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 13教案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600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 13教案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 13教案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 13教案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 13教案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 13教案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 13教案与反思.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 13教案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 13教案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 13教案与反思.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13教案与反思

13 人物描写一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人物描写一组》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由三个选自名著的独立片段组成:

《摔跤》节选自《小兵张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自《骆驼祥子》;《两茎灯草》节选自《儒林外史》。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

《摔跤》侧重人物的动作描写,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表现了小嘎子的顽皮、机敏、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人物的外貌描写,刻画出祥子的高大健壮、充满活力。

《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个手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根,才一命呜呼的故事,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摔跤”这个小标题提示了片段讲述的主要事件。

片段对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动作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比如,写小嘎子“猴儿似的蹦来蹦去”,体现了嘎子灵活机智;“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体现他富有心计。

摔跤进入了紧张阶段时,“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硬是扳他不动”,用“转、抓、挠、揪”一系列动作描写,体现场面紧张、比赛激烈。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小标题形象地写出了祥子的外形。

“挺脱”是方言,指强劲结实,挺括舒展;“他”指祥子。

课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标新立异,充分概括了祥子高大健壮、充满活力的特点,也提示了该片段侧重于对人物外貌的描写。

片段先从体格和装束两方面对祥子进行了整体勾勒,“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等语句形象地写出了祥子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特点。

接着,片段细节描写了祥子“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展示了祥子的精壮矫健。

最后,“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脸上永远红扑扑的”,进一步体现出了祥子的干练和朝气。

“两茎灯草”这个小标题交代了事情的缘由——临死的严监生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硬是撑着不肯咽气。

片段通过动作描写,把严监生极其吝啬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

尽管严监生已经病得三天不能说话了,但当他看到桌上点着的灯时,竟硬是“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着两个指头”;当两个侄子猜不透他的意思时,“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当奶妈误解了他的意思时,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直至最后赵氏道出了他的心思,并把两茎灯草挑掉了一茎,他这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虽然只有一段话,但一个典型的齐啬鬼形象呼之欲出。

课后安排了“说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以及“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两道习题,意在引导学生在读、思、写、评中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认“嘎、绊、揪”等生字,会读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生字,正确读写“摔跤、手疾眼快、欺负”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说人物的特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这三个人物的形象,说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

注意指导易读错字和易写错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

比如“绊”和“扳”这两个字的声母、韵母相同,但音调不同,可以在品读描写小嘎子动作的语句时,指导学生读这两个字的读音,同时结合字形辨析字义——“绊”有绞丝旁,指挡住或缠住,“绊子”指摔跤时用一条腿别着对方的腿,使之跌倒;“扳”有提手旁,指用手转动原本位置固定的东西。

又如有些词语“公鸡鹐架”是比较生僻的,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有的和动作有关,如“跤”“搂”“挠”“扳”“剃”,也有的和人体器官或外貌有关,比如“腕”“腮”“疤”“喉”“咙”。

在生字书写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归类法加以识记。

2.阅读教学

学生在以往的阅读实践中,已经有了通过描写人物的语句体会人物心情、品质的经验。

本课教学时,在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往阅读课文时,自己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点。

接着,可以借助课后第一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边读边批注,再和同学交流。

本课有些语句较难读懂,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比如,第二个片段中的“杀进他的腰”,第三个片段中的“一声不倒一声”,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又如,第二个片段中的“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只要硬棒就好”这几句话,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中的“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理解祥子对自己的模样是很满意的,因为他的脸和他的身体一样“结实硬棒”,进而体会到初为车夫的祥子是一个身体健壮、充满自信和活力的青年。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以读促悟,讨论交流,拓展迁移,深入领悟作家的写作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可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节选的片段是在什么情况(或背景)下描写人物的动作或外貌的”,体会课文对小嘎子、严监生的动作和祥子的外貌进行描写的作用。

比如,第一个片段主要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所以主要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联系对手小胖墩儿“膀大腰粗”“动转不灵”的特点,可以体会到小嘎子“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的用意是要伺机“下冷绊子”,这样的动作描写很好地表现出小嘎子鬼机灵的特点。

还可以将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去掉后再出示给学生,先让学生对比阅读,感受这些动作、外貌描写对具体表现人物特点所起的作用,再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课前准备

1.学生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自行学习。

自读课文,感受描写人物的方法。

2.教师搜集相关图片、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嘎、绊、揪”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生字,正确读写“摔跤、手疾眼快、欺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说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2.谈话:

同学们,这些人物形象中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你能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吗?

3.过渡: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4.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5.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教师同步对本课生字的读音进行指导。

“嘎”读三声。

“腮”为平舌音,读一声。

“监”是多音字,有jiàn和jiān两个读音,在本课中读jiàn。

“欺负”的“负”读轻声。

“脚腕”的“腕”读四声。

3.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教学“鞭、腕、腮”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教学“搂、挠、扳、剃”等字时,可以结合动作;教学“喉、咙”等字时,可以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

“鞭”是左右结构,左边是“革”,右边是“便”,要写得紧凑些。

“欺”左宽右窄,右边“欠”的第二笔为横钩。

“扳”左边“扌”的竖要长;“反”的平撇短,竖撇略带弯势。

“腕”左边是“月”,要写得细长,左窄右宽。

“监”的下边是“皿”,宜扁宽,末横要长。

“喉”左窄右宽,“亻”竖拉直,“矢”撇捺略收。

4.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摔跤 手疾眼快 欺负 脚腕子

挺脱 肢体 格局 威严 无疑 侄子

5.开火车轮读生词。

板块三 自主学习,探究阅读

1.过渡:

我们这节课会认识三个人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各选自哪部作品?

作者是谁?

《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2.教师指名回答。

3.教师分别出示三位作者的图片,指名学生说说对作者的了解,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徐光耀,河北雄县人,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

他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少小灾星》,短篇小说集《望日莲》,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等,电影剧本《小兵张嘎》等。

其作品获得全国儿童文艺评奖小说一等奖和鲁迅文学奖等荣誉。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一生创作文学作品多达九百万字。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有“秦淮寓客”“文木老人”之称。

作品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4.四人小组讨论:

说一说课文中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什么。

(1)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回答。

(2)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摔跤》主要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描写了身体健壮、充满生命力的祥子。

《两茎灯草》记述了严监生临终前由于灯盏点了两茎灯草,而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5.过渡:

这篇课文用三个片段分别向我们展现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板块四 课堂交流,感受形象

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边浏览边用笔勾画出来。

2.四人小组讨论:

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

(1)选出作为演员的学生,其他同学作为导演。

(2)演员选择要表演的人物,说说自己设想如何来表现这个人物。

(3)导演根据演员的陈述提出自己的指导意见。

(4)演员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评价,(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指出生动之处与不足之处)教师相机补充。

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课文,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

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角度进行细致描写,具体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梳理情节

1.对本课生字进行听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