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了在实践中少走弯路,课题领导小组决定选择六个班级试点,总结经验,然后推广。
同时明确提出各年度的主攻任务是:
系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全面更新教育观念;
编制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提出具体实施建议;
编写活动课程教材;
总结试验班级经验;
全面推广素质教育。
3、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了被动依赖教师的讲解,主动探究意识不强,从而造成了学生经验不足,学习兴趣不稳定,认识不深刻,缺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为了在教学中解决上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增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我们提出本课题。
自2005年以来,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教师举行备种素质教育研讨会达20多次。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在我校起步是早的,步子是稳的,进展是顺的,效果也是好的。
三、实验假说及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说
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激趣;
自主探究;
操作拓展;
交流归纳;
巩固练习”这一教学模式,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空间观念和形成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报告
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智、德、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
3、《辽宁教育》、《自主精神和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
重要因素》。
四、实验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实验过程必须按照实验方案进行,保证实验
过程的有序性和前进性。
2、实践性原则:
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
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自主性原则:
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实验的重要目
标,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五、确立实验目标提出实施建议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
征,着眼于小学生身心潜能,我校于2005年编制了西闫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和实施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新课程
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科研目标:
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符合21世纪小学素质教育需要
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二)育人目标
1、整体性目标:
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自主发展为途径,教学生学会求和、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自主性目标:
自尊自信、自我调空、独立分析、多思善断。
3、创造性目标:
有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质疑应变能力、研讨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数学学习成绩上升。
(三)工作目标
以本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本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的发展,增强
本校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实行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l六、实验步骤与方法
(一)实验时间:
2004年5月至2006年1月,计二年。
(二)实验对象:
确定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为实验班。
(三)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4年5月一一2004年9月)
(1)提高对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3)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
(4)综合评价,促进发展。
2深化阶段:
(2004年9月——2005年9月)
(1)深化对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深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4)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总结阶段:
(2005年9月——2006年1月)
(四)实验方法:
单组实验,即通过对实验组的实验前测与后测的对比,判定实验结果。
七、实验操作
自主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学互学,探索新知-操作拓展,导学结合-交流归纳,强化理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即学生探索活动前的准备,主要指教师对主体的激发,它包含了师生双方情感的调动,进入教”和学”的准
备。
自学互学,探索新知”即根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主要指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并通过合作互动来探索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交流归纳,强化理解”即主体的充分展现、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应用,指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交流活动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形成数学问题结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习”我要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
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例如:
21世纪数学教材第一册中第二单元分类”一节课中,有一道练习题。
图中有一个小男孩儿,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要求是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由于本课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动手操作的都是些水果、玩具汽车、动物模型等,分类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当出示此图后学生们更奇特的分类方法出现了。
他们一致认同图中画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
所以他们有的说:
爸爸和妈妈分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大人,孩子是小孩;
有的说:
孩子和爸爸分一类,因为他们是男人,妈妈是女人;
还有的说:
孩子应该和妈妈分在一起,因为孩子是妈妈生的。
同学们一听都笑了,一个男生站起来接着说:
孩子
和妈妈的脸上都有红色,爸爸没有,所以,孩子和妈妈分一类,爸爸分一类。
”对于学生们的回答我异常兴奋,给他们以极大的鼓励,由此,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都专注地在寻找着新的分类标准。
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孩子和爸爸分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头发都是黑色的,妈妈的头发是红色的。
”又有一个学生说:
孩子应该和妈妈分一类,因为爸爸上班走了,家里就剩下孩子和妈妈了。
”孩子
和爸爸分一类,因为妈妈手中拿着铲子,爸爸和孩子没拿。
”
经过学生观察讨论,我课后归纳了学生的分类标准竞达16种之多。
虽然他们刚入学不久,各方面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由于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有兴趣,又有这样一个最熟悉的生活源泉,才会出现那么多鲜活生动的分类标准来。
2.自学互学,探索新知。
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的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
的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例如;
在学习一百以内退位减法”时,经过讨论研究,同学们说出了几种常用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
此时,一个叫徐晨的孩子站起来说:
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呢,这种方法算得更快!
”什'
么好方法,说说大家听听。
”他指着练习题说:
比如那道题43-8,3跟8相差5,十位上的数少1,得数就是35。
要是差6,就得几十六,把十位上的数少1就行了。
”听到这儿,我高兴地说:
你的发现很了不起,但是你的方法对不对,需要验证。
如果对了,我们就把你的方法叫徐晨法'
徐晨,行不行?
”徐晨嘴唇一抿说:
行!
谁来出一道题验证他的方法?
”“-72,先用徐晨的方法口算,再用学过的方法检验,结果正确。
徐晨高兴的笑了。
老师,我再来出一
个道题!
34-6”学生计算后发现结果不一样,又有一位学生出了一道:
73-5,经检验还不对。
此时,徐晨皱着眉头,其他同学的脸上也没有了兴奋之意。
我及时引导说:
他的方法为什么有的题不对,有的题不对,是哪出问题了呢?
这个问题徐晨需要仔细思考,大家也可以想一想,老师也帮助你们找找原因,好不好?
”徐晨点点头就坐下了。
此时我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几天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学生才能找到
正确答案。
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当我巡视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在用徐晨方法试着口算,思考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看来,学生们并没有把这件事看作是徐晨一个人的事,而是看作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是自己的责任。
此时,徐晨兴奋得站起来说:
老师,我想出来了!
于是他把原来的方法改进了,他说:
“425,2跟5差3,不是得几十
三,要从十位借来10,10-3=7,十位上借走1,还剩3,得37。
”那'
刚才两道题43-8和52-7,用原来的方法为什么就对了呢?
”因'
为差的都是5,10-5还得5,所以就对了。
”我摸着他的头说:
你真棒!
”此时,我已抑制不住我的兴奋,调动大家再出题,再检查,终于,出一道对一道。
徐晨法诞生了!
”同学们叹服了,有的鼓起掌来,有的竖起大拇指,还有的说:
老师,咱们就叫他徐晨小博士'
巴!
徐晨法”诞生后,再让学生说算法时,他们干脆就说:
我是用徐晨法算的。
”徐晨法”成为学生们的快乐话题,也成为我们班数学课上的专有名词”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并经历了徐晨法”的诞生过程,并且都体会到了这与自己分不开,只有大家都努力,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得到验证和运用,所以,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