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 复习指南 杨中林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570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学 复习指南 杨中林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药炮制学 复习指南 杨中林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药炮制学 复习指南 杨中林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药炮制学 复习指南 杨中林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药炮制学 复习指南 杨中林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学 复习指南 杨中林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中药炮制学 复习指南 杨中林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学 复习指南 杨中林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炮制学 复习指南 杨中林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雷公炮炙论》:

第一部炮炙专著

《新修本草》:

我国的第一部药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提出对药物要“依法炮制”“修治合度”,炮制被列为法定的制药技术。

《本草蒙筌》阐述了制药原则: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书中提出了辅料制药的原理,“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用醋注肝

《本草纲目》专列“修治”一项;

记载了具体的炮制方法;

《炮制大法》:

明•缪希雍所著,内容:

来源、采集时间、质量、辅料及炮制方法,提出著名的“雷公炮制十七法”炮、火监、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日煞、曝、露。

《修事指南》:

清•张仲岩所著。

炮制总原则:

制其太过,扶其不足

具体原则:

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恶为制,相畏为制

相反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相资为制:

是指应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药物来增强药物的性味与疗效

相畏为制:

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药物炮制药物,以制约减缓该药物的毒性及不良反应

相恶为制:

是指炮制时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来减弱或消除药物的烈性。

炮制的方法;

包括:

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制其形:

一般指饮片的切制加工,即改变药物的外形和分药用部位。

如:

a.全草类药物,细长状的药材切制段。

b.种子类药材要炒黄炒爆,目的是使种皮爆开,便于捣碎,煎出成分。

c.矿物药要先煅制,便于粉碎成小块。

2.制其质:

一般是指通过加工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及其质地。

a.炒黄:

能不同程度地增加香气,“香能醒脾”。

可以增强某些药物的开胃醒脾作用。

b.炒焦:

能减弱药物的刺激性,如焦山楂。

c.炒炭:

能增强止血作用,如:

槐米,地榆。

d.煅制:

可以改变药物性能,如血余炭、棕榈炭则可以产止血作用,煅前不入药,使棕榈坚硬的性质得到改变。

e.蒸制:

能增强药性的,如首乌、地黄的补益作用增强。

能降低毒性的,如藤黄可以降低毒性。

能保存药性的,如黄芩。

f.煮制:

能降低毒性的,如煮乌头。

能洁净药物的,如煮珍珠。

g.燀制:

能分离非药用部位的,如燀苦杏仁

h.复制:

能降低毒性的,如矾制半夏。

i.发芽:

能产生新的药性的,如大麦发芽。

3.制其性:

一般是指通过炮制影响药物四性。

a.南星:

辛温,胆汁制,能降低其辛温之性,则清润去燥。

b.大黄:

苦寒,酒炙,降低苦寒之性。

c.黄连:

苦寒,吴茱萸炙,降低苦寒之性。

d.甘草:

甘平,蜜炙,则甘温。

4.制其味:

一般是指通过炮制影响药物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常常通过辅料味的厚薄,如盐、醋、胆汁制能使药物的味更厚(因咸、酸、苦味厚,属阴),酒、蜜能使药物的味变薄(因辛、甘属阳)。

有时也可以通过浸、漂、泡、煮、捣的办法,使药物的味变薄,其缓和了药性

中药炮制最根本的目的是减毒增效

转变药性,适应临床需要:

首乌:

生首乌→制首乌

性味功效

生首乌苦、涩、微温润肠通便

制首乌甘、温滋补强壮

现代研究

生首乌:

蒽醌苷类,具有致泻作用。

制首乌:

游离蒽醌衍生物(润肠弱);

糖(滋补);

卵磷脂(滋补):

不溶于水易溶乙醇,制后易于煎出

利于药物贮藏、保存药效

a、干燥处理后含水量降低,避免霉烂变质

b、昆虫、动物药物热处理后,杀死虫卵如:

