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692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入治疗室必须空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

3、各种内、外用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4、毒、麻、限剧及贵重药应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

5、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消毒两次,每周彻底扫除一次。

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

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许进入。

6、无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7、干缸无菌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配制好的静脉液体须在2小时内使用,启封的溶酶须在24小时内使用。

8、已过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按医疗垃圾处理,不得返回治疗室。

换药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非换药人员不得入内。

2、无菌物品按失效日期顺序摆放,无过期物品。

3、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4、特殊感染用物不得在换药室处理。

5、污染敷料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6、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消毒两次,每周彻底扫除一次。

7、换药时,根据伤口情况,物品依先后秩序一次备齐,保持台面整洁。

患者入、出院管理制度

(一)入院管理

1、患者住院须持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签发的住院卡,办理入院手续。

一般患者应在住院处接诊室更衣,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由接诊室护理人员送入病房,并向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

2、急、危重病患者由急诊科直接送入病房或手术室。

3、传染病患者在隔离室进行入院处置后再送入感染科病房(或隔离病室),传染病患者的衣物须经消毒后存放。

4、病房接到入院通知后,护士应准备床位及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须立即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5、患者进入病房,医护人员应做好交接工作。

向患者介绍住院须知和有关事项,协助患者熟悉环境,填写医患联系卡。

6、通知主管医师接诊,及时执行医嘱,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二)出院管理

1、护理人员接到患者出院医嘱后,整理病历、药品,注销各种卡片,通知住院处结算。

2、由责任护士及主管工程师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

3、主动征求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4、因病情不宜出院,患方要求出院者应协助医生做好解释工作,并在病历内注明。

5、进行病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

6、做好出院病人的延续服务工作,加强出院随访。

病房物品、器械管理制度

1、护士长负责病房物品、器械的领取、管理及使用,并建立幃,定期检查,做到帐物相符。

2、掌握各类物品的性能,及时消毒,分类保管,注意保养维护。

3、借出物品必须有手续,经手人要签字,贵重物品须经护士长同意方可借出,抢救器械不外借。

4、护士长工作调动,必须办理移交手续,交接双方共同清点签字。

5、精密、贵重仪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护理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各类医嘱均由两名护士进行查对,每日医嘱班班查对。

2、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两次。

3、抢求患者时,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

“三查”:

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果。

“八对”:

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2、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对易致过敏的药,给药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使用毒、麻、限剧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5、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三)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2、查配血报告,术前、术中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3、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

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

1、发生缺陷后,当事人立即向护士长及医生报告,同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轻或消除不良后果。

2、各科室建立登记本,详细记录缺陷发生原因、经过、后果。

护士长组织本病区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

3、必要时,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相关药品、器械等均应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紧急封存,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4、发生缺陷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5、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手术室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工作制度

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

2、手术室必须保持安静、整洁、有序,禁止喧哗。

进入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不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者,手术室人员有权拒绝其进入。

3、患呼吸道感染者,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及患皮肤病者,原则上不准进入手术间,特殊情况戴双层口罩方可进入。

4、进手术室见习、参观者,应服从手术室管理。

5、手术室按时接手术患者,并带好病历,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床位、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标记、防止差错,患者要穿病员服入手术室。

6、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

为预防交叉感染,在连续实施手术时,应按Ⅰ手术、Ⅱ类手术的顺序进行;

Ⅲ类手术及特殊感染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进行。

遇特殊情况,Ⅱ、Ⅲ类手术结束后,手术间应消毒一小时后方可实施Ⅰ类手术。

7、对手术切下的病理组织,应与病理科严格履行交接手续,并认真查对,有专人负责送检,严防差错发生。

8、建立常用手术器械卡,准备器械时按卡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及消毒效期。

9、手术室应按常规准备急症专用器械、敷料等,保证手术按期执行。

10、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

手术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并经护理部报业务院长批准,方可办理暂借手续。

11、麻醉药与剧毒药有明显标识,加锁专人保管,按医嘱仔细查对后方可使用。

12、精密仪器要设专人保管,要定期保养。

13、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器械,避免损坏。

一旦损坏,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告业务院长及器械科的酌情处理。

14、手术期间,一律不传私人电话。

15、手述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要更换衣、鞋、帽。

16、手术室内严禁吸烟,值班人员须在无菌区外就餐。

17、手术室应对手术患者作详细登记,按时统计上报。

18、除值班人员外,一律不得在手术室留宿。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严格执行分区管理。

