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子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中国种子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种子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种子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6年3月
一、种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4
1、种业在农业生产中居于核心地位5
2、种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7
3、种业升级助力经济结构调整8
二、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改革红利初现9
1、深化种业改革,政策不断出台9
2、种子法改革新动向11
3、系列改革不断推进,改革红利初现12
三、行业整合如火如荼,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13
1、我国种子行业基本情况:
整体规模稳定扩大,企业研发投入依然偏少13
2、种业市场供需压力逐步减轻14
3、行业整合进行时:
典型并购案例15
四、转基因:
机遇与挑战并存17
1、转基因技术概述17
2、转基因育种的国际历程18
3、我国转基因育种历程和现状20
4、政府、学者及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25
(1)政府层面:
研究大胆,推广慎重25
(2)学者层面: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6
(3)公众层面:
谈转色变,亟待科普27
5、转基因育种展望28
五、国内上市种业公司积极寻求突破29
1、农发种业31
2、登海种业32
3、隆平高科33
六、风险因素33
种子行业市场规模逐年上升,种业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
按各类种子的市场价值计算,2013年我国种子市场总规模约为111372亿元,居世界第二。
目前,中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约100多亿公斤,其中杂交玉米、杂交水稻、蔬菜、转基因棉花种子商品供种率基本达到100%,常规农作物的商品种子供种率也大幅度提高,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率已达4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深化种业改革系列政策不断出台,种子法修订新动向值得期待。
《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聚焦种子行业,明确了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建设种业强国的目标。
本次修订《种子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现代种业发展要求,改善当前种子行业的经营环境,着力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种子法律制度,促进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并逐步推动种业与国际接轨。
预计将对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体制机制、品种管理、植物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种企扶持措施、法律责任等8个方面进行完善和规范。
种业兼并重组如火如荼,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供需压力进一步减轻。
2012-2014年农发种业、隆平高科等种业公司频频出手进行并购,国家也鼓励金融资本支持种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加速行业整合,目前种子企业总量由3年前的87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5200多家,减幅达40%;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106家,增幅近2倍;销售额过亿元企业119家,增幅30%;前50强企业市场集中度达到33%。
种子行业经过2年多去库存,供需压力进一步减轻。
转基因育种:
机遇与挑战共存。
中国是全球最早开发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目前,在整体水平上,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与国际基本同步,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由于公众曲解和政府顾虑,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推广上较为谨慎,进程较为缓慢。
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是大势所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为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推广带来机遇。
目前仅有转基因棉花、番木瓜实现了商业化种植,预计主要用作饲料的玉米将成为下一个重点推广的对象。
中国社会对于转基因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问题的态度主要是两点:
1)在研究上要积极,坚持自主创新;2)在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但预计未来会逐步放开。
学者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两个方面,分为赞同派和怀疑派,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由于对转基因技术缺乏了解,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可谓“谈转色变”,亟待科普。
一、种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
1、种业在农业生产中居于核心地位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核心地位。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种子,化肥、农药、灌溉等各个方面,有研究资料表明过去100年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60%来源于种子技术。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上看,由于受资源约束的影响,未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75-90%将来源于种子和生物技术。
按各类种子的市场价值计算,2013年我国种子市场总规模约为111372亿元,居世界第二。
其中,玉米、水稻等7种主要农作物种子是种子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到市场总量的近70%。
目前,中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约100多亿公斤,其中杂交玉米、杂交水稻、蔬菜、转基因棉花种子商品供种率基本达到100%,常规农作物的商品种子供种率也大幅度提高,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率已达43%。
2、种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
兴农重粮的传统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而种子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资料,位于农业生产产业链的最上游,事关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
优良品种是先进农业技术的集中载体,强大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并且主要装中国粮,必须把种子紧紧抓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其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谁掌握了种子行业的前沿技术,谁就占领了现代农业的制高点。
目前,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已达60%,而我国只有43%,并且我国种子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相对较少,在与国际种业巨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就要求我国要强化科技创新,着力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奋起直追,努力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做大做强民族种业。
3、种业升级助力经济结构调整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调结构、促转型成为深化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方向。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现代种业已经成为典型的高科技产业,不仅体现在高科技含量上,也体现在其高附加值、高资本投入、更新换代快、育种技术前沿。
因此,我国种子行业应该抓住深化经济改革的机遇,加快产业升级。
我国各类育种科技人才齐备,人数世界第一,植物种类和生物遗传资源拥有量全球第四,用种量和种子市场规模世界第二,每年投入种业科研的财政资金总量名列世界前茅,远远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种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产业,但我国种业面临行业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市场监管不规范、综合实力不强的现状。
因此,要加快种业产业升级,就必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商业化育种体系,推进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流动,着力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
二、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改革红利初现
1、深化种业改革,政策不断出台
2011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成为近些年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的地位,即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随后,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同时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的要求。
上述政策意见明确了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建设种业强国的目标。
国务院2013年12月下发的《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可以视为深化种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新《意见》的核心理念主要是:
1)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种子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2)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保护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合法权益,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基础性公益性服务能力;3)加强国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编制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重大科研攻关五年规划;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后续有关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到种子企业兼职等鼓励措施也将出台,种子法修订预计今年上半年也将有结果。
2、种子法改革新动向
2000年出台的《种子法》在促进我国种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法》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现代种业的发展要求。
为此,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牵头组织的种子法修改工作,已形成修订草案,将于2015年4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新修订的《种子法》可能会在如下方面做出改变:
1)将对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体制机制、品种管理、植物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种企扶持措施、法律责任等8个方面进行完善和规范;2)新增新品种保护和种企发展扶持措施两个章节;3)主要农作物审定种类由28个减少为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5个,同时建立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和非主要林木品种登记制度;4)将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两者合一,并将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的种子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下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本次修改种子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现代种业发展要求,改善当前种子行业的经营环境,着力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种子法律制度,促进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并逐步推动种业与国际接轨。
3、系列改革不断推进,改革红利初现
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土改政策的落地。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有助于城镇化建设和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给种子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一方面会增加对农资类产品(包括种子)的派生性需求,进一步改善种子行业的供需状况;另一方面,由于种植大户的面积扩大以后,其对单产的关注度会提升,对种子质量的重视度也会提高,利好种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我国种子行业的行业集中度。
系列改革不断推进,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种业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各地区对种业改革发展积极支持。
种业各界主动顺应种业改革发展,抓住政策机遇,启动了种业科技成果权益比例试点,制定了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建设规划,推动了种子行业内部兼并整合,现代种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改革红利初现。
三、行业整合如火如荼,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1、我国种子行业基本情况:
整体规模稳定扩大,企业研发投入依然偏少
我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352亿到2013年的690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441%。
其中,玉米、水稻种子在种子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尤其是杂交水稻和玉米种子,从二者的需求量来看,其需种量呈现出稳中略降的趋势,杂交水稻的需种量变化较为平缓,而杂交玉米的需种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波动态势。
从制种量来看,杂交玉米的制种量从2009年至2014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杂交水稻的制种量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波浪式变化形态,但是从2013年至今,两杂的制种量均呈现下降态势;从制种面积来看,杂交玉米和水稻均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短期内制种量仍然维持下降的趋势。
从我国种业的龙头企业1来看行业的销售量和研发投入的变化,首先,从销售量的增速来看,2009-2013年八家企业合计种业收入的增速分别为1714%、2086%、1875%、494%、375%,收入增速从2010到2013年呈现出逐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