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188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doc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doc

2010年同济规划考研专题总结之-----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完整版

上册第1章:

行人和车辆的基本知识

1.行人静态空间:

主要指行人身体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一般选取1.4-3.7㎡/人的空间值作为确定服务水平的临界点。

2.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

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3.车辆的自重:

即车辆整车装备重量,指汽车完全装备好的重量。

4.车辆的载重:

即车辆最大装载量,是指满载时的总重量与整车装备重量之差。

5.道路阻力系数:

是滚动系数与道路坡度系数的代数和。

6.汽车动力因数:

它代表汽车单位重量的有效牵引力,也是能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

7.滚动阻力Pf:

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所产生的阻力。

8.空气阻力Pw:

汽车在行驶中迎风面空气受阻所引起的阻力。

9.坡度阻力Pi:

汽车爬坡时作用于汽车上的阻力。

10.惯性阻力Pj:

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11.汽车的爬坡能力:

用汽车满载时I档在良好的路面上最大的爬坡度表示。

上册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12.交通流:

将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统称为交通流。

交通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在道路上b、在通行中。

13.交汇交通流:

是指行驶在不同车道上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交汇运动的状态。

分两种:

一是借助交通信号或其他管制设施进行的交叉;二是不借助交通信号或其他管制设施进行的合流、分流和交织。

14.合流:

是指由两条分离的车道交通合并为一条车道的一种流向。

15.分流:

是指由一条车道交通流分成两个分离的车道上的车流流向。

16.交织:

是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活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

17.交通流特征:

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定性定量特征。

通常描述交通流特征的三大参数为交通量、速度和密度。

18.交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19.方向分布系数:

是指主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双向交通量的比值。

20.服务水平:

是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的质量量度。

亦即道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的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主要以道路上运行的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过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

21.道路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22.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

在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的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路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23.可能通行能力:

是指一已知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的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路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24.设计通行能力:

是指一已知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的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路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25.道路车流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车辆数,且常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26.当量交通量:

由于统计车流量所得的结果是混合交通量,为计算交通量,应将各种车种在一定道路条件下的时间和空间占有率进行换算,从而得出各种车辆间的换算系数,将各种车辆换算成单一车辆,成为当量交通量(pcu/单位时间)

27.年平均日交通量:

将全年统计的日交通量总和除以全年总天数所得平均值为年平均日交通量。

单位:

pcu/d

28.平均日交通量:

将观测期间内统计所得车辆的总和除以观测期间内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为平均日交通量。

单位:

puc/d

29.高峰小时交通量:

是指一天内的车流高峰期间连续60min的最大交通量。

30.设计交通量:

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依据的交通量(美日)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排序,取第30位小时交通量。

31.第30小时交通量系数K:

第30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32.时段交通量(流率):

对于不足一小时的时间间隔内观测到的交通量换算为一小时的车辆数成为当量小时流率,简称流率。

33.行车速度:

是泛指各种车辆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34.地点车速:

是指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35.行驶速度:

是指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求得的车速。

36.行程车速:

是指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到底是要提高行程车速。

37.行车速度(设计车速):

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是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38.经济车速:

汽车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时耗油、磨耗最小的速度。

39.车流密度:

是指某一瞬间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它表示车辆分布的密集程度,单位是pcu/km

40.车头间距:

是指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

41.车头时距:

是指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42.道路的饱和度(V/C):

是一个相对值,表明道路上车辆的充盈程度,是指道路上的车流量(Volume)与其可能通行能力(Capacity)之比。

反映了路网承担交通负荷的适应能力,从整体上表征路网的畅通性能。

43.绿波交通:

就是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信的联动信号,使主干路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到绿灯,可以满足车辆连续通过各路口。

44.公共交通的行驶速度:

通常用的平均行驶速度是按整条线路计的。

公共交通的运送速度:

公交车辆运送乘客的速度。

是衡量乘客在旅途中消耗时间多少的一个重要依据。

公共交通的运营速度:

公交车辆在路线上来回周转的速度。

是衡量整个客运企业或某条线路上车辆运营好坏的指标。

45.有效载货行程系数:

是指载货行程与为完成运货任务所行驶的总行程之比。

上册第3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

46.道路线形:

是指道路路幅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47.道路平面线形:

是指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形状。

48.横向力: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离心力所提供的指向运动轨迹外侧的水平力。

49.横向力系数:

