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6191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7.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9.在原型内化阶段,对学生言语培养的重点应放在()。

A.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B.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

C.巩固学生对动作的认知

D.使学生学会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

10.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A.具有观念性

B.具有内潜行

C.具有简缩性

D.具有整体性

二、填空题

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与()两种。

2.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分为()、()、()与()四个阶段。

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即()、()、()。

4.技能的学习要以()的掌握为前提。

5.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和()。

6.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能够对活动进行()与()。

7.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实现的()。

8.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包括()的各种信息和()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模仿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10.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为基础。

11.()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2.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与()。

13.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

14.反馈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15.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的理论。

16.()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象形成的过程。

17.通过(),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18.目前,我国心理学家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两个步骤,即()和()。

三、简答题

1.简述技能有哪些基本特征。

2.学生在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时,有什么要求?

3.试比较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

4.心智技能的原型操作阶段对教师的要求有哪些?

5.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四、论述题

1.试述操作技能形成的几个阶段及其各自的特点。

2.谈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参考答案

1.D解析∶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②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

因此,答案选D。

2.C解析∶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

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第三,后期进步较慢;

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

因此,答案选C。

3.B解析∶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

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前者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

后者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

因此,答案选B。

4.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

5.D解析∶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

联结阶段;

自动化阶段。

在认知阶段,要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

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的过程。

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

1.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

2.操作定向;

操作模仿;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

3.认知阶段;

自动化阶段

4.程序性知识

5.细微性操作技能;

粗放型操作技能

6.调节;

控制

7.前提条件

8.有关操作动作本身;

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

9.定向

10.认知

11.练习

12.集中练习;

分散练习

13.内部反馈

14.结果反馈

15.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

16.内化

17.原型定向阶段;

自我调节机制

18.创拟确立模型;

检验修正模型

答∶一般认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

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地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知识的学习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

知识虽对活动起定向作用,但它本身并不是活动。

而技能是控制动作执行的工具,要解决的问题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练不熟练。

当然,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

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2.学生在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时。

有什么要求?

答∶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在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时,一般有以下基本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

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时机等等。

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进行讲解与指导时,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概括与形象化;

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结构与具体要求,也要讲解动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

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动作时的肌肉运动知觉。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同时,采取何种练习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操作技能的学习。

练习方式有多种,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有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

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等等。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

①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

它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

②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它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

毫无疑问,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

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

这些有关肌肉活动的各种感知觉等与视觉、听觉有所不同,如果不经过训练,它们很难为个体明确地意识到,并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处于被掩盖的地位。

由于运动知觉的模糊性,经常会发生学习者对自己的错误动作不能意识到的现象,当然也就很难对动作进行有意识的调节或控制。

这样就容易导致技术水平不稳定,难以找出动作失误的确切原因,操作技能的学习陷入盲目状态。

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答∶对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进行比较,可以从其含义和特点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从含义上来说

①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②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也就是说,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依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出,不能遗漏或缺失。

而且每个动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检查,考查动作的方式是否能正确完成,对象是否发生了应有的变化。

因为只有在展开的活动中,主体才能确切了解活动的结构,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完备的动作映像,同时也才能获得正确动觉经验及确保活动方式的稳定性。

(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

表象。

心智技能作为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其适用范围应具有广泛性。

采用变式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掌握和内化。

(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强调原型操作阶段应以展开的方式出现,并不是说最终不要简缩。

当学生连续多次能正确而顺利地完成有关动作程序时,应及时转向内化阶段,以免活动方式总停留在展开水平,阻碍心智活动的速度。

(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因为心智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借助于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而内部言语必须以外部言语为基础。

在原型操作阶段,外部言语作为心智动作的标志及执行工具,在“内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而,在边做边说的场合下,活动易于向言语执行水平转化。

答∶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包括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和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为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这样,学生对于活动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映象,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构成活动的动作不能以现成的形式教授,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