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部分原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必修部分原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部分原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 有利条件:
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因素:
天气多变。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纬度(太阳高度):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另外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
反之。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
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
反之,则少
大气透明度:
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少。
夏半年,相应的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太阳高度小损失的能量
特例分析。
(1)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
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②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2)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
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影响光照时间的因素:
纬度、海拔、天气
第三节地球运动
日出日落方位
先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再判断日出、日落方位。
(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4)北半球的极昼区域除极点外,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南半球的极昼区域除极点外,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5)极昼区的极点,一日之内太阳高度不变,极点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
站在北极点看所有方向都是正南;
站在南极点看所有方向都是正北。
太阳高度:
日出日落为0,正午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
距直射点远近
正午太阳方位:
与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0时太阳方位:
与正午相反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
气温变化规律
时间变化:
夏高、冬低;
14点最高、日出前后最低(南亚热带季风区5月气温最高)(图5)
空间变化:
垂直变化规律:
在对流层内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
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左右。
一般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白天大于黑夜。
气温垂直递减率越大,对流运动越旺盛,反之越小,大气越稳定。
逆温:
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
垂直递减率小于6℃/1000米。
水平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
(1)大陆与海洋:
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
洋上大。
原因是大陆热容量小。
(2)阴天与晴天:
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白天
多云,气温较晴天低;
夜晚多云,气温较晴朗夜晚高。
(3)低纬与中高纬:
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原因是
中高纬地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冬季相反,故冬夏季获得的热量差别很大;
低纬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
赤道洋面上气温年较差最小。
(4)平原与高原:
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
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但因地势高,气温低,年温差小。
平原地区则相反。
大气的热力作用:
白天(削弱、保温)夜晚(保温)
削弱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等方式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大量的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又称温室效应。
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原理:
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晴天昼夜温差大:
白天,云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气温低
夜晚,云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夜晚气温高
阴天昼夜温差小:
反之
影响风的三种力的特征。
西北地区风能丰富的原因
F:
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f:
距冬季风源地近;
地形的屏障作用小,平坦开阔;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部分地区还有峡管效应:
如河西走廊:
风力三峡)
内蒙古发展风能的不利因素
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冰冻、雪灾、沙尘天气的影响
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东部沿海地区风能丰富的原因
距夏季风源地近
海面摩擦力作用小
(部分地区还有峡管效应,如台湾海峡)
另外:
风能的开发利弊还要考虑(新能源,清洁可再生;
需求量和输电距离)
判读等压线分布图要学会“五看”
一看等压线的数值。
读出任意一地的气压高低,注意看极值,了解该区域气压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明确该区域气压差的大小。
二看等压线数值大小的递变规律。
高压中心等压线的数值从外围向中心增大,低压中心等压线的数值从外围向中心减小。
三看等压线的疏密程度。
在等压距一定时,等压线越密集则单位距离气压差越大,气压梯度越大;
等压线越稀疏则单位距离气压差越小,气压梯度越小。
四看等压线的弯曲形状和走向。
在等压线弯曲较大的地方,往往会形成高压脊或低压槽,它们会影响到所在地的天气。
五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的等压线。
如在相邻两条等压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的等压线,则该闭合区域的数值特点遵循等值线图上的一般规律,即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注意:
①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虽同为夏雨型,但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变率小于热带季风气候,且热带季风气候的月均最高降水量远远高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月均最高降水量;
热带草原气候的最高气温出现在雨季来临之前。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月均降水量一般都小于100mm,而热带雨林气候的月均降水量均高于100mm。
③温带季风气候月均最高降水量超过100mm,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月均最高降水量一般小于100mm。
气候特征的描述
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描述气温要指出年均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描述降水要指出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天气特征的描述:
阴晴云雨、气温、气压、湿度、风力、风向。
气温的描述:
<0℃寒冷;
0℃-10℃低温;
10℃-20℃温暖;
22℃-28℃高温
降水的描述:
<10mm稀少;
10-50mm少雨;
>50mm多雨;
>100mm丰富。
描述等温线:
数值大小、走向、弯曲、疏密
大陆性气候特征: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降水少
海洋性气候特征: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冬暖夏凉。
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在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作物品种、农业类型、耕地类型、熟制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决定热量带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
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
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的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
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地形(海拔、地形屏障作用、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
洋流
人类活动:
热岛效应、绿岛效应、水库效应
注:
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局部差异首先考虑地形因素。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纬度、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海拔,地形阻挡、焚风、阴阳坡)、洋流、人类活动
另外短时天气变化还会受到天气系统的影响
等温线分布规律:
等温线大致沿纬线延伸——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冬季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密集(风力强);
夏季南北温差小,等温线稀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洋流因素。
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
海洋,冬季大陆<
海洋,致使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凸出,7月前后向北凸出,海洋上相反;
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
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等温线沿等高线延伸——主要受地形影响。
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
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谷地、盆地或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
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
N~30°
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
最冷的地方在7月的南极大陆;
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的西伯利亚
【例】读下面两图。
(1)描述北美1月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原因。
(9分)
(1)西段:
大致呈南北走向。
原因:
大陆西岸,冬季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以及沿岸暖流影响,气温比同纬度东部高。
中段:
总体上呈东西走向。
主要受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影响(中段:
略向南凸出。
地势平坦,受北冰洋冷空气影响大。
)
东段:
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暖流)
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
纬度:
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空气的上升与下降:
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
(风向)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少雨。
海陆分布:
距海远近
地形:
暖温气流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地表状况:
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第三节天气系统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气团在抬升的过程中逐渐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
如果暖气团中有大量的水汽,会带来雨雪天气。
华北沙尘暴(快行冷锋)条件
①动力条件:
春季多大风天气;
(冬春南北温差大,气压力度力大;
距冬季风原地近,地形屏障作用小,峡管。
②物质基础:
气候干旱,气温回升,地表干燥,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靠近沙源地
③春季,地表植被覆盖差,
暖锋:
暖气团主导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旋:
一个由气流上升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
反气旋:
一个由气流下沉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
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和锋面气旋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球处于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太阳的异常活动。
人为原因:
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排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