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4103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docx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docx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题型:

辨析题4*10分;材料分析题3*20分

1、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答案: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原子论自然观:

要点:

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2、数学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

(1)核心思想:

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之中都存在着某种数量关系。

(2)数学自然观的古希腊代表:

毕达哥拉斯:

“万物”已经不仅仅是世界上的实际存在的具体事物,除了这些实际事物外,还有一些也是存在的东西,如正义、理性、灵魂、美、善良等等,这些东西显然是不能用水、土、火、气来解释的。

毕达哥斯时代,数还不能离开感觉的对象而独立存在。

点是1,线是2,面是3,体是4。

(3)数学自然观的近代代表——开普勒:

土星轨道的球——立方体

木星轨道的球——正四面体火星轨道的球——正十二面体地球轨道的球——正二十面体金星轨道的球——正八面体

(4)元素周期表

3、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答案:

机械论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2)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3)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4)人与自然是分立的。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

答案:

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1、达尔文又以丰富的事实论证了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历程。

2、德国的F.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证明了无机界同有机界之间的联系;

3、M.J.施莱登和T.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消除了动物界同植物界之间的壁垒。

4、在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表明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5、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见电磁世界图景)证明了电、磁、光之间的同一性。

自然科学所提供的这些关于自然界自身联系和发展的事实材料,大体描绘出了一幅整体的联系和发展的自然图象。

于是,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整个自然界都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并导致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

5、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答案:

功能=F(组分、结构、环境)

(1)一定的结构决定一定的功能——结构解释方法和结构模拟方法(仿生学)

(2)系统的性状功能有相对的独立性。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多对一”的关系 黑箱

方法。

6、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答案:

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表现出一定的加和性

(2)非加和性——系统的突现功能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小于部分之和

7、生态自然观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材料分析题)

答案:

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生态系统是由人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以及所在的环境构成的整体。

(2)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

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4)可持续发展战略:

1972年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组织制定——《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得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西方有哪些基本理论?

答:

(1)理性主义:

科学从古希腊开始就是追求“不变的东西”,或者说追求“共相”或者“规律”。

理性主义者莱布尼兹进一步提出,感觉经验只能感知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不

能揭示真理的“普遍必然性”。

在唯理主义者看来,思维本身具有超越感官经验的先天认识原则,对象只有在先天认识原则的把握下才能被人所认识;认识不能还原为感觉和感觉的不同结合形式,它有多于这种内容的作为认识原则的天赋观念;思维的理解作用是以它自

己固有的天赋原则去理解对象。

(2)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它产生时间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等提出。

“上帝在天堂里”因为是不可经验的,因此就是没有意义的;

“张三在教室里”是可检验的,因此也就是有意义的

逻辑实证主义:

强调两种证实:

1、逻辑的证实。

把数学和抽象的科学,如量子力学纳入科学的范围。

2、经验的证实。

(3)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1、多次验证不能保证普遍陈述的证实。

2、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

3、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

4、只有能够被证伪的命题才具有科学性。

所以,可证伪性是科学的本质。

下列命题都是可以被证伪的:

1.星期三从来不下雨。

2.所有的物质受热都膨胀。

3.在靠近地球表面的地方松手将重物(如一块砖)放开,如果不被阻挡,就垂直下落。

4.当光线从平面镜上反射时,它的人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下列命题是不能被证伪的:

1.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

2.在赌博性的投机事业中,运气是可能存在的。

(4)整体主义:

任何科学命题或理论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与其周围条件和其它理论相联系的。

因而与它相联系的周围条件和其他理论就构成为这个理论的背景知识。

当实验事实与该理论不相一致时,是该理论错了还是背景知识有问题是无法确定的。

(5)历史主义:

库恩提出的理论:

1、科学的真理性是相对于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

2、科学革命相当于“科学范式”的转换。

3、有用就是真理——实用主义真理观。

9、科学是怎样发展的?

