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163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docx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docx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我部制定了《鱼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甲壳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和《贝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样式及填写应用规范的通知

鱼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鱼类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范围、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鱼类的产地检疫。

2.检疫对象及检疫范围

检疫对象及其相应的检疫范围如下表:

3.检疫合格标准

3.1该养殖场近期未发生相关水生动物疫情。

3.2临床健康检查合格。

3.3本规程规定需要经水生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检验的,检验结果合格。

4.检疫程序

4.1申报点设置

县级渔业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下同)应当根据水生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水生动物检疫申报点,并向社会公布。

4.2申报受理

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

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县级渔业主管部门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水生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县级渔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检疫工作需要,指定水生动物疾病防控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实施水生动物检疫。

4.3查验相关资料和生产设施状况

4.3.1官方兽医应当查验养殖场的《水域滩涂养殖证》、《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等资料,检查生产设施是否符合农业部有关水生动物防疫的规定;对于从事水产苗种生产的,还应当查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核查过去12个月内引种来地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了解进出场、饲料、用水、疾病防治、消毒用药、疫苗和卫生管理等情况,核实养殖场过去12个月内未发生相关水生动物疫情。

4.3.2合法捕获的野生水生动物实施检疫前,应当查验合法捕捞的相关证明材料和捕捞记录,设立的临时检疫场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其他养殖场所有物理隔离设施;

(二)具有独立的进排水和废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及专用渔具;(三)农业部规定的其他防疫条件。

4.4临床检查

4.4.1检查方法

4.4.1.1群体检查。

主要检查鱼类群体的游动状态、摄食情况及抽样存活率等是否正常。

4.4.1.2个体检查。

通过外观检查、解剖检查、显微镜检查等方法进行检查。

外观检查:

观察体形、体色、体态的变化,体表黏液的多少,有无竖鳞、疖疮、囊肿、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鳍条、鳞片等损伤情况,眼球有无突出、凹陷或浑浊充血等变化,鳃黏液及颜色变化,肛门有无红肿、拖便等现象,有无胞囊及其他寄生虫寄生等情况。

解剖检查:

观察有无腹水,脾、肾、肝、胆、肠道、鳔、性腺、脑、肌肉等是否正常,有无寄生虫或胞囊及其他病理变化等。

显微镜检查:

观察体表、鳃、肠道等部位中寄生虫感染状况,检查鱼类器官、组织病变情况。

4.4.1.3快速试剂盒检查。

应采用经农业部批准的病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4.4.1.4水质环境检查。

必要时,对养殖环境进行调查,对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

4.4.2检查主要内容

4.4.2.1群体检查

群体活力旺盛,逃避反应明显,体色、体态及外观正常,摄食正常,通过随机抽样进行进一步临床症状和试剂盒检查。

群体中若有活力差、逃避反应弱、体色暗淡、外观缺损、畸小、翻白、浮头、离群、晕眩、厌食的个体,优先选择其进行进一步临床症状和试剂盒检查。

4.4.2.2个体检查

鲤春病毒血症:

鲤科鱼类出现无目的漂游,体发黑,腹部肿大,皮肤和鳃出血。

解剖后见到血性腹水;肠、心、肾、鳔、肌肉出血,内脏水肿。

怀疑感染鲤春病毒血症。

草鱼出血病:

草鱼、青鱼出现鳃盖和鳍条基部出血。

解剖见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壁充血、肝脾充血或因失血而发白。

怀疑感染草鱼出血病。

锦鲤疱疹病毒病:

锦鲤、鲤皮肤上出现白色块斑、水泡、溃疡,鳃出血并产生大量黏液或组织坏死,鳞片有血丝,鱼眼凹陷,一般在出现症状后1~2天内死亡。

怀疑感染锦鲤疱疹病毒病。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斑点叉尾鮰出现嗜睡、打旋或水中垂直悬挂;眼球突出,体表发黑,鳃丝发白,鳍条和肌肉出血,腹部膨大。

解剖后见腹腔内有黄色腹水,肝、脾、肾出血或肿大;胃内无食物。

怀疑感染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虹鳟等冷水性鲑科鱼类出现昏睡或活动异常(狂暴乱窜、打转等);体表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皮肤和鳍条基部充血,肛门处拖着不透明或棕褐色的假管型黏液粪便。

解剖后见脾、肾组织坏死,偶见肝、胰坏死,颜色苍白。

怀疑感染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小瓜虫病:

淡水鱼体表和鳃丝见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同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

镜检小白点可见有马蹄形核、呈旋转运动的小瓜虫滋养体。

怀疑感染小瓜虫病。

刺激隐核虫病:

海水鱼类体表和鳃出现大量黏液,严重时体表形成一层混浊白膜,肉眼见鱼体和鳃有许多小白点;镜检小白点为圆形或卵圆形、体色不透明、缓慢旋转运动的虫体。

怀疑感染刺激隐核虫病。

4.4.2.3快速试剂盒检查

按照病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采样和现场快速检测,样品出现试剂盒所指示的阳性反应,怀疑存在相应疫病病原。

