较稳定地附着在角膜的表面,不会因瞬目、眼球转动或全身运动而脱落。

5.适应性:

隐形眼镜表面制作光滑,弧面设计合理,因而配戴后很容易适应,没有显著的不适感。

6.代谢性:

隐形眼镜会随着眼睑的瞬目运动而稍稍移动,有助于将镜片下的代谢产物排出。

对角膜代谢影响不大。

7.离子电荷:

隐形眼镜材料可带电荷,也可为电中性,这一属性可影响溶液相容性和沉淀物形成。

带电荷的称为离子性材料。

因材料成份中存在带电荷的化学基团,多为负电荷。

负电荷使材料更具活性,离子电荷易与泪液中带正电荷的成份相结合好:

钙、蛋白等,而形成镜片表面的沉淀物。

电中性物质称非离子性材料,这些物质惰性越大,与泪液成份的反应越小,因而对沉淀物有抵抗性。

8.透氧性能:

隐形眼镜是位于角膜和氧供之间的一道屏障。

为了维护正常角膜的生理代谢,隐形眼镜材料的透氧性能成为人们所最关心的问题。

因为,角膜没有血管,绝大部分氧气供应来源于外界空气。

外界空气中有21%氧气可供角膜代谢。

泪液是从睁眼时的大气中获得氧气的,睡眠时泪液中氧含量是睁眼时的1/3。

携氧的泪液由于眨眼时隐形眼镜的运动被泵至镜片后面,直接通过镜片弥散泪液交换不仅供给角膜氧份而且还清除代谢产物。

9.透氧率:

DK值是指镜片材料允许氧气通过的能力,常用DK来表示。

D表示氧气在该材9。

料中的扩散系数,K表示溶解系数,二者的乘积代表了镜片材料的透氧率。

DK值越高镜片材料的透氧性能越好。

10.氧传达性DK/L:

L表示镜片的厚度,镜片越厚,传氧越差。

所以,高含水厚镜片DK/L值可与低含水薄镜片DK/L一样。

11.等效氧性能EOP:

EOP是指角膜与镜片之间含氧百分比。

角膜平均摄氧率每小时为3.5-7oul/cm,达不到上述氧水平时会出现角膜缺氧而导致“角膜氧饥渴”。

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因缺氧而发生的各种并发症。

五、隐形眼镜的光度换算

验光的度数相当于框架镜的度数,在根据验光结果选择隐形眼镜时,须进行光度的调整换算。

近视镜片沅度相应降低,而远视镜片光度相应增高,盖因隐藏形眼镜的后顶点与框架眼镜的后顶点位置不同使然,称为隐形眼镜的顶点屈光度换算。

假设在同一只眼上隐形眼镜和框架眼镜后顶点之间的距离为d,框架眼镜的光度为D,焦距为f,隐形肯镜的光度为D’,焦距为f’,则得出公式:

例题:

设:

验光结虹为-10.00D,验光试片至角膜前顶点距离为12mm,求隐形眼镜适宜的光度。

即当框架眼镜沅度为-10.00D时,隐形眼镜只需要-8.93D。

设验光结果为+10.00D,求隐形眼镜适宜的光度。

即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