单位车重的横向力称为横向力系数,表示汽车在做圆周运动时每单位车辆总重所受的横向力,即汽车、乘客、车上装载物所受到的横向力与其自身重量的比值。

50.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指道路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时,路面的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安全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

51.极限最小半径:

圆曲线设置最大超高时采用的半径最小极限值。

52.一般最小半径:

指设超高时的推荐半径,其值介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

53.缓和曲线:

平面线形中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4.超高横坡度:

因为地形地物的原因,道路实际允许的最大转弯半径小于不设超高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时,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弯道外侧横坡做成与内侧同向的单向坡面,即成为超高横坡度。

55.超高缓和段:

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面顺利转换到具有超高的单坡面,需要一个渐变的过渡段。

56.超高渐变率:

指旋转轴与车行道外侧边缘之间(设置路缘带是则为路缘带)相对升降的比率。

57.加宽: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各个车轮的行驶轨迹不同,在弯道内侧后轮行驶轨半径最小,而靠近弯道内侧的前轮行驶半径最大,当弯道半径较小时,这一现象表现更加突出,为保证汽车在转弯时不侵占相邻的车道而设置的一段宽度,凡小于250米半径的曲线路段均需加宽。

58.加宽缓和段:

在圆曲线范围内加宽,为不变的全加宽值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其加宽值由直线段0加宽值逐渐按比例增加到圆曲线起点的全加宽值。

59.同向曲线:

转向相同的相邻两曲线。

60.反向曲线:

转向相反的相邻两曲线。

61.复曲线:

不同半径的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

62.断背曲线:

同向曲线间以短直线相连而成的曲线。

63.行车视距:

是指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够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的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成为行车视距。

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

64.停车视距:

指在同一条车道上,车辆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而必须及时采取制动停车所需要的安全距离。

65.会车视距:

指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条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取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66.横净距:

即道路曲线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界限(即包络线)的距离。

67.视线包络线:

就是以多点视距所切割而包络的一条曲线。

上册第4章:

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形规划设计

68.道路纵断面线形:

通过道路中线载垂直水平面方向的投影。

反映路线竖向的走向、高程、纵坡大小、直线与曲线的组合,即道路的起伏变化情况。

69.道路纵坡:

是指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

70.坡长:

是指道路中心线上某一特定纵坡路段的起止长度。

71.合成纵坡:

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

72.最大纵坡:

道路竖向设计时所允许的最大坡度,由汽车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保证车辆以适当的车速安全形势来确定。

73.最小纵坡:

是指能够适应路面上雨水排除,和防止并不致造成雨水排泄管道淤积所必须的最小纵向坡度值。

74.纵坡折减:

为保证汽车在小半径曲线道路上安全行驶而不降速行驶,必须使该处的道路设计纵坡或直线段上所容许的最大坡度有所减少。

75.锯齿形街沟:

当道路纵坡小于0.3%时,为利于路面雨水的排除,将位于街沟附近的路面横坡在一定宽度范围内变化,提高街沟的纵坡,使其大于0.3%-0.5%,从而形成锯齿形边沟。

设置方法:

设置方法是在保持侧石顶面线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的条件下,交替的改变侧石顶面线与平石之间的高低,即交替的改变侧石外露于路面的高度,在最低处设置雨水口,使进水口处的路面横坡大于正常横坡,而在相邻进水口之间的分水点的路面横坡小于正常横坡。

街沟纵坡升降交替,形成锯齿形。

76.竖曲线:

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

77.转坡角:

变坡点处的转角他为转坡角,其大小等于两相交坡段线的倾斜角之差。

78.地面线:

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

79.地面标高(黑色标高):

地面线上各点的标高。

80.路面设计线:

表示道路中心纵坡设计的标高线。

81.设计标高(红色标高):

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

82.施工高度(填挖高度):

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与原地面线上各对应点标高之差。

上册第5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

83.道路横断面:

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道路中心线的方向上所作的竖向剖面。

84.横向安全距离:

一般指对向行车安全距离、同向行车安全距离、与路缘石的安全距离以及与墙面等构筑物的安全距离。

横向安全距离与行驶车速、车辆行驶时的摆动宽度以及在小弯道上行驶时内侧偏移的宽度有关。

85.道路红线:

城市中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是指道路用地(S)宽度加上市政设施所需增加的用地(U)宽度和在道路上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