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357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

Theteachingplanoftheestablishmentoftheimperialexaminationsystem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2篇

前言: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

2、篇章2:

科举制创立教学设计

篇章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创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梅戏《女驸马》,并用“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一首诗的末句进行解说,引出科举考试这一话题。

二、明确目标:

(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三、学习新课:

师:

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

生:

(让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

师:

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

师:

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

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

(隋朝)

师:

现在,请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生:

(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介绍“九品中正制”)

师:

好,×××同学出色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

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

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现在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有什么不好?

生:

(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

师: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

生:

(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

教师归纳(见第9张幻灯片)。

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问题(幻灯片第10张)

合作探究一:

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得出结论:

1高门权贵子弟——失去“无论优劣,都可做官的特权

2地方官和高们权贵——失去“选官实权”

3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凭才学做官的公平机会”

4朝廷(皇帝)——得到“集中了选官权力和真正的人才”

(二)科举制完善于唐朝

教师过渡:

从唐太宗开始,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唐朝时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最重要的是——进士、明经两科。

(教师介绍两科的内容,并以P19页史料为证“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然后介绍进士前三名:

状元、榜眼、探花)

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的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并举手回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分为三组,合作学习三位关键人物为完善科举制所作的贡献。

学生活动:

(分组学习,在书上勾划,派代表讲述,教师总结)

1.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2.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3.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师生活动: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

师:

请看第18页“动脑筋”,请问:

这种“帖经”的试题类型和我们今天

1.的什么题型很相似?

你认为这种题型好不好?

为什么?

生:

(学生自由回答)

师:

请看第20页“动脑筋”,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好不好?

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

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生:

(学生自由回答)

师:

派一名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科举考试是怎样进行的?

一个普通读书人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

学习了科举制后,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

生:

(学生代表作具体介绍,本组其余同学可作补充)

师:

(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中的一段录像)现在,请同学派代表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当上官的,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生:

(学生回答,教师稍作评价)

同学们,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

(可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

看榜文。

学生表演)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师过渡:

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它对我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

活动与探究:

请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分析,应该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先不要看书,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外及社会知识,联系刚学过的课堂知识,展开联想。

教师鼓励和表扬)

教师总结:

阅读第19页的内容。

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条: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不止这些,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了极端,形成八股取士的形式,禁锢人们思想、考试内容单一化,其不良影响十分明显。

课后小结

老师鼓励学生争当今天的小老师,尝试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再由老师全面梳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板书。

课后习题

一、科举制的诞生(阅读17页课文、插图和资料,完成下列题目并记住)

1.隋文帝开始用选拔官吏。

2.时,正式设置科,按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1)。

(2)。

合作探究一:

⑴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旧的选官制度呢?

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

二、科举制的完善(阅读18页课文和插图,先在书上划线,然后讨论回答)

1.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2.、、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3.唐太宗通过扩充规模发展科举事业。

4.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

5.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合作探究二:

你认为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内容,你会怎样做?

在这种规定下,你估计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合作探究三:

结合第18页“动脑筋”:

它类似于我们今天哪一种题型?

你怎样看待这种题型?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思考:

根据20页“动脑筋”:

唐朝进士科考诗赋好不好?

为什么?

2.阅读20-21页课文,按21页“活动与探究2”:

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3.阅读21页“自由阅读卡”,思考回答:

“最大最重的石头书”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读书人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按20页“活动与探究1”:

李德裕态度如何?

他的话有理吗?

5.根据19页归纳:

隋唐科举制度从哪三个方面对当时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

篇章2:

科举制创立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2、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

3、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教学难点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

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

等第分为九品: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

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

①隋文帝:

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②隋炀帝: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文才秀美科,当即进士科。

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o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提问: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考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

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能力。

③唐太宗: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的人数。

④武则天:

增加了考试科目。

殿试:

武则天在宫殿亲自面试考生。

武举:

考察武功和骑射。

⑤唐玄宗:

诗赋成为主面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考试比以前的九品中正制有哪些进步?

联系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总结: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