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1694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来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法律法规

案例一

这是重庆一中学因剃头发事件而不让其上课的材料。

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把头发剃成足球样式形状,第二天便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

“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

”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并不准许他上课。

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说不准许其上课。

家长说;

‘可否戴帽子上课。

“校方说;

‘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

”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

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

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案例二

某校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

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

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

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

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未经家长同意,便辍学回家。

①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

②请加以分析并谈谈赵老师应该怎么做?

心理学

小浩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智力正常,一二年级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三年级后成绩开始下滑。

四年级更明显。

他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现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

老师批评他,他也无所谓。

小浩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和玩游戏。

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

①如何激发小浩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作为教师,提供一套结合实际的有价值的实施方案

小明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一直居于班级前列。

中考时发挥得不太理想,考分比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低5分。

父母设法让小明进入一所市重点高中就读。

进入高中学习的头几个月,小明心想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铆足了劲,刻苦学习,成绩也一直居于班级平均线以上。

可是第一学期末的两次年级统考中,小明成绩的总分排分却落到班级第37名。

寒假中小明没有休息,希望通过加班加点复习,迎头赶上。

但第二学期开学后的几次测验中,小明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很少让他回答问题。

特别是数学成绩经常在班级倒数十名的圈子里徘徊。

小明开始怀疑自己头脑是不是缺乏数学细胞。

原来语文一直是小明的优势学科,现在也开始明显退步。

自此以后,小明就提不起精神,不想看书。

有时放学回家连书包也不动。

近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上学了。

父母对小明也批评过,也骂过,都无效果。

请运用所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三(江西省考2010真题)

以下是一位实习教师的教学日记,请根据材料回答如下2个问题:

下面是一位实习教师的教学日志,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黎是初中二年级的一位女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

她个性很特别,在班上,她与同学的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

开学初曾与一男同学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应强烈,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

有一次晚自修课上,她戴耳机听音乐,被值日班干部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

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

表面上她与同学们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

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

不能真诚地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

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

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连课本都不愿打开,甚至有时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等;

做作业完全凭心情,心情好就做,心情不好就不做。

她读的书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

她常常通过写日记、看小说的方式逃避现实,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

而我需要自由……”

小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经历有关。

我在实习期间尝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

针对小黎,我感到力不从心……

(1)如果你是小黎的班主任,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转化她?

(2)请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根据小黎独特的性格特征,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教育学

案例一(河南特岗2011真题)

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待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

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案例二(江西省考2011真题)

下面是两位年轻教师关于教学的对话,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

小李对小张说:

“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

上周公开课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

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

”小张说:

“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功夫。

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教学录像,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

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分析

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

请从选择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3.案例中两位新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碰到了一些问题,请为他们提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案例三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

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案例四

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

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

“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

”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

“这有什么奇怪的?

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

”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

“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

”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

“老师对!

”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无端的怀疑。

我上了中学以后,就很少提问了。

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断。

在课堂上,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回答。

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

大家纷纷打开课本,开始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说:

“老师,我发现了错误。

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这就是错误。

”“太棒了!

”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

“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

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同学们频频点头。

请运用教育原理分析、评价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

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

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

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

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

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

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

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

“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

”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

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教育综合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2012-04-0121:

10:

48)

标签:

杂谈

1、这个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这个教师的做法也不符合德育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同时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所有的学生都用“写保证书”的方式

3、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对学生只用了惩罚的方式,而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