入口处消毒脚垫应每日更换,进入手术室人员按要求着装,护士长负责监督。

3、认真洗手,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和步骤进行,每月对手术医师、洗手护士进行手细菌培养1次。

4、接台手术人员在两台手术之间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并用消毒液擦试物体表面及地面。

5、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

浸泡消毒液,每天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添加,每周更换容器及消毒液,容器上要有起止日期及更换人签名。

尽量减少使用浸泡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刀等物应高压蒸气灭菌。

6、每日、每周、周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7、手术室应吉彻底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部、消毒后的物品)。

如发生感染,应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的原因,及时纠正。

特殊感染患者手术间的处理

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间更换拖鞋,衣帽整齐,着特殊隔离衣。

有事外出须更换衣帽,以免交叉感染。

2、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清扫,每日、每周定期消毒,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

3、术后一切受污染器械,应在广谱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再高压灭菌。

4、所用物品器械应定期消毒并注明日期。

5、对污染敷料及标本,应送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6、凡参加手术人员离开手术间前要泡手,脱下污染隔离衣,换鞋、更衣后方可外出。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

1、按手术通知单接病人,入手术室后需巡回护士二次核对(姓名、手术名称、有无药物过敏史),无误后开始麻醉和手术。

2、接送病人注意安全,防止碰伤、摔伤,搬运病人时动作轻巧。

术中放置体位应符合人体各部位的生理功能。

术中用约束带固定肢体,固定时防损伤。

3、术中用药要严格三查八对,及时记录麻醉单上,安瓿留至手术结束后方可丢弃。

4、按操作规程使用高频电刀。

5、剧毒药品应按有关规定保管、使用。

6、易燃物品应在通风阴凉处,要求远离火源,专人管理。

7、值班人员应巡视手术室每个房间,负责氧气、吸引器、水、电、门、窗的安全检查及大门的安全,坚守工作岗位。

8、专人专职保养维修室内电器设备。

定期检查和维修平车,安全运输患者。

9、如发生意外情况,应立即汇报有关部门。

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药品、物品、器械、设备、敷料等定位放置,有明显标记,不得随意挪用或外借。

2、抢救药品、器材、一次性物品等,班班交接,做到数目相符、性能完好。

3、无菌物品在效期内使用。

4、抢救室使用后要及时整理、清洁、消毒,每周彻底清扫一次。

5、抢救用过的各种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等要及时补充、清理、消毒。

6、抢救记录及时完成。

抢救室管理制度

1、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等应严格执行“五定”管理,即定数量、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2、室内物品不得挪用外借。

使用后应及时补充、清点、消毒,各班交接,护士长每周检查,保证抢救需要。

3、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按规定进行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4、护理人员应熟悉抢救器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定期保养。

5、及时准确做好各种抢救记录。

病区护士长职责

1、在护理部领导和科主任业务指导下,负责本病区护理工作,并协助科主任做好病历管理;

是本病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护理部负责。

2、根据护理部及科内工作计划,制定病区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认真做好护理质量检查、记录和统计工作,并定期总结。

3、负责本病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

4、合理安排和检查本我的护理工作,落实质量控制方案,参加并指导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抢救工作。

5、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防护理缺陷。

对本病区发生的护理缺陷,及时报告护理部,并查明原因,组织整改。

6、参加科主任查房,参加科内会诊及疑难危重病例、死亡病例的讨论。

7、组织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工作和护理经验总结。

8、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及技术训练,实施“三基三严”培训工作。

9、定期督促检查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请领及保养。

10、负责实习生、进修护士的实习安排及检查护士的带教工作。

11、检查护理员、配膳员、卫生员的工作质量。

12、定期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