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距市区5公里的楚都纪南城,历经20个楚王,长达411年,境内文化遗址遍布,名胜古迹甚多,既有绚丽的自然景观,更有著名的人文景观。
据文物部门初步探明,仅楚城遗址就有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古墓葬800多座,18代楚王的墓葬就在此列。
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化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被列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周长为10.5公里的荆州古城至今保存完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雄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
在荆州出土的许多珍贵文物,如西汉古尸、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等,均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历史、人物和艺术观赏价值,堪称国宝。
规模宏大、珍藏和陈列文物逾10万件的荆州博物馆,其中馆藏如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同时也在全国十大博物馆之列。
总之,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享誉海内外。
荆州城现状调查
荆州在1982年就被首批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其现状虽然有所改变,但仍不容乐观。
她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富有魅力,许多古建筑淹没于现代建筑之中,荆州古城墙被众人视为荆州经济发展的障碍物。
1982年以来取得的成绩:
荆州自从1982年被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以来,针对古城和文物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并制定了《荆州市总体规划》和《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
经过多年建设,荆州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先后开辟了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如古城公园、九龙渊公园,凤凰广场等。
对荆州城墙、荆州博物馆、玄妙观、太晖观、关公庙等一批能充分展示荆州历史、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的景点进行了修缮,同时完善了一些保护措施,并且多次举办了荆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等方面的学术研讨会。
与此同时,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
上述举措对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存在的问题
1城区建筑和人口密度过大,环境质荆州古城沿街商业主要为本城区居民服务,街区交通不畅、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建筑密度过大、人口密度颇高、街区环境和自然景观较差。
2城区内部分地区功能混乱,缺乏特色荆州古城内及其周边地带的建筑缺乏特色,新旧建筑混为一团,高矮不一。
城内建筑即没有古典建筑特色,也没有现代建筑风格,违章违规建筑较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相互有干扰功能的建筑混杂在一起。
再者荆州博物馆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缺乏其应有的魅力。
三国公园内也成为饭庄,还开设了足浴餐馆等,失去了其本来面貌。
3荆州古城墙及其他文物保护力度不够荆州古城及许多重要的景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
荆州古城墙墙身上杂草丛生,部分墙体被覆盖,部分墙体倾斜、坍塌。
明朝的万寿宝塔,内外壁上有很多汉白玉浮雕刻佛像和花砖浮雕佛像受损,其内壁也被很多游客乱写乱画。
章华寺则拆掉旧楼建起新楼,且新楼颜色鲜艳,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其中有一组楼梯的设计不符合规范,无法正常使用。
4古城墙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据有关专家的调查显示:
城墙内侧400多种珍贵野生植物惨遭破坏,几乎一半已经消失,其中很多属于濒危植物。
5城墙内外水域水体污染严重城内水域和城外护城河水质非常差,水体发黑发臭。
就其原因是由于城内外很多生产、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其中,使护城河成了天然的化粪池。
6城内各景点景区产权及归属不清,管理不到位据了解,城内这些景点并不是由同一个部门管理的,有的归政府直接管辖,有的归建设部门管理,有的归文化部门管理,还有归文物部门管理……另外,各景点由于归不同部门管理,不利于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
这样就使景点景区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价值,也不能很好的协调发展,无形中阻碍了荆州古城的整体保护和发展。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遗产
目前,荆州的历史文化遗产类型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有遗产两个方面。
由于历史悠久,荆州的文化遗产非常多,有春秋时期楚故都遗址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石墓800多处。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三国遗址,公园,帝王陵寝等,最具价值的是有2000年历史的古城墙,规模之大,保存之好,为我国南方所仅有,在中国七大古城墙中排名第二。
荆州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源远流长的楚文化习俗,例如一年一度的关帝庙的大型庙会,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遗产元素的提取
荆州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不同于西安的六朝古都,不同于平遥的大气古朴,也不同于南京的六朝粉黛,要如何在众多同类型的历史文化古城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笔者认为强调“地域性”非常重要。
荆州古城最重要的文化特质就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和“三国文化”,要重点强调这些文化特质,对于文化古城进行重点保护,才能体现荆州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独特之处。
对于荆州古城的保护,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平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协调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正确应对机遇与挑战的相互转换。
关于荆州文化保护的具体建议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疏解
