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Word格式.docx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开发课程熏陶情感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
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
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
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2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随笔
我一直以来,总以为精致的教学便是细腻,然而,现在终于感觉到自己的错了。
精致的教学需要的不仅是这些,至少它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
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
需要谋划精准的策略。
今天,我就人教课标六下的《北京的春节》一课,说说自己的反思。
一、拥有大局的目光。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的一个层次。
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不再是一个个毛头小儿,他们已经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能对文章进行前后贯通的理解。
于是,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而不应该只是一个段落。
然而,反观我的教学过程,却发现整体的教学还是纠缠于一个个独立的段的教学。
“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
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
除夕重在一个“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较之除夕自然是无法比拟的了。
正因为这样,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大可以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
而元宵的典型特点便是“灯”,再来体会灯,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之后再让学生来体会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会像我的现实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于是,这灯也就活了,不再是静止的,没有生气的了。
二、摆正教学的详略
刚拿到这篇文章,总觉得这也不舍,那也不弃。
老舍的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活动俨然也了“熬腊八粥”。
特别是六个特别的日子的教学不知道取舍。
在初次试教的时候,连什么是“腊八粥”“腊八蒜”也让学生去读,去了解。
实际上这些内容,学生读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师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让他们讨论。
可是自己就是那么傻,总不敢放手。
腊八如此,就更不用说其他日子了。
于是,教学便也了小心翼翼,蹑手蹑脚了。
现在想来,甚是可笑。
所幸的是,我终于明白,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亦有详略之分。
该舍的时候,还是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过于执著”。
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
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我却总是束手无策。
处理重点语段,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
方法单一,效果自然也就不甚理想了。
更何况这些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于是教学便演变成了少数学生的舞台。
比如教“除夕”这一部分。
我的过程是先让学生读这一段,然后说一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引说,让学生体会到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
刚一开始学生还能说说看到的画面,但是当让他们体会“家家”“人人”等时,却出现了“意外”。
学生大都没有什么感觉,出现了冷场。
于是,我只能通过再一次的引说让学生来体会。
说是“意外”,其实并不意外。
我总是指望着学生能够听懂我的暗示,但是我是经过反复解读的,我自己自然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可是学生不然。
他们才读了几遍课文,哪怕是读了多遍,我们能指望他们读得有多深呢?
于是面对我的暗示,他们自然会不置可否。
更何况教学目标怎能以暗示达成?
我过于天真了。
所以关键是,对于重点段的教学,我们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
在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
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加红,也可以通过关键词的隐藏等方法,让学生去比较着读,来体会这些词背后所隐含的意义所在。
这样教学的效果定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荔城区西洙中心小学林丽娟
3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最近班内的学生在我的推荐下都喜欢上了杨红樱的儿童小说。
他们非常喜欢书中极富个性的老师。
从不会笑的严老师,总而言之的古老师,上课极有魅力的熊老师,总爱鼓励孩子的体育江老师和音乐查老师,各种类型的老师出场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人气最旺的是体育江老师,这个头上有一撮像消息树般头发的老师,因为江老师不像别的老师,看孩子们淘气,就老批评孩子。
江老师最喜欢表扬孩子们,挂在他嘴边的口头禅是“你太棒了!
”因为这鼓励,孩子们特别喜欢江老师,关心江老师,甚至为江老师想着那未来的一半,帮助江老师送花给美丽的体育女老师。
和江老师一样受孩子们欢迎的是查老师,查老师也是个很善于鼓励孩子的老师,总夸五三班的孩子合唱得最好,他永远正规的服装,用音乐语言来引导孩子进入音乐世界,感受音乐的魅力,用身体语言引导孩子感悟出发声方法。
而孩子发现他满头黑发是假发时,孩子还是那么喜欢他,敬重他。
还有那被孩子们称为熊家婆的数学老师,严厉可她的课堂极有吸引力。
她把数学课演绎得非常精彩,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时时刻刻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抓在她的手上,让孩子的目光如舞台的追光灯一样,仅仅追随着她,一会儿这一会儿那。
讲到最关键最重要之处,熊老师的声音立即小下去,孩子们不得不屏声静气,竖起耳朵才能听明白。
小说还有其他可爱的老师,比如讲到两个实习老师,他们和在任老师完全不同,年轻和孩子一样,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笑呀,闹呀,因为他们本身就还是孩子。
这些老师除了他们的敬业外,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特色,或严厉,或和蔼,或知识广博,或上课与众不同,一个个都跃然纸上,让我不由自主和他们做比较。
不知道自己在孩子们心中应该是哪种类型的老师,但是我知道我应该做的一定是那种能够走进孩子心灵,善于鼓励孩子的老师,让孩子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语文课,让我的课堂里飞扬着孩子们灿烂的童心,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一个让孩子们敬重的老师。
我知道我必须学会宽容,宽容孩子的淘气,每个孩子都有淘气的年龄段,过了这段时间想淘气也没有机会了,让孩子在他们的淘气年龄中尽量发挥他们的淘气吧!