桑螵蛸

c、某些含苷类药物经加热处理能破坏其中与苷共存酶的活性,便于苷类成分的保存。

黄芩、杏仁

生物碱的性质

(1).游离生物碱,多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生物碱盐,可溶于水,难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媒。

(3).特殊类型的生物碱(季铵碱类或分子量低、含极性基团较多的生物碱),游离型可溶或易溶于水。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1.苷的性质

(1).一般多溶于水和乙醇中,有些能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中,但难溶乙醚和苯。

(2).酸性条件下苷键易水解

(3).苷类成分常与酶共存于植物体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生酶解(注意酶解发生)。

炮制辅料:

是指炮制过程中使用的具有辅助主药达到炮制目的的附加物料;

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

酒:

黄酒:

含乙醇15%~20%(中药多用)

白酒:

含乙醇50%~60%,(折算使用)

酒甘,辛,大热。

多用炙,蒸,煮等制法的辅料

醋:

主要成分为醋酸,约占4%-6%,醋酸苦,温

蜂蜜:

主要成分为果糖,葡萄糖,两者约占蜂蜜的70%,水分不得超过25%;

蜂蜜生则性凉,故能清热;

熟则性温,故能补中;

.土(灶心土、陈壁土、赤石脂、黄土)

性质:

辛温,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痢

成分:

硅酸盐、钙盐、碱性氧化物

作用:

降低药物的刺激性;

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疗效

现代认识:

①土可以吸附部分挥发油。

②土炒可使药物受热均匀。

③土制药物,给其增加了一些无机盐。

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1.挥发油的性质

常温自行挥发,多数比重轻于水,随水蒸馏,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油中,70%乙醇全溶,水中溶解度下降,呈油状具芳香气味

2.加热会降低挥发油的含量

3.水处理,注意香气走失,“抢水洗”,不宜久浸久泡,不宜带水堆放,防止发霉,香气散失,对含游离挥发油类药物:

对结合型挥发油的药物:

净选与加工:

挑选,筛选,风选,水选

⑴.除去杂质,清理混杂:

杂质:

虫卵、鼠粪、杂质……混杂:

堆放不当,有混杂,如乌头、半夏等。

⑵.除去非药用部位:

去芦、去核、去心、去粗皮、去毛、去头去翅、去梗、去壳皮等。

①去芦:

即去芦头(根类药材地上的残茎)。

传统:

“芦能致吐”;

现在:

非药用部位或与根的作用不同。

②去核:

“去核免滑”。

现代:

非药用部位,如山楂,山茱萸,乌梅,

③去心:

根类药物,去掉中间的木质部。

“抽心去烦”。

非药用部位;

传统将远志去心,现代研究表明,远志皮、心的成分和药理相差无几。

净度:

指炮制品的纯净程度,可以用炮制品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来表示

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在7%-13%为宜。

蜜制品小于15%

生理灰分:

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炽灼,所得之灰分的含量百分数称为“生理灰分”

发霉:

发霉是指药物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下药物表面或内部霉菌滋生的现象

虫蛀:

虫蛀是指炮制品被虫蛀蚀的现象

泛油:

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变色:

变色是指炮制品由于保管不当或保管时间过长,固有颜色发生了变化,或失去原来颜色,或变为其他颜色的变异现象

风化:

风化是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而逐渐失去结晶水称为粉末的现象

潮解:

潮解是指某些盐类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表面逐渐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粘连:

粘连是指某些熔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或动物胶类药物,受潮,受热后容易粘结成块的现象

对抗法:

用两种以上药物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的贮存方法。

如花椒--蕲蛇或白花蛇;

丹皮--泽泻;

高粮酒、酒精--动物药。

饮片定义:

广义:

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称为“饮片”。

狭义:

指干燥的中药材经软化处理,切制成一定规格片形的药物,称为“饮片”。

饮片切制的目的:

