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4860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1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了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2.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的工业化: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结果(取得的成就):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3)斯大林模式: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它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4)评价:

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从长远看,严重影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教材P10活动与探究)

列表:

列出与第1课、第2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917年3月

二月革命

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

1918年-1920年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1921年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底

苏联成立

1928年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6年

苏联通过新宪法

下册第一单元总结

1.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道路的异同点。

国家

项目

俄国

中国

相同点

①都是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

②都是信仰马列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

③中苏两国都有封建残余,反封建都是斗争的一部分。

不同点

革命

力量

主力是工人,其次是军人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的力量

斗争

形式

在城市发动暴动起义,大规模的城市攻防战,最后夺取政权

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对象

国内的封建力量以及相对薄弱的新资产阶级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

国情

资产阶级在俄国还不发达,力量较小

中国的反动势力盘根错节: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

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1)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再加上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从而大大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在大战期间沙皇政府不断加强反动统治,大战还使俄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极端混乱的局面。

为了应付战争开支,沙皇政府大借外债,俄国的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工人运动高涨。

(2)“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统治虽然被推翻,但实际掌握权力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原有的反动政策,继续进行战争。

(3)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政权力量的壮大。

3.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一方面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这种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明显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4.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什么?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下册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

(1)目的: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建立战后的“新秩序”。

(2)时间:

1919年1月。

(3)操纵者:

英、法、美三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4)主要内容:

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结果:

这次会议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

(1)议题:

协调日美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2)召开:

1921—192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被美、英、日三国操纵。

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①内容: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影响: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确立: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

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教材P17)

想一想:

法国元帅福煦和列宁为什么对《凡尔赛和约》分别作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和“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的评价?

参考答案:

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1.经济大危机

(1)爆发: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第一、二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2)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3)影响: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开始时间: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3)特点与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4)中心措施: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5)影响: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加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6)评价: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但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教材P22)

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纳粹政权的建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德国。

(2)标志:

1933年,希特勒上台,成为国家元首。

他一上台就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暴行:

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反犹狂潮

制造一系列反犹暴行,大量犹太人被迫移居国外或被大肆虐杀。

3.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统治是在1929年经济危机前,而德国和日本则是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法西斯统治的。

(2)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1936年二二六兵变,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教材P27)

想出几条确凿有力的证据,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诬蔑。

(1)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三位思想巨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是犹太裔人。

(2)犹太人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谋生。

据对美国的犹太人统计,有将近90%的犹太男子和65%的女子受过大学教育,犹太男子中有30%以上获得专业职称和博士学位。

(3)犹太经济学家人才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有1/3属于犹太人和有犹太血统的人。

 

下册第二单元总结

1.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在根本目的和性质上与巴黎和会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它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解决了巴黎和会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调整了协约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确立了新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

2.如何全面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是极不稳定的,它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因为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消长和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一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

3.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背景

长期的国外国内战争使苏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目的

为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为消除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影响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和复兴工业

调整

中心

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相同

①两国都面临着困难的经济形势

②两国都通过颁布法令、政策等国家手段强制干预经济

4.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德、日三国摆脱危机的方式和影响分别是怎样的?

(1)方式:

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2)影响:

美国通过实行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和指导经济的先河;

德、日两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导致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

德国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后,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 参与国家:

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

(3)内容: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4)影响: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气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使德国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没有得逞。

(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