答:

(1)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

A:

原有的科学理论与新的科学事实的矛盾。

B:

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

C:

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

(2)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A科学从问题开始,促使科学家思考。

B针对问题,科学家进行各种大胆的猜测,即假设和理论

C各种理论之间激烈竞争,相互批评,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严格检验,在检验中消除谬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

D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的问题。

(3)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葡萄干蛋糕模型:

汤姆逊提出的这个模型,电子分布在球体中很有点像葡萄干点缀在一块蛋糕里,很多人把汤姆逊的原子模型称为“葡萄干蛋糕模型”。

它不仅能解释原子为什么是电中性的,电子在原子里是怎样分布的,而且还能解释阴极射线现象和金属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发出电子的现象。

而且根据这个模型还能估算出原子的大小约10-8厘米,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正由于汤姆逊模型能解释当时很多的实验事实,所以很容易被许多物理学家所接受。

10、演绎法的缺陷是什么?

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

答:

1、演绎法的缺陷:

演绎法及其哲学背景是由一组公理推导出一个知识体系 ,或者由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方法。

演绎的问题在于前提的正确性没法得到保证。

2、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1)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归纳获得的结论可以成为演绎的前提;

(2)演绎是归纳的指导,演绎得出的结论可以成为进一步归纳的事实来源。

(3)恩格斯:

“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依赖着的。

人们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设法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人们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11、归纳法的含义以及休谟、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

答: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归纳主意方法论:

•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

•观察事实为单称陈述

•通过对事实的归纳,人们发现定律和理论,它们表现为普遍陈述。

•从定理、定律、理论和先行条件的合取中演绎出预见,看能否被经验证实。

观察→归纳→形成假说→检验

归纳的问题:

(1)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主义的辩护。

因为在归纳推理中,存在着两个逻辑的跳跃:

一是从实际观察到的有限事例跳到了涉及潜无穷对象的全称结论;二是从过去、现在的经验跳到了对未来的预测。

而这两者都没有演绎逻辑的保证,因为适用于有限的不一定适用于无限,并且将来可能与过去和现在不同。

(2)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归纳地证明,例如根据归纳法在实践中的成功去证明归纳,这就要用到归纳推理,因此导致无穷倒退或循环论证。

(3)归纳推理要以自然齐一律和普遍因果律为基础,而这两者并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休谟的解决:

归纳法是经验的重复产生心理的信念

波普尔:

归纳法是心理的信念(预期)产生经验的重复感 ,如1919年爱丁顿对日食的观察,虽然只有一次,却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12、怎样理解科学是在错误中摸索。

答: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不能完全被证实,只能被证伪。

证伪主意是科学的本质。

做人也是一样,要学会犯错误,犯错误是必然的。

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对于问题,科学家进行大胆的猜想,然后检验,检验发现错误后,再继续进行新的猜想,因此科学研究就是不断的提出问题、猜想、检验的过程,科学实际上也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13、观察渗透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

“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

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

“观察渗透理论”摧毁了逻辑实证主义所追求的科学合理性。

14、科学理论的证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

为什么?

答:

不简单。

可以用整体主义的科学观来解释。

整体主义的科学观:

任何科学命题或理论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与其周围条件和其它理论相联系的。

因而与它相联系的周围条件和其他理论就构成为这个理论的背景知识。

当实验事实与该理论不相一致时,是该理论错了还是背景知识有问题是无法确定的。

理论(H) :

任何一条线上系上一个超过其抗张力的重物时,这条线就会断。

先行条件(I):

这条线的抗张力为1千克;现给它上一块2千克重的铁块。

观察结果(O):

一块2千克重的铁块系于该线的中间,这条线没有断。

实验室的天花板上隐藏着迄今尚未发现的磁力在吸引铁块,所以线没有断。

线受到潮湿,它的抗张力随其潮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到2千克或2千克以上。

天平坏了,铁块的重量不是2千克,而只有1千克。

该地方处于失重状态。

线确实断了,但未观察出来。

这条线是“超线”,“超线”是不会断的。

15、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1、马克思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指出:

“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 科学“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

” 也就是说,科学是生产力的

“知识的形态”。

2、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形态变革:

科学技术革命是与社会形态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