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经典总结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1684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经典总结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经典总结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经典总结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经典总结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经典总结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经典总结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经典总结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经典总结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经典总结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另一个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它探讨人的心理的差异性。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注意。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的。

个性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个性一旦形成后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

简答题2: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间的关系?

答: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第一,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一、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来源:

考试大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探索心理规律,所谓探索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变化与心理变化的确定关系。

二、人的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脑比心脏更重要。

中国人早在十六世纪就认识到这一点,而西方在十九世纪初才认识到。

真正用科学方法鉴定出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在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通过对失语症患者的尸体解剖,在大脑左半球发现言语中枢为标志的。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如果没有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脑自身不能单独产生心理活动,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机械、被动的反映,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1、研究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作斗争,具体论证和丰富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命题。

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这些学科更加深入地认识其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教育学科都是以心理学为理论根据的。

2、研究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根据心理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2).通过控制影响心理的因素来控制心理。

3).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

4).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的影响。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来源:

研究心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这是最高原则和指导思想。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应该具有下列条件;

1)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是应该可以得到共证的。

2)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测量的,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2、发展性原则:

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不仅要求阐明人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而且还要求阐明那些刚刚产生、处于形成状态的新的心理品质。

3、系统性原则:

必须研究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4、教育性原则:

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特别是对儿童。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应用观察法时必须遵循的一些规则:

1)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

2)观察必须是系统的。

3)观察时必须随时作记录。

4)应该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况下进行观察。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

被观察者的行为比较片段。

观察法的不足之处:

1)观察者处于被动状态。

2)观察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

2、实验法:

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三个主量: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实验法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主试处于主动地位。

2)可以精确地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3)可以反复验证。

实验示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

结果客观可靠,能够精确的测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室实验法的不足之处:

目前还不能对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性格进行研究,人为因素较大,往往离实际情况较远。

自然实验法: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

所得的结果比较切合实际,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实践。

自然实验法的不足之处:

实验情景不易控制,容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

3、测验法:

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测验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的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

测量法的优点:

1)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

2)结果的量化程度高,结果处理十分方便。

3)有常模进行比较。

4)简便省力。

测量法的不足之处:

1)是一种间接测量,即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来推断要测量的心理。

如果行为样本未选准,项目所引起的反应就难以推断所要测量的心理。

2)不可避免地受到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

3)对施测者要求较高。

4)测验成绩只表明“结果”,不能反映过程。

4、调查法:

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常用来发解个体和群体的基本情况。

为了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时,也可以用调查法。

调查法有五个特点:

其中1)3)4)为优点,2)5)为不足之处。

即“三优二不足”

1)有许多现象或行为很难或无法由研究者在短时间内直接感知,需要采用调查法。

2)不能确定现象或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3)基本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4)涉及的范围广,惧资料速度快。

5)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回答者的合作。

调查法通常采用如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谈话:

也称访谈调查,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藉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

要使谈话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坦诚、信任的良好气氛。

其次,调查者应该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尽量使谈话标准化,记录保持一致。

谈话的优点:

1)可以直接向被调查者说明谈话目的,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

2)研究者还可以控制谈话过程,通过补充提问、临时提问来多方面了解被调查者回答

问题的水平。

谈话的缺点:

1)比较费时间,而且费用高。

2)研究者的言行不当或被调查的某种心态都会影响回答的真实性。

问卷:

一种间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问卷的优点: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问卷的缺点:

1)回收率比较低时,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不一定能够如实回答问题,影响问卷的可信度。

3)问卷不是一种很严密的方法。

活动产品分析:

通过分析活动产品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

它不仅研究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试卷、图画、自制教具、手工作品等),而且还要分析产品创作的过程。

5、个案研究法:

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也称个案法。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

1)便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

2)可以适当结合其他方法(如实验、问卷等)

个案研究法的缺点:

1)所获结果缺乏代表性。

2)缺乏可供比较的个体或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性。

3)进行非控制性观察,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是粗略的,描述性的。

以上心理学中比较常用的5种研究方法,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在实际研究中应采用多种方法,使之相互补充和验证。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种类

神经元:

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

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构造:

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细胞体——提供能量。

树突——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

轴突——将神经冲动由细胞体传至远处,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肌肉与腺体。

机能:

接受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

功能特性分类:

感觉(传人)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

突触:

两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作用。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传导过程

极化状态

不应期:

指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了。

膜的通透性在复原之前,它是不能再接受刺激的。

因此,神经细胞冲动是脉冲式的,即使刺激是连续的,它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也是间断的。

(三)刺激过程和反应过程

客观事物或是以物理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感受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人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脑)的变化,这就是刺激过程。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信息的转化。

来源:

二、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1.脊髓及其功能。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脊髓的基本功能是进行反射活动(如排泄、膝跳反射等)和传导神经冲动。

2.脑的结构和功能。

六部分:

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六部分。

通常把前三部分合称为脑干。

延脑:

脑干的最下部,是脑的最后部分。

脑桥:

延脑的上方,它位于延脑与中脑之间,是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之间传递信息的必经之地。

它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中脑:

丘脑底部,小脑和脑桥之间。

它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与睡眠、觉醒等活动有密切关系。

间脑:

中脑上方,主要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人体传人冲动的转换站。

又称低级感觉中枢。

下丘脑是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