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阶段性自测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
《高三语文阶段性自测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阶段性自测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凿(zá
o)枯躁B.袤(mà
o)跋山涉水
C.隧(suì
)崔巍D.簇(cù
)心照不宣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A.切割建造延展B.分割建造延展
C.分割营造延伸D.切割营造延伸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①B.②C.③D.④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堂吉诃德》出版后很快就成为畅销书,立即被译为各种欧洲语言。
但是在17、18世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欧洲浪漫主义发端,“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才被看作是高尚的悲剧典型,就是说堂吉诃德像一切有高尚追求的理想主义者一样,不仅不被世人理解、同情、支持、追随,反而遭到耻笑和摧残。
应该说,这种解读还是有一定的文本依据的。
A.它的价值被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束缚,B.它不仅没有为政治服务还只是种笑谈
C.它并没有被当作是政治类的书去解读,D.它仅仅被认为是一部谐谑逗趣的杰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B.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保险主要以自然灾害险为主,而蔬菜价格险有助于减少市场价格波动给蔬菜种植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C.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小天使少儿艺术团的孩子日前走进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带去了精心编排的少儿舞蹈,老人们见到孩子们很开心,也演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
在传统中国,乡村的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贤担纲。
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
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式微。
传统乡贤文化的兴盛,在于乡绅在传统基层社会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在古代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控制相对较松,不少朝代是县以下不设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皇权不下县”。
县以下的广大区域没有国家权力组织,主要依靠乡绅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国家权力的空白。
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
这些事务涉及诸多内容,如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
清代实行较为严密的保甲制度,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常常不得不借助乡绅及宗族组织完成,多半“责成本乡绅士,依照条法,实力举行”。
由此可见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
因此,在传统中国社会,乡绅在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之间扮演着协调两者矛盾、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维护社会平稳发展的关键角色。
传统乡贤文化蔚为壮观,还有另一关键原因,这就是古代官场的“告老还乡”制度,保证了乡贤人才的绵绵瓜瓞,代不乏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官吏退休的“退而致仕”“还禄位于君”的记载。
唐宋以降,官吏退休还乡渐成规矩,至明清时期,已成雷打不动的制度。
官吏退职返乡,积极意义十分明显。
其一,进则为官、退则为绅的返乡模式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二,官吏回乡后为建设故里出力,治理乡村、造福桑梓,崇文兴学、教化一方,保障了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兴旺发达,也使乡贤文化在乡村代代相传。
其三,退职官员返乡,将毕生所学和积累的经验用于建设家乡,在维系乡村和谐稳定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平衡发展。
如今,各级领导干部退职后在城市养老的多,通过各种关系设法牟利者也不少,告老还乡建设乡村者少。
如今的乡村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实现人才从流出到流入的良性循环。
当“告老还乡”被摈弃以后,乡贤的重要来源枯鱼涸辙,乡贤文化的凋敝也就在所难免了。
反观当今,国家在县级政府以下设有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三级权力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基本做到全覆盖。
由于国家从组织机构上编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今天的乡贤很难像过去的乡绅一样,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无疑是乡贤文化衰落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
(选自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贤是指在地方上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这些人和乡贤文化能否兴盛密切相关,他们是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B.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贤文化是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在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相对较松,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都由地方乡绅完成。
D.“告老还乡”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制度保证了乡贤的来源,使古代乡贤文化能够在乡村代代相传。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贤凭借不同的特质,如学问文章、清明善政、道德品行等赢得百姓的高度认同,并对百姓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了乡贤文化。
B.如今乡贤文化走向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组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乡贤的作用已大不如以前。
C.清代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经常不得不借助乡绅的力量。
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D.在古代,“告老还乡”制度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
而如今,广大乡村输出的人才很少会再回到乡村。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乡贤,乡贤文化就无法形成。
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衰落,要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就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乡贤。
B.“皇权不下县”使乡绅在基层社会有了施展才华的广大舞台,县以下广大区域的国家权力的空白主要通过基层乡村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
C.在古代,国家政权和基层民众之间的矛盾主要通过乡绅来调解;
如今,乡贤文化衰落,使得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国家权力组织来完成。
D.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告老还乡”传统对如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平衡发展仍能具有积极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
与晋阳宫监裴寂善。
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
“天下方乱,吾将安舍?
”文静笑曰:
“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
高祖为唐公,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
既又见秦王,谓寂唐公子,非常人也。
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大祖之徒欤!
”寂未谓然。
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
文静喜,挑言曰:
“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
”王曰:
“安知无其人哉?
今过次,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
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
”文靜曰:
“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
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王笑曰:
“君言正与我意合。
”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
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
“唐公兵何事而起?
”文静田:
“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
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
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
”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
公喜曰:
“非君何以至之?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贫臣共榻,文靜谏曰:
“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帝曰:
“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公其无嫌。
”
文静自以为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顾旧恩居其上,意不平。
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
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
帝遣裴寂、萧瑀讯状。
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B.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下令谁不愿从/傲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C.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柰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激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D.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
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高祖:
庙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可汗:
古代北亚游牧民族突厥、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
D.践:
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践位”、“践帝”、“登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对世道有自己的看法。
当社会动乱时,文静认为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并发出了“可终羁贱乎”的感慨。
B.刘文静才干卓异,有识人之明。
早在李渊还是唐公镇守太原时,刘文静就察知他胸怀大志,与李氏父子深相交结。
C.刘文静擅长外交谋略。
他请求与突厥交好,唐公派他去出使,他用金币美女等引诱可汗,可汗答应请求,文静完成任务。
D.刘文静恃才招祸,他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在讨论问题时,总要反驳,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②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
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
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4.“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