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06高考冲刺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知识讲解 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6554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06高考冲刺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知识讲解 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06高考冲刺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知识讲解 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06高考冲刺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知识讲解 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06高考冲刺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知识讲解 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06高考冲刺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知识讲解 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06高考冲刺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知识讲解 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文档格式.docx

《高中生物06高考冲刺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知识讲解 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06高考冲刺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知识讲解 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06高考冲刺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知识讲解 细胞分裂与变异专题文档格式.docx

无中心粒

分裂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由中心粒发出

星射线(纺锤丝)形成

由细胞两极

发出纺锤丝形成

分裂末期

形成新细胞的方式

细胞从中央向内缢缩

使细胞缢裂为两个新细胞

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

细胞板扩展延伸形成新的细胞壁,

从而形成两个新细胞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形成的子细胞数目

4个

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

形成4个精子

形成1个卵细胞

(其余3个为后来退化消失的极体)

是否需要变形

需要

不需要

是否均等分裂

均等分裂

有不均等分裂,也有均等分裂

各时期的细胞名称不同

4.判断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1)总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不同之处: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

联会、分离等特殊行为

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现象

不均等分裂

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不均等分裂,

形成精子的减数分裂无不均等分裂

【高清课堂:

高考冲刺三细胞分裂和变异专题368655巩固练习】

(2)判断方法:

先看有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等特殊行为,

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则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再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则为有丝分裂。

判断出细胞为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之后,根据染色体的特点,可判断出细胞具体处于哪个时期,同时还可判断出细胞名称,一般:

◎染色体无规则排列时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染色体联会配对时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染色体整齐排列于细胞中央时为中期

            

      

◎出现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或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为后期

           

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设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

(1)细胞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

上图中的细胞先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然后进行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接着进行有丝分裂:

①曲线A表示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其中0——8段为减数分裂过程,数量变化为:

2n→4n→2n→n,8——13段为有丝分裂过程,数量变化为:

2n→4n→2n。

②曲线B表示染色体变化曲线,其中0——8段为减数分裂过程,数量变化为:

2n→n→2n→n,8——13段为有丝分裂过程,数量变化为:

③8点表示受精作用,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变化均为:

n→2n。

遇到DNA或染色体变化图时,往往要求判断其表示的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过程,表示的是DNA还

是染色体的变化,判断依据如下:

①DNA数目变化曲线中有斜线,因为DNA复制为渐变的过程;

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中无斜线,因为染色体的加倍和减半均不是渐变过程。

②有丝分裂的DNA或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在一条直线上,因为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染色体、DNA数目相同;

减数分裂的DNA或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起点和终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因为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染色体、DNA数目不相同,是亲代细胞的一半;

(2)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有丝分裂:

0→4n→0          减数分裂:

0→4n→2n→0

(3)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

1→2→1 (注意图中纵坐标表示的量)

①当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时,即CD段之前的BC段,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染色体和DNA的比例关系为1:

2。

当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时,即CD段之后的DE段,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染色体和DNA的关系为1:

1

②CD段的形成原因为: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二、三种可遗传变异的辨析

高考冲刺三细胞分裂和变异专题368655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适用范围

所有生物

真核生物

机理

基因的

分子结构

发生改变

(碱基对

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自由

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交叉

互换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重复

缺失

倒位

易位

非整倍体变异

整倍体

变异

基因工程中也发生了基因重组,

是人工进行的不同物种间发生的基因重组。

易位与交叉互换不同,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属基因重组,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变异。

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可发生于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

只发生于减数分裂

(有性生殖过程)

可发生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

结果

产生新基因,

新性状

产生新基因型,

新性状组合

不产生新基因,引起性状改变

“染色体数目变异”还需注意以下内容:

(1)染色体组数量判断方法:

①在细胞内任选一条染色体,细胞内与该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共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二倍体生物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便有2条。

再如,下列细胞则分别含有2个、3个、4个染色体组。

②利用以下公式计算:

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如上面的图2中,共有染色体15条,染色体形态数有5种,则染色体组数为3(15/5)。

③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读音相同的字母)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大多生物为二倍体,基因成对存在。

再如,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时,每一种基因均有4个,该生物含4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判断

单倍体

二倍体

多倍体

概念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在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发育起点

配子

受精卵

特点

植株弱小,生长发育快

正常

器官(茎、叶、果实、种子等)较大,糖类和蛋白质含量高,但生长发育慢

可育性

高度不育

可育,结实性高

结实性低,有些不育(三倍体)

应用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成因

自然

单性生殖的结果

(如雄蜂)

由正常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环境条件恶化,纺锤体形成受阻

人为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纺锤体形成受阻

三、比较不同的育种方式

原理

方法

优点

缺点

杂交育种

培育纯合子品种:

杂交→自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表现型→进行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可将分散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育种年限长;

因远缘杂交不亲合,局限于同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

需及时发现优良品种

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培育杂种优势品种:

一般选取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纯合双亲杂交

年年制种

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

诱变育种

诱变因素处理后,筛选

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

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多害少利性,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有很大盲目性)

高产

青霉菌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子代为纯合子

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相结合。

快速获得纯种矮秆抗病小麦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操作简单,获得的品种各器官均较大,营养含量高;

可获得无子果实

所获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一般仅适用于植物

三倍体

无子西瓜

基因工程育种

提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转化)→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筛选获得优良个体

目的性强;

育种周期短;

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起生态危机

转基因抗虫棉、

工程菌

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去壁→原生质体→融合培养→杂种细胞→植物组织培养→杂种植株

白菜-甘蓝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例1.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答案】A

【解析】此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各为4条,因2n=6,正常情况下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各3条,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比实际多了一条,只能说明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A正确;

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4条,B项错;

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减一时则有一条染色体含有3条染色单体,减二后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3、4条,C项错;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不进行染色体复制,D项错。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及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变异的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1】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下表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

小时)

(1)请在下图中绘出该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曲线图并注明各期名称(假设体细胞DNA相对含量为2C)

(2)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_____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

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