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排查指南编制.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657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排查指南编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两化排查指南编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两化排查指南编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两化排查指南编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两化排查指南编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化排查指南编制.ppt

《两化排查指南编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排查指南编制.ppt(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化排查指南编制.ppt

枝江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编制培训,二0一四年,目录,315“两化”说明16-31“两化”系统操作32-70“两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指南编制,大家好!

我受枝江市安监局的委托,今天和大家一起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两化”(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如何编制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指南与大家一起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会结合“操作系统”来进行,我相信大家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对系统操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在“两化”体系建设中操作系统是“数字化”,隐患排查指南就是“标准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制定标准,按照标准来进行隐患排查,在“两化”体系建设过程中,隐患排查治理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和目标,是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

那么,怎么来完成这个任务,怎么来达到隐患排查治理的理想效果,怎样在“两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达到开,展“两化”体系建设的目标,这就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排查标准编制隐患排查标准指南来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换言之,根据指南要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是我们在”体系“建设和日常运行中的工作重点。

既然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我们首先要根据这个标题掌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来提高对“两化”建设的认识。

隐患的定义,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在2012年7月印发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中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了统一的定义:

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隐患排查的定义,隐患排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过程。

隐患治理的定义,隐患治理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也就是我们大家通常说的隐患整改的过程,所有隐患在治理过程中都要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预案”五个落实。

为什么要建设“两化”体系?

隐患是事故的根源,一切事故均出于隐患。

抓住了隐患排查治理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牛鼻子。

改革监管方式,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是当前安全生产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切和重大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是,事故总量任然较大,各类隐患层出不穷,究其原因,突出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企业不知道查什么?

怎么查?

如何改?

企业对隐患排查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一套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这一现象在中小企业尤为普遍。

2、监管部门不知道管什么?

怎么管?

无论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安监部门,面对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以及海量的生产经营单位,发现不了突出问题尤其是技术问题,点不了“穴”,使安全监管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有所折扣。

3、监管网络不健全,安全监管没有实现全覆盖。

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企业底数不清楚,对安全生产情况不甚了解,大量企业事实上处于失控漏管状态。

安全监管存在盲区。

4、企业没有压力,主体责任不落实。

大量中小民营企业与监管部门不对接,无来往,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工作要求没有贯彻到企业。

纳入安全监管的企业,因量大面广缺乏信息联通机制。

企业注重效益,追求少投入,多产出,难以产生落实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必须靠外力的推动和约束;开展检查又无法全覆盖,只能挂一漏万,不能有的放矢,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抓好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织密一张“网”,把所有企业都纳入安全监管范畴,消除监管盲区;必须布好一根“线”,把所有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连接起来,实现政企有效对接和互动;必须打造一只“手”,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而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什么是“两化”体系,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简称“两化”体系),是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为支撑,以网络信息系统为平台,以企业自查自报、部门实时监控为核心的新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

它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1、制定标准(标准化):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结合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要求,对各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隐患、引发事故的事项编定统一的排查标准。

目前,已研究制定65个类别103个行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

各企业对照行业标准,针对本企业实际,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指南。

指南要明确排查事项部位、排查频次、治理要求、责任单位、责任人员。

法定代表人为本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

2、开发系统(数字化):

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发了湖北省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上报、隐患动态监控统计分析评价等若干子系统。

该系统纵向连通省、市、县、乡,横向连接综合监管部门与专业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纵横连接点最终都对应到企业。

3、“两化”融合:

所有企业应分级分类录入系统,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指南全部上网,实现监管全覆盖,企业通过系统,对照本单位排查指南,实时上报。

一般隐患在网上登录自查自改,重大隐患录入后,系统自动进行智能评级,提醒监管部门现场复查,指导整改。

企业整改完毕,登录系统申请验收,监管部门组织现场验收销号,整改数量、整改率等数据自动生成。

企业要按照指南规定的事项做到应查尽查,连续15天没有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系统会自动提示,监管部门会到企业现场执法,并借助移动执法装备,实现执法文书现场打印、自动传输。

通过“两化”融合,做到监管无盲区,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隐患不上报,系统能知道;上报不整改,系统有记载;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

“两化”体系建设前期准备工作,1、企业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两化”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两化”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有企业其他各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要指定企业“两化”建设信息员,负责“两化”系统的相关信息、数据的录入、上传和处理。

2、“两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总结体系建设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两化”体系制度建设,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两化”体系建设的基本依据,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获取隐患排查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企业实际将外部规定转化为内部规章制度,执行并落实,从而变成全体员工的行动。

企业应制定或建立的文件和制度主要有:

“两化”体系建设责任制、“两化”体系建设绩效考评制度、“两化”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使用制度、“两化”体系建设信息和数据录入管理制度、“两化”体系建设培训教育制度等。

“两化”系统操作,

(一)基础设置:

1、电脑浏览器设置:

