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规范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路基路面工程规范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工程规范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大类,其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宜符合下列规定:
1沥青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和沥青表面处
治。
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
面处治路面适用于中、轻交通道路。
2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
与钢纤维混凝土,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3砌块路面适用于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与步行街。
3.2设计要素
3.2.1设计基准期应符合表3.2.1规定。
表3.2.1路面设计基准期
道路等级
路面类型
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砌块路面
快速路
15年
30年
--
主干路
次干路
20年
10年(20年)
支路
10年
注:
1砌块路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时,设计基准期为10年,采用石材为20年。
3.2.2标准轴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面设计应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应符合表3.2.2-1的规定。
表3.2.2-1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标准轴载
BZZ-100
标准轴载P(kN)
100
轮胎接地压强p(MPa)
0.70
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cm)
21.30
两轮中心距(cm)
1.5d
2设计交通量的计算应将不同轴载的各种车辆换算成BZZ-100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大型公交车比例较高的道路或公交专用道的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经论证选用适当的轴载和计算参数。
单向四车道
0.40~0.70
3.2.4水泥混凝土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
1不同轴-轮型和轴载的作用次数换算为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2.4-l)
(3.2.4-2)
或
(3.2.4-3)
(3.2.4-4)
式中:
Nc一lOOkN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级轴载的总重(kN);
n——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Ni——各类轴型i级轴栽的作用次数,
——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吋,=1;
单轴-单轮吋,按式(3.2.4-2)计
算;
双轴-双轮组时,按式(3.2.4-3)计算;
三轴-双轮组吋,按式(3.2.4-4)计算。
2设计基准期内水泥混凝土面层临界荷位所承受的累计标准轴载当量作用次数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临界荷位所承受的累计当量轴次
(次):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道使用初期的当量轴载日作用次数(次/d>
;
——水泥混凝土路面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按表3.2.4选用*
表3.2.4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纵缝边缘处
快速路、主干路
0.17-0.22
次干路及以下道路
行车道宽>
7m
0.34-0.39
行车道宽≤7m
0.54-0.62
行车道较宽或者交通量较大时,取髙值;
反之,取低值。
3.2.5交通等级可根据累计轴次(万次/车道),按表3.2.5的
规定划分为4个等级。
表3交通等级
交通等级
累计当量轴次
标准轴截累计作用次数(万次)
轻
<
400
3
中
400-1200
3-100
重
1200-2500
100-2000
特重
>
2500
2000
3.2.6路面设计环境要素
1沥青路面面层的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应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
2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g),根据道路所在地的道路
自然区划,可按表3.2.6-1选用。
3在冰冻地区,沥青路面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2.6-2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2.6-3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3.2.7路面可靠度设计标准
表3.2.7路面可靠度设计标准
次干路、支路
目标可靠度
95%
90%
85%
变异水平等级
低
低~中
中~高
3.2.8路面抗滑性能
1快速路、主干路沥青路面在质量验收时抗滑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8-1的规定,
次干路、支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步行街可按表3.2.8-1执行。
表3.2.8-1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标
年平均降雨量(mm)
质量验收值
横向力系数SFC60
构造深度TD(mm)
1000
≥54
≥0.55
500~1000
≥50
≥0.50
250~500
≥45
≥0.45
2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在质量验收时,应符合表3.2.8-2的规定。
表3.2.8-2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要求(mm)
一般路段
0.70~1.10
0.50~0.90
特殊路段
0.80~1.20
0.60~1.00
4路基、垫层与基层
4.1路基
4.1.1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4.1.2路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不利季节,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对快速路和主干路应不小于30MPa;
对次干路和支路不小于20MPa。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
2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4.1.3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应根据路床顶面的不平整情况确定,宜为100mm-200mm。
4.2垫层
4.2.1在下述情况下,应在基层下设置垫层:
1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
2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3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4.2.2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0.075mm的
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
4.2.3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宜大于150mm
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的宽度。
4.3基层
4.3.1基层可采用刚性、半刚性或柔性材料。
4.3.2基层类型宜根据交通等级按表4.3.2-1选用,各类基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3.2-2的规定。
表4.3.2-1适宜各交通等级的基层类型
基层类型
特重交通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水泥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
水泥粉煤灰稳定类
重交通
水泥稳定粒料、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水泥粉煤灰稳定类
中等或轻交通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水泥粉煤灰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或级配粒料基层
表4.3.2-2各类基层最小厚度
最小厚度(mm)
刚性基层
贫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基层
150
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
半刚性基层
水泥稳定类基层
石灰稳定类基层
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
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基层
柔性基层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
ATB-25
70
ATB-30
90
ATB-40
120
半开级配沥青碎石基层(AM)
AM-25
80
AM-40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ATPB)
ATPB-25
ATPB-30
ATPB-40
级配碎石
级配砾石
4.3.3半刚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半刚性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温缩和干缩变形和较强的抗冲刷能力,在冰冻地区应具有一定的抗冻性。
2在冰冻、多雨潮湿地区,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特重交通、重交通的下基层。
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类交通等级的下基层以及中轻交通的基层。
3用作上基层的半刚性材料宜选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应具有一定的强度抗疲劳开裂性能与抗冲刷能力。
4各类半刚性材料的压实度和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规定。
表4.3.3-1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7d龄期抗压强度
层位
稳定类型
重、中交通
轻交通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
上基层
集料
≥98
3.5~4.5
3~4
≥97
2.5~3.5
细粒土
—
≥96
下基层
≥2.5
≥2.0
≥1.5
细料土
≥95
4.3.4刚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刚性基层适用于重交通、特重交通及港区等的道路工程。
2贫混凝土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应符合表4.3.4-1的规定。
表4.3.4-1贫混凝土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MPa)
试验项目
特重、重交通
中交通
7d龄期抗压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