如何保留古城风貌,一方面人们倾向原汁原味的保留,另一方面完全的保存并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荆州古城由于面积较大,古城内现有居民对于现代化设施的需求量较大,并不适宜完全保留原貌。
当然也不能只针对单栋建筑或者某一条有价值的街区进行适宜保护。
我们认为,应参考平遥古城的做法,一方面以古城为整体单位进行保护,对于特殊建筑进行特殊保护,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协调开发较早的古镇如丽江都或多或少存在开发过度的现状,原有的文化本质在商业化运作下逐渐丧失,城内外发展及宫内也相对失调。
这些都值得引起强烈关注。
相对来说,荆州古镇的文物开发状态比较小,基本上没有做太大的商业开发。
但是对大多数文物古迹没有进行大规模整体性的专业保护,不利于古城整体风貌的保留。
荆州古城应更多注意以整个城市为单位进行保护,抓紧抢修有价值的文物,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外现代化建设,带动经济发展。
机遇与挑战的时势应对
荆州古城墙作为荆州的标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有价值文物正在准备申遗。
荆州作为江汉平原的交通枢纽与物流枢纽,正在实施湖北省的“壮腰工程”及刚出炉的国家长江经济带的规定,对于发展旅游业等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个人一直认为旅游业和城市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应该相辅相成,抢抓机遇,打好区域牌、打好文化牌、打好旅游牌,提升荆州古城的品牌价值。
如何有效保护城市历史文物古迹,不仅仅在于扩大整个城市为保护范围,还应该避免千篇一律的古镇规划手法,加强古城配套现代化进程,打造属于自己城市的城市标签。
古镇新城代谢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上,我们应该全面看待建设与保护,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才是对城市负责,对文化历史负责。
古城城里的具体措施建议
降低建筑及人口密度,改善城内环境质量若要很好的保护古城,最重要的是疏散城内人口,否则难以对古城全面保护和开发。
因此,可以考虑在城外合适地区开辟生态居住区,将城内居民逐一迁出,以降低城内人口压力,改善交通,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对古城内的文物古迹区域进行分区保护的建议
博物馆,三国公园和西门宜总体布局,进行联合整体保护开发;
东门风景区与江陵碑苑本为邻居,两者应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在城内划分区域分别建立楚文化区和三国文化区,可以分别展示它们的文化内涵;
将三义街、育才巷、关公文化一条街和仿古一条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发展“胡同文化”;
设立步行、旅游、购物一条街晨街。
在街道两旁可以开设小店,出售当地土特产以及各种工艺品和纪念品,还可以开设适当茶楼、饭庄。
重点关注城内人口疏散
为了加快推进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荆州已经拟定了《关于推进荆州古城人口疏散、单位外迁,将荆州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旅游核心景区的实施方案》的草案。
古城人口外迁,建设新城,腾迁古城,把古城从混乱中解放出来,重新定位,凸显其文化旅游功能,势必就成为保护古城、发展古城旅游业的现实选择。
【现状摸底】
人口情况目前荆州古城内共有人口106742人,其中常住人口90632人。
古城内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共有干部职工20684人;
在古城内居住的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共34048人。
【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部外迁古城内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疏散古城人口6.2万人,建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旅游核心景区。
【实施步骤】第一步:
到2015年完成关公文化园、荆州文博园、九老仙都景区建设和三义街、得胜街古街区修复改造;
复建荆州古城楚望楼、曲江楼、仲宣楼等三座城楼;
外迁古城内所有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陆续拆除古城内高层建筑,搬迁荆州中学等部分教育医疗机构,完成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的搬迁,以此为基础带动城区居民外迁,力争到2015年城区总人口控制在6万人左右。
第二步:
到2020年,再疏散2.8万人,城区总人口控制在4.5万人左右。
【疏散之五大方向】古城人口疏散方向为:
沙北新区、荆北新区、海子湖新区、郢城、城南新区。
荆北新区——交通枢纽中心
荆北新区是以交通枢纽中心、商贸中心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文化客厅。
从2009年至今,根据荆北新区建设中的实际情况,规划方案也在不断的调整修改。
但其总的目标是:
将片区打造成以交通枢纽为主、现代服务、主题居住、配套服务为一体,人文和谐发展,空间景观丰富多彩,展现荆楚特色的“荆北新区”。
荆北新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西北角,东抵海子湖路,西至火车站西侧规划通道,南临荆沙大道,北至铁路防护绿化带,规划总用地面积391.79公顷,规划至2020年居住总人口达5.4万人,可承接荆州古城内部人口外迁的压力。
依托火车站而建的荆北新区,是外地旅客接触荆州的入口,是“荆州之门”,因此,荆北新区自然承载着展示荆州形象的使命。
新区开启古城人新生活
为充分发挥古城历史价值,经省政府同意,荆州市启动古城人口外迁工程,批准新建荆北新区和沙北新区两大新城区,用于还迁古城内所有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的搬迁,以此带动城区居民外迁,力争城区总人口控制在6万人左右。
到2020年,将城区总人口控制在4.5万人左右。
2012年“两会”期间,针对荆州古城人口疏散的问题,市长李建明曾表示,没有新区建设,无法谈古城疏散。
荆州人应有振兴发展的豪气和胸怀。
眼下,荆州古城首次启动人口外迁工程的两个还建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规划9.87公顷的沙北新区还建项目、规划10.7公顷的荆北新区还建项目已全面启动。
据了解,荆北新区主要以荆州火车站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酒店等产业,这里将成为荆州的门户窗口;
沙北新区由老城区向北拓展,拟规划建成全市的行政文化中心,相应的教育、医疗资源也会陆续迁入,市民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荆周刊》从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了解到,新区规划遵循的最大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就是要给老百姓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着这一理念,新区建设特别注重水系的连通和城市绿地的建设,根据规划,新城的绿地、公园面积占比将高于老城区,市民的生活环境将更加健康生态。
而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健全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