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53)
电力技术类(5301)
电力供应(4420)
电力工程技术人员(2-02-12)
变配电运维;
变配电检修;
配电设备安装;
电力营销;
电能计量;
电工。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德树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各行各业电力供应相关部门的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岗位群,能够从事变配电运维、变配电检修、配电设备安装、电力营销、电能计量、电工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熟悉计算机、网络、电力通信及信息采集等相关知识。
(4)掌握电路、磁路、电子、电机等基础知识。
(5)掌握变配电设备、配电线路、供配电系统、电力营销、电能计量、电气控制技术、节能及无功补偿等知识。
(6)掌握变配电运维、变配电检修、电气设备安装等知识。
(7)熟悉电气二次监视、控制、保护等知识。
(8)熟悉电力安全生产、防雷与接地等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器具。
(4)具有电力工程电路图的识图、绘图能力。
(5)能够使用计算机按照规程对运行设备进行操控。
(6)具有变配电一、二次设备及配电线路巡视、检查、操作能力。
(7)具有变配电设备及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分析处理能力。
(8)具有变配电设备及配电线路的检修能力。
(9)具有变配电设备安装及调试能力、配电线路工程施工能力。
(10)具备与客户进行业务服务与沟通的基本能力,以及电能销售的抄表、核算、收费能力。
(11)具有装表接电的基本技能及电能计量装置检查能力。
(12)具有工厂电气控制电机设备的运维及故障排查、处理能力。
(13)具有电力安全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的落实能力,具有触电紧急救护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入学教育、军训
课程目标:
通过入学教育,引导新生正确认识、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换,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梦”的实践过程。
通过军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校情教育、规章制度教育、专业教育等专题;
国防教育、队列训练、内务整理等训练。
教学要求: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育形式,由学生处、武装部负责制定军训方案,由承训部队、各系辅导员、学校预备役配合开展军训。
在此期间穿插进行入学教育,由学生处、教务处、团委负责统筹安排,分系组织开展。
2.大学生安全教育
紧紧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各个方面,介绍校园各种安全管理规定、安全防范方法和避害技巧。
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帮助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增强自我防范、自我救护能力。
饮食安全、学习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运动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社会实践安全、消防安全、国家安全以及救护知识等。
从新生入学开始,由学生处、安保中心负责制定并落实安全教育方案,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开展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3.体育
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终生体育的概念,通过体育教学,能使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项目的练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
公共必修模块,包括健康身体适应能力课和二十四式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课程;
选项必修模块,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爱好需求,在二年级开设体育健康选项必修课;
运动训练模块,针对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集中教学和训练。
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常规,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合理安排、组织有序。
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要求,统一教学进度,制定课程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掌握好全课运动量和运动密度。
4.形势与政策
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清社会形势和历史任务,把握时代脉搏,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
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据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我校教学实际确定选题。
重点讲授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社会热点问题。
专题讲座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课程实效性。
认真落实教育部“教社科[2018]1号”文件要求。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明确心理健康的意义,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培养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理性面对心理问题、新生适应问题的思考、人际交往问题的思考、恋爱问题的思考、学业及就业问题的思考、睡眠与情绪问题的思考与援助、精神症问题的思考与援助及其他常见问题的咨询与援助。
面向全体学生,突出案例教学,倡导体验分享,引导自助互助,注重团体动力。
认真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教党〔2018〕41号”文件要求。
6.大学语文
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着重培养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全面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
包括三个模块。
文学欣赏模块,围绕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四个方面,分析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学体裁特点,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语言应用模块,着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应用写作模块,结合专业、生活及未来工作的
需求,掌握日常应用文、学术论文等的写作规范及要求,提升应用写作能力。
以精讲和自学相结合,采取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使大学生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指导大学生确立远大目标,培养高尚情操,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才智和力量。
7.高等数学
理解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等概念,熟练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的计算方法;
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数学建模,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以一元函数微积分学为重点,拓展内容有:
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
以人为本,贴近学生;
参与进来,激发能力;
引导自学,突出应用。
教师立足于为专业服务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成技能。
8.大学英语
全方位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掌握常用词汇及句型,理解难度适中的英语文章,会说基本的日常交际英语,掌握基础语法知识,会写简单的实用文体。
交际口语、音频及视频学习、词汇、课文、语法、写作以及相关练习。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突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9.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了解职业特征,提高职业意识,探索职业兴趣,提升自我决策、自我管理和制定职业规划的技能,面向未来职业需求,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
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环境、职业发展决策、自我管
理。
通过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经验分享、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和职业诸多要素,做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认真落实教育部“教高厅〔2007〕7号”文件要求。
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和历史成就;
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
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理论思考习惯培养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
高。
12.军事理论
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