必须使用InternetExplrer8浏览器2、“两化”管理系统网址:

http:

/,注册注意事项,注册时要注意必填项目一经提交用户是不可更改的,在填写的时候要认真对照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上面的信息进行填写。

注册成功以后等待系统管理部门审查,审查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审查通过以后,注册企业方可登入系统进行操作。

企业信息补填注意事项,1、企业注册成功第一次进入系统后,企业基本信息要补充完整,带*号的为必填项目;2、填写中有要填数据的地方应尽量填写。

3、登记机关为所属地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局。

4、近三年伤亡情况和上年伤亡情况对应栏出填写数字,没有的填写0,不能填写“无”。

5、部分行业企业基本信息中有图纸栏目,在厂区图后面点击“新增”后上传图纸即可。

6、重点部位主要是指易导致事故的设备设施、部位,是对应还排查而言的,重点部位的名称和主要危险要,对应,如填写“变电站”应对应主要危险“触电”、填写“锅炉房”时对应主要危险“锅炉爆炸”等。

不足五项如实填写,超过五项择重填写。

7、在填写安全生产机构名称时,应填写具有安全管理职能的常设机构名称,有专门安全管理部门的,如实填写“安全管理科”、“安全环保部”等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机构名称。

没有专门安全管理机构的,填写负有安全管理职责部门的名称。

切记不要将“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安全生产机构填报。

8、基本信息的矿山救护协议为矿山类企业填写,其他企业不填。

注:

一定注意是InternetExplrer8浏览器,否则相关数据和图纸无法上传和保存。

规章制度上传注意事项,1、不知道有哪些制度的,可以参考系统给出的列表;2、尽量对应标准列表进行上传,点击“浏览”按钮找到文件,选择右边规章制度类别,然后点保存。

3、企业内部制度为综合版的,需要进行编辑,并注明类别。

职业危害台账,职业危害台账中包括四项内容,需要一一录入。

分别是“职业危害管理”,“职业危害自查记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接触职业危害情况”。

其中职业危害管理中包括五项内容:

1、产品与原料;2、职业危害登记;3、工艺流程图;4、防护装备;5、相关资料上传。

1、职业危害管理

(1)、产品及原料及其年用量或年产量,1、职业危害管理

(2)、职业危害登记需要根据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的数据填报,1、职业危害管理(3)、工艺流程图,1、职业危害管理(4)、防护装备,1、职业危害管理(5)、相关资料上传,2、职业危害自查记录根据企业“两化”检查标准填写相关数据,3、职业危害因素检查根据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的结果填报,4、接触职业危害情况单位人员接触职业危害情况,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指南编制,“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是企业根据省制定的检查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的企业检查标准,是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全面检查,检查内容涵盖了企业资质、安全机构及人员、规章制度、设备设施的布局、各类人员安全培训、职业卫生、环境安全、管理缺陷等等方方面面。

在编制指南时成立编制小组,统计、分析、整理指南的相关内容,为指南的编制打下基础。

(一)、编制要求,1、以标准(省统一编制的“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为基础“三个不变”:

总体格式不变;二级要素顺序不变;本单位固有排查点不变。

2、紧贴单位实际“三个可变”:

要素可变(“取”、“舍”、“加”、“改”);编码可变(取消);序号可变(重新依次编号)。

3、力求规范“三个规范”:

标题规范(XXX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指南);表格规范(以标准为模板);字体字号规范(5号仿宋GB2312)。

4、编制路线:

组建编制专班明确编制思路全面进行风险评价编制指南听取各方意见修改组织专家现场评审安全部门备案导入系统,5、指南中各排查点的排查频次:

(1)、基础管理部分排查间隔时间不超过6个月;

(2)、现场管理部分排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5天;(3)、自定义检查部分根据自定义检查点确定:

车间(工段)检查周期一般每月一次、班组检查周期每周至少两到三次、岗位检查周期必须每班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周期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随时进行检查。

6、检查标准要素:

根据编制方法,一般应该包括:

序号、一级类别、二级类别、三级类别、四级类别、检查标准描述、检查依据、检查周期、检查部门、检查责任人。

(二)、指南基本内容,1、根据湖北省“两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省安委会编制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行业标准”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编制指南”,在认真对照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前提下,组织力量,编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指南”。

“行业标准”和“编制指南”,大家要登录系统,在“安全检查”栏内点击“必须检查项目”,再在弹出的对话框内点击“新检查”后会弹出新的页面,就是指南编制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2、“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指南”一般由4部分组成:

基础管理部分、现场管理部分、自定义管理部分和安全检查表部分(部分行业现场和自定义管理部分可以放在一起编制)。

其中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部分要按照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编制指南”的格式和顺序进行编制。

自定义管理部分是指南编制的重点,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车间、工段、班组、岗位以及专项隐患排查的各检查点。

检查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