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提升篇教学设计学年高一化学上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9006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提升篇教学设计学年高一化学上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提升篇教学设计学年高一化学上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提升篇教学设计学年高一化学上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提升篇教学设计学年高一化学上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提升篇教学设计学年高一化学上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提升篇教学设计学年高一化学上册Word格式.docx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提升篇教学设计学年高一化学上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提升篇教学设计学年高一化学上册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提升篇教学设计学年高一化学上册Word格式.docx

环节

师生活动

组内讨论

展示归纳

【过渡】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板书】金属及其化合物(提升篇)

专题一: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的性质

2.钠与水反应现象及原因分析

(1)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2)现象及解释。

3.Na2O2与H2O及CO2的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4.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原理、快慢及消耗酸的量(或生成CO2的量)大小比较。

考题除在选择题中对这些知识直接考查外,还利用这些知识结合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编制推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专题二: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的性质

2.Al2O3的性质——两性氧化物

3.“铝三角”及相关反应方程式

专题三:

铁、铜及其有关性质

1.铁及铁的化合物的转化——铁三角

(2)

③常见的强氧化剂:

KMnO4(H+)、HNO3、Cl2、O2等;

2Fe2++Cl2=2Fe3++2Cl-

4Fe(OH)2+O2+2H2O=4Fe(OH)3

(颜色变化: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2.工业废水中通常含有Fe3+、Cu2+等,应该明确Fe3+能遇到氨水转变为不溶性的Fe(OH)3,同时加入铁粉时Fe3+转化为Fe2+,而其他离子则被还原为单质,然后再根据金属的性质不同进一步分离。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技巧

1.关系式法

当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量的关系写出关系式。

例如:

把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求生成沉淀的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则关系式为3CO~3CO2~3CaCO3,即CO~CaCO3。

(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

上述例子中也可直接根据碳原子守恒得出CO~CaCO3。

2.守恒法

3.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等。

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的方法。

把一铁棒插入CuSO4溶液后,过一段时间取出,铁棒质量增加了4g,据此可求出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

专题四: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推断的“突破口”

1.物质颜色

(1)有色固体:

红色:

Cu、Cu2O、Fe2O3;

红褐色:

Fe(OH)3;

浅黄色:

S或Na2O2;

蓝色:

Cu(OH)2;

紫黑色:

KMnO4、I2;

黑色:

炭粉、CuO、FeO;

白色沉淀:

Fe(OH)2、Mg(OH)2、CaCO3、BaSO4、AgCl、BaSO3;

(2)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Fe3+(棕黄色)、Cu2+(蓝色)、MnO4-(紫红色)、Fe(SCN)3(红色)。

2.特征反应现象

(1)焰色反应:

Na+(黄色)、K+(紫色)。

(2)白色沉淀[Fe(OH)2]红褐色[Fe(OH)3](由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3)单质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特征反应

A.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活泼的金属,如Na、Al、Zn等;

部分弱酸盐,如碳酸盐、亚硫酸盐等。

B.能与强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单质,如Al;

盐类,如铵盐等。

C.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

金属单质,如Al;

两性氧化物,如Al2O3;

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

弱酸的铵盐,如NH4HCO3、(NH4)2CO3等;

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D.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活泼的金属单质,如Na、K、Mg(加热)、Fe(与水蒸气高温时生成Fe3O4)等;

金属过氧化物,如Na2O2等。

4.特殊的转化关系

(1)特征转化

ABCD(酸或碱)

Na(固体)Na2ONa2O2NaOH

(2)三角转化

(2)解题思路

一般的解题思路为:

审题→挖掘、筛选信息→联系已学知识→突破点→正、逆推理判断→得出结论→验证→答题。

由于无机推断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按以上步骤分析题目,往往能迅速理清思路,高效解题。

例题分析

【例题分析,师生分析讨论并归纳】

例1:

将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分别投入到足够量且等质量的水中,得到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b%的两种溶液,则a和b的关系是( A )

A.a=b      B.a<

bC.a>

bD.无法确定

例2: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

A.B.

C.D.

例3:

将物质X逐渐加入(或通入)Y溶液中,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X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情况的是( C )

例4:

将由Fe2O3和等物质的量的Fe、Fe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200mL1mol·

L-1盐酸中,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溶解,并放出448mL(标准状况)气体。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D )

A.反应后的溶液为FeCl2溶液

B.原混合物中n(Fe)=0.035mol

C.原混合物中n(Fe)比n(Fe2O3)多0.02mol

D.若原混合物中的Fe、FeO、Fe2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则三者消耗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3

例5:

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与100mL3mol/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4.48L(标准状况)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

例6:

已知有下图所示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

试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3)写出用KSCN鉴别G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向G溶液加入A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巩固

【及时巩固,重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1.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

(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

3,G、H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反应③产物中K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混合物A,含有Al2(SO4)3、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涉及分离溶液与沉淀的方法是______。

(2)B、C、D、E4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B__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3)固体F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沉淀E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溶液G与过量稀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C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结束新课

本节课在整理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基础上,重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并结合例题分析,提升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议课后自己归纳整理教学案,下节课探讨高考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常见考点及题型。

板书设计

金属及其化合物(提升篇)

4.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原理、快慢及消耗酸的量(或生成CO2的量)大小比较

2.特征反应现象

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作业

2.整理教学案,准备本章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