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梳理附人物特点汇总 新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梳理附人物特点汇总 新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梳理附人物特点汇总 新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者季羡林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8.童年趣事:
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坑边望月。
(按时间顺序记叙)
9.望月经历: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
(排比的修辞手法)(写童年趣事的目的,通过回忆这些往事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写成年的望月经历的目的,以各地美丽的月景,衬托出故乡月亮的美,表达“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
)
10.《梅花魂》作者(陈慧瑛),梅花魂中的“魂”是精神,品格。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
11.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读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我梅花绢。
12、外祖父三次落泪:
第一次,读诗落泪。
第二次,思国伤感。
第三次,送我梅花绢。
(表明外祖父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第二单元知识点
1.《草船借箭》选自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2.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
塑造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妒才忌能的周瑜、忠厚守信的鲁肃和谨慎多疑的曹操等形象。
3.《三国演义》中的其他著名故事:
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桃园三结义、舌战群儒、三顾茅庐。
4.《景阳冈》选自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课文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内容叙述故事,表现了武松倔强、机敏、勇武的性格特点。
5.《水浒传》中的其他人物:
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6.《猴王出世》选自明代的长篇小说《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
文中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形象。
7.《西游记》中著名的故事:
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偷吃人参果。
8.《红楼春趣》中的人物形象:
率性纯真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宽厚随和的薛宝钗。
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谐音歇后语
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梁山伯的军师—无(吴)用
3.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4.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5.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6.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二、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三、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1.课本中出现的古代书法家:
南朝智永、唐代怀素、明代文征明。
2.我还知道的书法家有:
王羲之《兰亭序》、柳公权《玄秘塔碑》。
第四单元知识点
1.《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边塞诗。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烘托出边塞环境的恶劣,后两句抒情,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破了。
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描写了祖国壮丽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无限愤怒和对收复失地的热切期盼。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一年又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来收复失地。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国土收复而欣喜若狂的心情,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
诗句的意思是仿佛觉得,我已经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表达了诗人想回到家乡的迫切心情)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意思是: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是否要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何妨?
(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5.
(1)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毛主席接到了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心情无比悲痛。
第二部分,毛主席面对毛岸英遗骨安葬问题的艰难抉择。
(2)心里梳理
第一封电报(毛岸英牺牲了。
)—思念、悲痛
↓
第二封电报(请示是否将遗骨运回国内。
)—艰难、矛盾
第三封电报(朝鲜请求把岸英按葬在朝鲜。
)—黯然神伤、低落
毛主席批示(决定让岸英安葬在朝鲜。
)—博大胸襟
6.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还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
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
7.《军神》是一篇小说,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
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几部分内容。
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眼睛时,拒绝用麻药的事,塑造了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之情。
8.《清贫》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方志敏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第五单元知识点
1.《摔跤》选自《小兵张嘎》,作者:
徐光耀电影编剧、小说家,代表作《小兵张嘎》、《平原烈火》、《望日莲》。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作者:
老舍(舒庆春),人名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猫》、《母鸡》、《草原》。
3.《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作者:
吴敬梓,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
4.人物印象:
小嘎子——机灵、聪明、有心计、争强好胜。
胖墩——力气大、摔跤经验足、沉稳。
祥子——高大健壮、结实硬棒、积极自信、性格坚定。
严监生——吝啬、爱财胜过生命。
5.冯骥才:
中国当代作家、画家,主要作品《俗世奇人》、《雕花烟斗》、《三寸金莲》、《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珍珠鸟》。
6.刷子李:
技艺高超、自信。
【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
第15课自相矛盾
1、体裁∶寓言。
作者∶韩非,战国末哲学家,发家代表人物。
2、注释∶
(1)本文选自《韩非子·
难(nan)一》。
(2)鬻∶卖。
(3)陷∶刺破。
(古今异义词)(4)或∶有的人。
(古今异义词)(5)夫(fu)∶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6)坚∶坚固。
(7)利∶锐利。
(8)应∶答应。
(9)莫∶不。
(10)弗∶不。
(11)以∶用。
(12)誉∶称赞。
(I3)立∶存在。
3、最后一句话∶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点明了由此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道理∶故事告诉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4、"
其人弗能应也"
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是楚国人发现自己前后说法之间是有冲突的,所以面对围观者的质问无法应对。
5、拓展∶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滥竽充数》《郑人买履》等。
第16课田忌赛马
1、《田忌赛马》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2、课文以(赛马)为线索,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先讲了赛马的背景条件,接着讲了孙膑向田忌表明自己有必胜的办法,然后讲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经过和结
3、从《田忌赛马》获得的道理∶遇到问题要像孙膑一样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
4、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还有∶《完璧归赵》《草船借箭》《围魏救赵》《声东击西》《退避三舍》《窃符救赵》《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第17课跳水
1、作者介绍—列夫·
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列宁称他的作品是"
俄国革命的镜子"
。
2、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
(1)故事的起因∶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更急放肆起来。
第二部分∶(2—4)故事的发展和高潮∶放肆的猴子逗弄孩子,孩子追猴子爬到桅杆最高横木上陷入危险境地。
第三部分(5、6)故事的结果∶危急时刻船长出现,用枪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3、课后1题∶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被猴子戏弄,命悬一线)→(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转危为安)
4、水手的笑∶1段大家哈哈大笑"
;
2段"
水手们又哈哈大笑起来"
3段"
水手们笑得更欢乐"
联系∶这几次笑声是促使猴子行动放肆的原因,更是让孩子不管不顾走上桅杆顶端横木去追猴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故事发展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船长的人物品质∶(沉着、机智、果断)的船长
6、通过学习《跳水》这篇课文你悟出的道理∶我们要像船长一样遇事冷静、不慌张,不要像孩子那样做事鲁莽不计后果。
7、形容危险的词语∶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命悬一线、危在旦夕
【第七单元】
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
1、作者∶马克吐温,美国,代表作∶《百万英镑》。
2、小艇外观特点∶长、窄、深。
两头翘。
行动轻快灵活。
3、第4自然段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4、船夫驾驶技术好体现在∶行船速度极快,他操纵自如;
不管怎么拥挤,总能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的穿过,还能作急转弯。
5、从侧面体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句子∶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6、第5、6自然段介绍了从白天到夜晚,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体现出"
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
的特点。
7、课文围绕小艇写了:
小艇独特的外形特点;
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8、课文描写了日常生活中游客、居民乘坐小般的情形及半夜戏院散场后小艇散去的场面,表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
描写了水城沉沉睡去后的寂静,表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第19课牧场之国
1、课文描写了荷兰美丽、幽静的牧场风光。
2、作者笔下的荷兰是由大片碧绿草原和成群牛羊组成的自然王国,体现出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
3、文中四次出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句话,第2、4自然段在段尾,是对自然段内容的总结;
第3自然段在段首,起到总起的作用;
第六自然段独立成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课文用这种一咏三叹的方式,表达了对荷兰牧场宁静、安详、悠闲、和谐的赞美。
5、全文展现了四幅主要画面;
①牛群吃草(专注);
②骏马飞驰(自由);
③羊群猪群小鸡悠然自得(悠然安闲);
④傍晚牛奶运走,入夜牲畜沉睡。
(寂静平静)
6、"
真正的荷兰"
具有宁静、自由、悠闲的特点。
这句话从高度和塔基面积两方面来介绍金字塔,将金字塔和楼房、篮球场进行比较,更能体现出金字塔外观的雄伟、壮观。
【第八单元】
第21课杨氏之子原文
1.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