我知道我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只有在书里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
4《孩子,其实你很棒》
有这么一句话:
“孩子,你很棒,希望你更棒!
”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里就会暖乎乎的,仿佛有时不完的劲儿一样,让我更努力的去做每一件事。
那一次,我考砸了,真得很严重,只得了66分。
我失望的拿着考卷给妈妈签名。
我以为妈妈会大动肝火或伤心欲哭,就忐忑不安地向后退了几步。
不料妈妈微笑着啦我到她身边,说:
”
我疑惑地看着妈妈,问:
“我考得不好,你为什么要夸我?
”妈妈拍拍我的肩膀,说:
“你这么伤心,就说明你想考好,有上进心。
我相信你!
”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在后来的一次考试中,我取得了全年级第二的好成绩。
又一次,爸爸为了锻炼我的胆量,让我自己去上学,要知道以前都是爸爸开车送我的!
我不愿意,就撒娇地说:
“爸爸,我不,我不嘛……”爸爸看了我一眼,语重心长地说:
”爸爸的这一句话,说服了我,我乖乖地上了路。
走着走着,我有些累了,但一想到爸爸的话,就感到有了力量,继续向学校走去。
是的,正是因为有了这句话,我才自信、大胆、优秀。
我喜欢这句话!
5相信孩子能做好
记一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有一个问题却总困扰着我:
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过不了多久,就又有废纸出现,而且很少有同学主动捡起来。
每碰到这种情况,我要么指令个别学生捡起来,要么罚扔纸的学生做几天值日,可效果还是不好。
后来,我再看见废纸,干脆自己捡起来,想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可是我发现,我的行动并没有感染多少同学。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
经过反复思考后我决定换一种方式。
那天我做了精心的安排:
第一个打开教室门,在教室里扔下一个红色的纸团,然后在黑板上写下:
“一张废纸的思考”,并在其下方又分别写上了“捡起废纸人数”和“未捡起废纸人数”。
做好准备后,就静静地坐在讲桌前批改作业。
同学们陆续来了。
他们一个个轻巧地从那张纸上迈了过去,有些人脚就踩在了废纸团上,但都好像没看见一样过去了。
等他们坐在座位上,看到黑板上的字,再看看门口的纸,好像一下子都明白了,想起身去捡,我用目光制止了他们的举动,并在黑板上“未捡起废纸人数”的后面又增添了新的记录。
5…7…8……人数在不断增加,而“捡起废纸人数”一栏仍是孤单而又无奈的“0”。
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全都集中在了这件事上,他们一次次热忱地寄希望在刚走进教室的同学身上,可一次又一次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从废纸上一迈而过。
教室里的叹息声也随之响了起来。
看得出来,每一个人都在经受着心灵的煎熬,都在反思自己,都有所感悟。
就在这时,范昭君同学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本来已踩着废纸过去了,可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又转过身去很自然地弯腰捡了起来。
同学们原本已叹出的半口气随之变成了欢呼:
“范昭君,好样的!
”有些同学随之使劲地拍起了巴掌,有的甚至“嗷嗷”地叫起好来。
全班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
在学生们目光的关注下,我含笑将“0”改为了“1”。
待同学们安静后,我说:
“同学们,范昭君同学确实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是他使得我们有了‘零的突破’。
而且,每个人都在这节晨会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咱们每个人都拿起笔来,以‘一张废纸的思考’为题,真实地记述自己的情感变化,所思所悟。
”并围绕“怎样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的主题,在周五的班会课召开了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好多有效的解决方法。
从此,教室的地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废纸。
这次教育活动成功的关键是,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体验懊恼——自责——感悟的情感变化过程,在其内心深处烙上了难以泯灭的印记。
我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