1.利于煎出有效成份。

2.利于炮制。

3.利于鉴别。

4.利于调剂、制剂。

5.利于贮存

软化处理的方法:

冷浸软化法;

热软化法

.冷浸软化法:

⑴方法:

A.淋法用清水浇淋药材(清水浇淋1-2次即可)。

用于质地疏松的全草类药材:

佩兰、薄荷、香薷。

B.淘洗法(抢水法)将药材投入清水之中,快速洗涤并及时取出,稍润或不润。

本法适用于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者:

陈皮、桑伯皮、五加皮。

C.泡法是将质地坚硬的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

受药材体积和季节的影响:

春冬-长,夏秋-短,大-长,小-短。

*泡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药材伤水和成分的流失。

药材洗去泥沙,即可浸泡,中间不换水。

如槟榔、萆藓、乌药、土茯苓。

质轻的药材浸泡是要压以重物:

防风、枳壳、青皮。

D漂法:

将药材用多量水,多次换水漂洗的方法。

适用于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如川乌,草乌,天南星,半夏,附子,肉苁蓉,昆布,海藻,紫河车等

E.润法将渍湿的药材置一定容器内或堆集于润药台上,以物遮盖,使药材的水分缓缓渗入其内部。

⑵冷浸软化的原则:

“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⑶软化的检查方法:

传统称“看水性”、“看水头”,属于经验方法

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

①质地致密、坚实:

薄片。

如白芍、槟榔、乌药、当归、木通;

②质地松泡、粉性大:

厚片。

如天花粉、山药、茯苓、甘草;

③皮类和宽大的叶类:

丝。

如陈皮、枳壳、黄柏;

④全草类,成份易煎出:

段。

薄荷、荆芥、木贼、益母草;

⑤木质,动物角质,骨骼类:

极薄片,细末,不规则块。

苏木、羚羊角、犀角、鹿角;

(饮片质量问题及原因)连刀片等

自然干燥(怎样控制)

①阴干:

通风处阴干,适用于含挥发油、遇光变色的药物。

不宜暴晒:

如荆芥、薄荷、厚朴、陈皮、佩兰——含挥发油;

槟榔、白勺、防风、乌药、大黄——日光照射易变色;

黄精、熟地、天门冬——含粘液质多。

②晒干:

太阳光下直接照射

人工干燥:

一般:

80℃,含挥发油50℃

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或搅拌,使之达到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称为炒法

火力是指所用热源释放出热能的大小强弱,习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及文武火

火候是指炒药时锅的预热温度,炒制火力,时间以及药物形,色,气,味,质的变化。

包含加热程度和药物性状改变两个方面

翻动时每次要露锅底-“亮锅底”

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逢子必炒”最早出自《医宗粹言》

(1)牵牛子

方法:

文火炒黄

规格:

炒至颜色加深,鼓起,具香气,用时捣碎。

注意:

炒爆鼓起

生品:

苦寒,有小毒,气味峻烈,泻下力猛,能耗伤元气。

炒黄:

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利于捣碎,利于煎出。

研究:

牵牛子苷(树脂苷)口服后,经过碱性肠液,水解为牵牛子素,刺激肠管,使肠蠕动增强,分泌增多,产生峻泻作用。

(6)苍耳子

中火炒黄

炒至焦黄色,刺尖焦脆,微有香气,用时捣碎。

通鼻窍,止痛,驱风湿。

生用:

有小毒

降低毒性,有利于去刺,洁净药物。

认为其毒在刺钩上,去刺即可去毒;

1.苍耳子中毒--肝肾功能病变-以肝脏坏死为甚2毒性成分--毒性蛋白或苍耳苷,不耐高温。

120℃即可破坏苍耳苷。

丸散剂--更应炒制以保证安全。

(7)芥子

炒至有爆裂声,发出香辣气。

表面黄色或棕黄色(黄芥子),或呈灰白色至淡黄色(白芥子),有裂纹,具香气。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