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最新稿0504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398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最新稿050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最新稿050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最新稿050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最新稿050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最新稿050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最新稿05041.docx

《江西省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最新稿050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最新稿0504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最新稿05041.docx

江西省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最新稿05041

三、世界地理〔丁明军〕

1.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考试内容:

(1)地球外表形态;

一、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一〕、地形上下起伏悬殊:

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m。

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m,陆地的高差约为9240m。

〔二〕、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

〔三〕、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亚洲大陆地形中高周低,高大的山脉和较高的高原位于中南部,较低的高原和平原镶嵌在四周;欧洲大陆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广阔连绵的平原;非洲是个古老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那么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即大陆中部是平原,其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

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一〕、深度大、高差大:

洋底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m,而由洋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夏威夷群岛上的冒纳罗亚山,海拔4170m

〔二〕、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洋底地形包括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

〔三〕、洋脊贯穿四大洋大西洋中脊。

(2)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º~10º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局部地域。

热带干湿季气候:

又称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º左右,也可伸至25º左右。

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º~30º之间。

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沙漠。

热带季风气候:

出现于纬度10º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分布于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局部地区、菲律宾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带。

热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于南、北纬10º~25º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假设干岛屿。

包括中美洲东岸和西印度群岛、南美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地带以及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等。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5º~35ºN的地带和南美的巴西高原东南缘、巴拉那河中、下游以东和潘帕斯东部,在非洲的东南海岸和澳大利亚的东南岸也有分布,但面积较小。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亚热带的亚洲东部,纬度25º~35º间,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带,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

亚热带夏干气候:

又称地中海式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º~40º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沿岸及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于南北纬25º~35º间的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和西岸。

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南美的格兰查科、墨西哥北部、阿根廷的潘帕和巴塔哥尼亚、澳大利亚南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的大陆西部。

包括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和南部,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北美加拿大科迪勒拉山地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南美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脉以西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包括在35º~55ºN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即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和北美大陆100ºW以东大约在40º~60ºN的地区等。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35º~55ºN左右的东亚地区。

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又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分布在35º~50ºN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和潘帕斯等地。

三、陆地高纬度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一般分布于50º~70ºN之间,大陆西岸那么在60º~70ºN之间,包括北亚大部,欧洲北部,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中北部。

极地长寒气候:

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及岛屿,纬度大致介于70º~75ºN之间。

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于南极大陆、北冰洋、格陵兰岛的绝大局部地区。

四、高地气候如青藏高原

(3)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一、气候的时空变化

目前为世界科学界所公认的有以下时间范围的变化:

〔一〕大冰期与大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千万年到几亿年,如震旦纪、二叠纪、第四纪的气候变化等。

〔二〕亚冰期与亚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十万年,如第四纪大冰期中仍有几次冰期与间冰期的更替。

〔三〕.副冰期与副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万年,如欧洲第四纪最后一次寒冷期武木冰期中又可分为几个次一级的冰期和间冰期。

〔四〕寒冷期〔或小冰期〕与温暖期〔或小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百年到几千年,如冰后期出现的几次气候变化。

〔五〕世纪内的气候——时间尺度不到100年,如有人提出60年的气候周期。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海陆系统的影响

〔一〕冰期与冰川的作用

地质年代气候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自然环境的许多方面都要受到强烈影响,如冰川的存在导致地壳负重下沉,冰川的消融导致地壳卸负上升,冰川还造成大量植物和动物种群的迁移和有选择性的灭绝,并形成许多新的物种。

〔二〕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温升高可能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它将使地球上的冰川和冻土融化,海平面会因此而上升,以至淹没大片陆地。

全球变暖的影响也可引发热浪、飓风、龙卷风和洪水等,目前全球的干旱和洪水事实上都已到达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

(4)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

一、火山喷发与地震带的活动

二、风灾与水旱灾害

三、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四、沙漠化

考试要求:

1.了解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陆地和海底五种主要地形及其分布。

2.理解海陆变迁;六大板块与火山、地震;板块学说与大陆漂移说。

3.掌握地球外表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的原因。

4.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根本概念;气温与降水的分布;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及影响因素。

5.理解全球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2.全球陆地自然带的根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考试内容:

(1)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热带雨林: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

热带稀树草原:

本带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那么仅有局部的分布。

热带荒漠:

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及南美局部地区表现明显。

亚热带荒漠:

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很清楚地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那么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局部地区。

亚热带地中海硬叶常绿林:

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非洲的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

东岸亚热带常绿林:

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的东南部。

温带阔叶落叶林:

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

温带草原:

在北半球表现非常典型,如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

温带荒漠: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

亚寒带针叶林:

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向伸展着,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局部,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

苔原:

本带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

冰原带:

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

高山垂直植被带:

世界几大主要山系。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

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2.空间组合性

3.动态演变性

二、差异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区域性。

考试要求:

1.了解陆地自然带的类型及其分布;

2.理解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典型地区的环境特征;

3.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3.全球海洋及不断开展的海洋人类活动

考试内容:

(1)全球海洋的分布与洋流系统;

海洋在地表上不是均匀分布的。

北半球海洋面积60.7%,南半球占80.9%。

在南半球,只有在80°S以南的南极大陆地区是陆地外,其他地区绝大局部都是海洋。

此外,地球上的海陆分布还表现为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的格局。

如南半球以南极洲大陆为核心,海洋呈环状分布;北半球以北冰洋为核心,大陆呈环状分布。

大洋表层环流主要是由稳定的盛行风引起的风海流。

环流由于海陆分布不均,气压带被割裂成几个不连续的气压中心。

因而,由风引起的海流只能成为围绕高压中心的环流。

北半球绕副热带高压顺时针流动的:

北太平洋:

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利亚寒流。

北大西洋:

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绕副极地低压〔中纬度低压〕流动的,为一逆时针方向环流。

副极地低压与极地高压根本上呈带状,那里的海流与纬圈平行。

在南半球,与副热带高压区相应的环流为逆时针方向。

南大西洋:

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科拉寒流

南印度洋:

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南太平洋:

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副极地低压与极地高压根本上呈带状,那里的海流与纬圈平行。

因此,与北半球相应的那个气旋〔顺时针方向〕环流便不存在。

(2)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

一、海洋生物资源与人类渔业开发

二、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三、海洋能资源开发

四、海洋水及其化学资源开发

五、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海洋运输业

(3)大陆架的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

一、大陆架的生态经济意义

二、大陆架的开发与管理

三、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考试要求:

1.了解全球海洋的分布与主要洋流系统分布规律及其产生机制;

2.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类型及其意义;

3.掌握大陆架的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

4.全球人地关系开展的历史轨迹

考试内容:

(1)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开展;

一、采集狩猎社会的人地关系〔和谐〕

二、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根本和谐〕

三、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不和谐〕

四、信息社会的人地关系〔趋于和谐〕

(2)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与全球可持续开展。

一、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表现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关注

〔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跨国界影响

〔三〕已经引发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二、全球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动向与任务

可持续开展强调持续观、系统观、公平观与和谐观。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展大会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开展战略,有的制定了本国的?

21世纪议程?

,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都在对?

21世纪议程?

作出反响。

全球可持续开展的重大任务:

〔1〕完成开展观念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