4.4.3临床健康检查判定

在群体和个体检查中均正常,临床健康检查合格。

在群体或个体检查中发现疫病临床症状的,临床健康检查不合格。

4.5实验室检测

4.5.1对怀疑患有鲤春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它异常情况的,应按相应疫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所需样品的采集按《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SC/T7103-2021)的要求进行。

4.5.2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的鱼类,应按照《水

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SC/T7103-2021)采样送实验室检测。

但以下情况除外:

(1)已纳入国家或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过去2年内无本规程规定疫病的;

(2)群体和个体检查均正常,现场采用经农业部批准的核酸扩增技术快速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的。

4.5.3实验室检测由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指定的具有资质的水生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承担,实验室应当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

5.检疫结果处理

5.1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5.2经检疫不合格的,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5.2.1可以治疗的,诊疗康复后可以重新申报检疫。

5.2.2发现不明原因死亡或怀疑为水生动物疫情的,应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农业部相关规定处理。

5.2.3病死水生动物应在渔业主管部门监督下,由货主按照农业部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5.3水生动物启运前,渔业主管部门应监督货主或承运人对运载工具进行有效消毒。

5.4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水产苗种到达目的地后,货主或承运人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渔业主管部门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6.检疫记录

6.1检疫申报单。

6.2检疫工作记录。

官方兽医须填写检疫工作记录,详细登记货主姓名、地址、检疫申报时间、检疫时间、检疫地点、检疫动物种类、数量及用途、检疫处理、检疫证明编号等,并由货主签名。

6.3检疫申报单和检疫工作记录应保存24个月以上。

甲壳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甲壳类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范围、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甲壳类的产地检疫。

2.检疫对象及检疫范围

检疫对象及其相应的检疫范围如下表:

3.检疫合格标准

3.1该养殖场近期未发生相关水生动物疫情。

3.2临床健康检查合格。

3.3本规程规定需要经水生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检验的,检验结果合格。

4.检疫程序

4.1申报点设置

县级渔业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下同)应当根据水生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水生动物检疫申报点,并向社会公布。

4.2申报受理

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

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县级渔业主管部门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水生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县级渔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检疫工作需要,指定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技术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实施水生动物检疫。

4.3查验相关资料和生产设施状况

4.3.1官方兽医应当查验养殖场的《水域滩涂养殖证》、《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等资料,检查生产设施是否符合农业部有关水生动物防疫的规定;对于从事水产苗种生产的,还应当查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核查过去12个月内引种来地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了解进出场、饲料、用水、疾病防治、消毒用药和卫生管理等情况,核实养殖场过去12内未发生相关水生动物疫情。

4.3.2合法捕获的野生水生动物实施检疫前,应当查验合法捕捞的相关证明材料和捕捞记录,设立的临时检疫场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其他养殖场所有物理隔离设施;

(二)具有独立的进排水和废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及专用渔具;(三)农业部规定的其他防疫条件。

4.4临床检查

4.4.1检查方法

4.4.1.1群体检查。

主要检查群体的游动状态、摄食情况及抽样存活率等是否正常。

4.4.1.2个体检查。

通过外观检查、解剖检查、显微镜检查等方法进行检查。

外观检查:

虾主要检查体色及体表光滑及完整情况,有无附着物,有无白斑、黑斑、红体情况,附肢和触须、尾扇是否发红,有无溃烂、断残,胃肠道食物的充盈程度,鳃区有无发黄、发黑、肿胀,肌肉透明度及丰满程度等情况。

蟹主要检查甲壳光滑程度、硬度,有无损伤情况,壳面有无溃疡、红色或棕色斑点,附肢断残情况,有无附着物或其他寄生虫寄生等情况。

解剖检查:

虾主要检查有无烂鳃、黄鳃及黑鳃情况,甲壳与上皮结合紧密程度,头胸甲内侧是否有白色斑点,胃、肝胰腺、肌肉、性腺等的颜色、质地、大小有无变化,血淋巴颜色、浑浊度及凝固时间,有无寄生虫或胞囊及其他病理变化等。

蟹主要检查有无烂鳃、黑鳃情况,肝胰腺、消化道、肌肉、生殖腺等的颜色有无变化,血淋巴颜色、浑浊度及固时间,有无寄生虫或胞囊及其他病理变化等。

显微镜检查:

检查器官、组织病变情况。

4.3.1.3快速试剂盒检查。

应采用经农业部批准的病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4.3.1.4水质环境检查。

必要时,对养殖环境进行调查,对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

4.4.2检查主要内容

4.4.2.1群体检查

群体活力旺盛,逃避或反抗反应明显,体色一致,外观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