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施工方案地下室回顶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标准施工方案地下室回顶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施工方案地下室回顶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魅力之城一期一标段工程相关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
2、魅力之城一期一标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昆明市有关文件和规定;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4—2002,2021版);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21);
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21);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0009-2001);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21);
10、《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11、《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四、主要材料
1、钢管
脚手架钢管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F-A级钢管的规定.弯曲变形及锈蚀的钢管不得使用。
脚手架钢管采用外径为48mm,壁厚3.5mm的钢管,其它杆最大长度不应超出6m,且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控制在25kg。
脚手架钢管的表面质量及外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痕。
钢管壁厚及外径偏差不应大于-0。
5mm,端面偏差不应大于1.7mm。
2)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应小于0.5mm,弯曲变形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L≤1.5m时,不应大于5mm。
立杆钢管弯曲当3m〈L≤4m时,不应大于12mm;
当4m<
L≤6m时,不应大于20mm;
水平杆斜杆的弯曲L≤6m,不应大于30mm.
2、扣件
1)扣件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及其附件、T型螺栓、螺母、垫圈等。
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其附件的制造材料应符合GB700-79中A3钢的规定,螺纹应符合GB196—81《普通螺纹》的规定,垫圈应符合GB95—76《垫圈》的规定.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完好不变形,扣件扣紧钢管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旋转面间小于1mm,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3)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
m时,不得发生破坏。
4)扣件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动的螺栓必须更换;
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顶托
顶托螺杆直径不小于28mm,顶托上采用两根50*100木方做主楞。
4、工字钢
采用16号工字钢。
五、施工方法
1、后浇带位置
原结构设计为简支梁板,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造成梁板开裂.
1)回顶施工顺序
梁底模板拆除→梁底回顶→顶板模板拆除→顶板回顶→悬挂警戒标识
2)回顶施工
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
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
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后浇带端的梁、板回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材料选用50×
100mm木枋通设在梁板底,支架系统采用Ф48×
3.5钢管搭设双排支撑架体,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枋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使用长度≤200mm。
双排支撑架体纵向间距1200,横向间距1200,根据层高设二道水平杆,最大步距1200,下部200高处设一道扫地杆。
后浇带两侧双排架每隔四个纵距设连接杆一道。
搭设双排钢管架顶撑时,分别在后浇带两侧预留200mm支模空间;
梁底位置另行搭设两根钢管顶撑,搭设横距与板底钢管相同.
由于地下室后浇带布置较多,拆模后均需回顶处理,后浇带分布如下图:
后浇带回顶做法示意图如下:
后浇带处板支撑示意图
后浇带处梁支撑示意图
2、施工电梯位置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将投入7台SCD200型双笼施工电梯,施工电梯基座安装在车库顶板上,因此施工电梯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荷载过大,造成梁板开裂。
根据施工电梯预装位置放线→工字钢排脚→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悬挂警戒标识
脚手架立杆与工字钢支承应有可靠的定位连接措施,以确保上部架体的稳定,采用在纵向工字钢上焊接300mm长、φ22钢筋,并距离工字钢端头150mm.施工电梯安装前,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施工电梯下的梁、板回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材料选用50×
3.5钢管搭设满堂架,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枋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使用长度≤200mm。
双排支撑架体纵向间距600mm,横向间距600mm,根据层高设二道水平杆,最大步距1200mm,下部200mm高处设一道扫地杆.在支撑体系外周搭设连续剪刀撑、内部纵横向每隔1200mm搭设剪刀撑。
施工电梯回顶示意图如下:
施工电梯回顶支撑平面布置图
施工电梯回顶支撑立面图
3、钢筋材料堆场
由于场地有限,1#楼钢筋加工棚及材料堆场,4#、7#楼楼钢筋加工棚及材料堆场,2#、5#楼楼钢筋加工棚及材料堆场需设置在车库顶板上.因此钢筋材料堆放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荷载过大,造成梁板开裂。
车库顶板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后,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材料选用50×
100mm木枋通设在梁板底,支架系统采用Ф48×
双排支撑架体纵向间距1200,横向间距1200,根据层高设二道水平杆,最大步距1200,下部200高处设一道扫地杆。
在支撑体系外周搭设连续剪刀撑、内部纵横向每隔1200mm搭设剪刀撑。
4、施工临时道路
利用原设计的小区消防车道,架设临时钢管脚手架支撑,以作为施工临时道路.此回顶要求只需设置于重型车辆行进道路,待车库顶板混凝土等级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具体道路设置详见附图.
重型车辆行进道路确定→道路标识→梁底模板拆除→梁底回顶→顶板模板拆除→顶板回顶→悬挂警戒标识
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
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
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
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施工临时车道范围内的梁、板回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材料选用50×
3.5钢管搭设双排支撑架体,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枋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使用长度≤200mm。
支撑架体纵向间距1200,横向间距1200,根据层高设二道水平杆,最大步距1200,下部200高处设一道扫地杆。
架体搭设宽度必须超出施工临时道路宽度2000mm以上.
六、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手册的要求,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
对于进场的模板、钢管杆件、构件、配件、加固件等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
对不合格品必须退货,严禁投入使用。
对同一批次使用的材料,应核对其尺寸规格是否相同,严禁将外径不同的钢管混合使用。
七、安全保障措施
1、安全保证体系
2、技术保障措施
严格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堆放材料,同时必须悬挂标识牌,标明材料名称、规格、使用部位。
各种规格的钢材应分开堆放,不得混合堆放,钢筋原材的重叠堆放的高度不得超过两捆原材的重叠高度。
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养,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主节点处杆件的安装,特殊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底座是否松动、扣件螺栓是否松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支撑等。
杆连接必须使用十字扣件,且连接牢固。
钢管、扣件规格材质必须符合要求。
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有裂纹.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有上岗证.无证人员禁止进入现场作业。
搭设时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搭设时有专人在上部负责看护。
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杆、配件,严禁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严禁随意增加荷载,严禁任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临时施工道路在地下室顶板砼浇筑后28d,才能作临时施工道路。
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限速5公里/小时,临时施工道路安全管理由专业安全员负责。
在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看守,着重注意车辆行驶速度及行驶在预定的道路上,同时随时对承重脚手架进行检查,检查人员定员定职,同时将检查结果做好记录。
3、应急预案
1、目的
提高整个项目组对事故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意外发生的时候能有序的应急指挥,为有效、及时的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经济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制定本预案。
2、应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等构成。
(1)领导各单位应急小组的培训和演习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2)当发生突发事故时,负责救险的人员、器材、车辆、通信和组织指挥协调。
(3)负责准备所需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
(4)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指挥,控制事故的扩大,并迅速向上级报告。
3、应急反应预案
(1)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班组长、现场负责人、项目部安全主管领导应逐级上报,并联络报警,组织抢救。
(2)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
一般为现场事故知情人员、作业队、班组安全员、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发生重大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3)现场事故应急处理
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
机具伤人、火灾事故、高温中暑、中毒窒息、高空坠落、落物伤人等事故.
火灾事故应急处理:
及时报警,组织扑救,集中力量控制火势。
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