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信用贷款浅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622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安全教育信用贷款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信用贷款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信用贷款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信用贷款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信用贷款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安全教育信用贷款浅析.docx

《大学生安全教育信用贷款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安全教育信用贷款浅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安全教育信用贷款浅析.docx

一、背景

随着2009年大学生信用卡被银监会叫停,银行退出大学生信贷市场,大量消费金融平台、民间P2P平台趁势介入。

分期乐、趣分期、爱学贷等平台相继获得数千万美元至一亿美元不等的融资,引发网贷行业关注。

2014以来,电商巨头携大量资本相继涌入大学市场。

阿里旗下蚂蚁金服推出蚂蚁花呗进军分期市场,京东校园白条主攻大学生分期消费,苏宁易购、国美在线也相继推出分期业务。

手头拮据却充满消费欲的大学生群体成为互联网金融业争夺的阵地,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自2014年以来呈爆发式增长。

大学生群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超前消费的观念早已被他们接受。

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有其特殊性,他们往往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伴随而来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行业的快速发展之下,一些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近年来,校园网络信贷导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高校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网络信贷在给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造成了不良影响,政府在大学生网络信贷规范和监管的过程中缺位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二、案例介绍

(一)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生欠贷自杀事件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德幸在2015年暑假期间曾参与网络博彩并炒股,为此已欠下债务累计50余万元。

面向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小额贷款平台成了小郑赖以“周转资金”的依靠。

并且,为借到更多钱,小郑开始借用、冒用共计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14家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共计贷款58.95万元。

小郑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还债,但债务不断累积,一次又一次的“小额”贷款和利息,最终叠加成让小郑难以承受的“巨额欠债”。

因无力偿还大学生借贷平台的近百万借款, 先后经过五次自杀,最终郑德幸以跳楼结束了生命。

(二)大二男生四天躲桥下避校园贷催债事件

福建泉州某高校河南籍大二男生小明从校园小广告上看到“零利率”、“超低利率”、“分期付款”、“免担保”这些字眼,觉得很好奇,第一笔就借了1000元。

对方获得了他所有的个人信息,包括学校、专业、舍友电话、辅导员电话、家庭住址等等,还告诉他,可以用这借的1000元帮他投资,每天50块的收益,这让小明心动了,又把1000元钱汇了回去。

可是借了钱,小明才知道有30%高额的利息要还,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没钱的他,只能通过向同学借钱、向其他校园网贷平台借钱来还。

钱越借越多,花销也越来越大。

从8月份至今,他已向20多个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借了2万多元,而高利率下,他实际要偿还的债务初步估算有近6万多元。

而后遭校园贷催债,躲在泉州市区田安大桥下4天4夜,警方找到小明时,他蓬头垢面,已经一天没吃饭了,这4天里,他仅靠向河南的哥哥借来的100元生活,第4天时钱已经用完了。

三、大学生网络贷款存在的隐患

为抢占大学生贷款市场,各大网络信贷平台通过低门槛、手续少、放款迅速等特点不断刺激着大学生的消费神经,其中不乏不具备办理金融业务和“高利贷”的平台。

多数网络信贷平台为拓展业务降低申请要求,基本不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存在审查不严的情况。

(一)校园贷款平台一步步套牢大学生

第一步金融平台招聘学生干部地推,拉同学装机月入5000元。

第二步不用视频网签部分网贷只需学生证即可办理。

校园网络平台上“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等博人眼球的广告仍是铺天盖地。

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降低申请门槛要求,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以至于学生个人信息被冒用。

第三步利用大学生的虚荣心理鼓励大学生借款超前消费。

(二)大学生网络贷款的背后的陷阱

1.低息背后,实有高额服务费 。

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贷款公司,在贷款到帐后,要收取“指标费用”,其实就是服务费。

这样的条款,在合同上,往往是不显示的。

2.分期还的少,其实是高利贷 。

校园网贷公司打出的广告利息最低月息为0.99%。

然而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利息往往高出央行贷款规定最高利率5.6%,年利率甚至高出了高利贷,但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

3.扣押“担保费”,本息还清才放款 。

校园网贷合同上告诉学生,鉴于对对方信用记录不了解,所以,需要扣押一部分借款,作为“担保费”等还清所有本息之后,扣押的钱会一分不少的返还给你。

 然而,一旦出现逾期,这部分钱平台就不需要再付。

可将来却仍需要为这部分钱支付巨额逾期利息,哪怕不逾期,平台实际上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贷款利息。

(三)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

大学生并无足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更无妥善的财务规划能力。

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网络信贷给予大学生消费一注强心剂,让大学生更加从容、坚定地去消费购物,然后分期偿还贷款。

这不仅刺激大学生的攀比和虚荣心理,更为大学生超前消费观养成提供条件。

(四)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

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五)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贷”进行其他犯罪

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的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四、解决措施

1.立法明确网络信贷的法律地位 。

立法就是制定游戏规则,使得各相关利益主体明晰并能依法行使其权利和义务,进而接受社会的监督。

2.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职能,金融办、工商、政法、税务、公安、通信、网监部门共同协作,规范大学生网络信贷平台的总体运作。

3.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大学网络信贷行业鱼龙混杂,风险事件频发。

政府监管部门应以“放开准入,活动留痕,事后追责”为理念,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信贷的监管。

 网络贷款平台要严把审核关,不仅要对申请网络贷款的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情况、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审查,还要严格甄别、核实不实的虚假申请信息,避免盲目放贷、错误放贷。

4.整顿网络信贷平台宣传行为 。

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网络信贷平台的宣传噱头,是大学生网贷行为的关键诱因,极易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深陷消费“陷阱”。

网络信贷平台内部应开展自查和整改活动,对不负责任、夸大宣传的广告及时下架。

5. 约束催款行为 。

政府应该出台规范网络信贷平台催款行为的法律法规,明确催款行为的范围。

监管部门依法对网络信贷平台的催款行为进行约束,预防暴力催收的出现。

7.加强高校不良网络信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

加强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力度,对在校学生应加强网络借贷方面知识的普及,尤其是法律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消费观引导,;加强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

8.加强大学生资助体系和征信系统的建设。

大学生进行网络借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急”。

因此,加强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

完善大学生征信系统,一是可以避免大学生网络信贷的重复授信,降低网络信贷平台的风险;二是可以提高借款人失信的成本,增加还款意愿,避免网络信贷平台采取非常手段进行催收;三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构建良好信用环境,提升大学生网络信贷的信用水平。

五、结论

大学生本人应该积极增强远离校园网贷的意识。

网络贷款再怎么不规范,只要不去触碰就不可能掉进陷阱里去,如果实在需要贷款,一定要和家长商量好再做决定,确定有偿还的能力,并且,要仔细阅读贷款合同,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问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网络贷款,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应该也算一种必然产物,网络的开放性,导致了国家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大学生在借贷过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甄别收费是否合理。

作为一个没有收入的消费群体,购物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忌冲动和攀比虚荣;选择贷款产品时,也可以考虑电商平台的信贷产品或是信用卡分期,利息相对低廉;如果碰到 “高利贷”非法催债,危害到人身安全的一定要报警处理。

大学生网络信贷是新生事物,其发展和监管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完善的行业数据和实践经验,积极探究政府对大学生网络信贷的监管和引导作用,对于大学生网络信贷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