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段教程文件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段教程文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段教程文件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2:
我们把这些分数也分成了三类,分类的标准是把这些分数跟1比较大小。
比1小的分数,有3/4、2/5
跟1相等的分数,有4/4
比1大的分数,有5/4、10/5、12/5
生3:
我们分成了二类,分类的标准是有的分数实际上是整数,有的不是。
实际上是整数的,有4/4(是1)、10/5(是2)
不是整数的,有3/4、2/5、5/4、12/5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相应板书。
3、概括特征
师:
第一种分法与第二种分法的结果相同,但它们的分类标准却不同,看看它们的标准有没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
分子比分母小的,实际上就是这个分数比1小;
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实际上分数值就等于1;
分子比分母大的实际上就是分数值比1大。
教师把上述内容的板书合并在一起。
并指出第一类是真分数,第二类与第三类是假分数。
追问:
如果让你来概括一下什么叫真分数,你该怎么说呢?
什么叫假分数呢?
指名说说,后小黑板出示真、假分数的概念。
师:
第三种分法中,是整数的分数4/4、10/5都是什么分数?
不是整数的分数中呢?
[评析]注意培养学生“想学”这种意识,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在想知而又不知的这种矛盾心理中。
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类时,学生很兴奋,以为按分子是4的、分母是5的这样来分两类就可以了,教师能很好地利用这个教学意外事件,来激起学生的“疑”,马上提出不能按这样的方法来分,要自己去找寻另外的办法,这时候学生就显得有些丧气,但很快又兴奋起来,进入积极思考状态,在寻找分类标准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六、《毫米的认识》教学片段
请同学们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
1毫米)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
(短、小、细)
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我数的是1和2中间或5和6中间有几毫米)
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了一个什么规律?
出示:
1厘米=10毫米
齐读,往返各一遍
[评析]这一环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会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
七、《长方体的体积》教学片断
1、出示实践探究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任意拼出一个长方体,看看长、宽、高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实践操作
每个学生把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了不同的长方体。
3、观察填表
(1)学生观察自己拼出的长方体,把每排摆的个数,摆的排数、层数,含小正方体的个数填在表里。
(2)学生汇报
生1:
每排摆4个,摆了3排,共2层,用了24个小正方体,体积是24立方厘米。
生2:
每排摆7个,摆了2排,共3层,用42个小正方体,体积是42立方厘米。
生3:
每排摆3个,摆了2排,共7层,也用了42个小正方体,体积是42立方厘米。
…………………..
4、探究规律
(1小组讨论:
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到底有样的关系?
(2)汇报:
长方体的体积与摆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有关系,摆的个数×
排数×
层数=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长×
宽×
高。
我认为长方体的体积=长×
(评析)新课程改革不仅明确要求教师要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且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并从成功中获得喜悦。
学生为了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的体积=长×
高,积极主动地进行了探究。
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已经验证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知识发现—验证—解释的思维过程。
)
8、《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片断
1、游戏:
听数打手势(判断是否是2、5的倍数)。
投影出示:
这个数若是2的倍数,则出示左手2个指;
若是5的倍数,则出示右手5指;
若同时是2、5的倍数,,则出示两只手。
145160723758209646000
2、师:
你是根据什么来作判断的?
生:
我们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是根据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来作出判断的。
3、师:
请学生分别说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如电话号码、牌照号码、人数、钱数等老师也可以快速判断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一个学生说数,老师判断、其他同学计算器验证)
4、师质疑: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是不是也只要看它个位上的数就行了?
生:
我发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都是3的倍数。
3的倍数,个位数也不一定就是3、6、9。
5、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
3的倍数的特征)
(评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就能判断出2、5的倍数。
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直接抛出问题,学生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负迁移过来,就产生了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唤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情感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9、《倒数》教学片断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猜字的游戏,大家愿意玩吗?
愿意。
中国的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如果把“杏”字上下颠倒。
变成了什么字?
呆。
把“吴’”字颠倒呢?
吞。
你们玩过正话反说的游戏吗?
玩过。
能否仿照老师的样子说一说。
蜜蜂——蜂蜜,山清水秀——水秀山清,我爱妈妈——妈妈爱我。
奶牛——牛奶,柴火——火柴
门前——前门,牙刷——刷牙
生机勃勃——勃勃生机
生4:
我爱老师——老师爱我
……
孩子们真的很聪明,想到了这么多和老师所说一样的例子,你们真棒!
接下了请同学欣赏几张图片。
(课件展示,并配有音乐)
(这时,美丽的山水图,再加上优美的音乐,把孩子们深深吸引,同学们看的如痴如醉。
(欣赏完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景色很迷人。
景色很美。
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
有倒影,倒影也非常的美。
是呀,我们的汉字这么的有趣,自然景色因为有倒影的衬托而更加妖娆、美丽,其实我们的数学中也有和汉字一样有趣,和景色一样美丽的数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中的另一个新的知识——倒数(板书课题)
有哪位同学可以结合以上的例子,说一说对倒数中倒的理解。
评析:
本案例是教师从中国汉字的结构特点引入,沟通了学科之间的联系,然后又玩了一个正话反说的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又让学生明白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结构特点就像汉字一样可以交换。
进而又让学生观赏了美丽的图片,从图片中让学生进而体会倒数就和自然景物中的倒影一样,把数字倒过来就可以。
10、《秒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
我想知道1秒有多长。
我想知道1秒在钟面上是怎么显示的。
我想知道分与秒有什么关系。
……得最快,对分针和时针,我们不能明显的看到它们走动。
只有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它们走动。
那它的特点就是走动快,又细又长(板书特点)秒针“嘀嗒”一声,就走一格,秒针走一格就是一秒。
3.借助钟表,体验1秒。
我们来听一听,一秒钟是怎样溜走的?
(课件演示秒针……
(赏析:
本节让学生看秒针转动,让学生看其形并听其音,使学生亲历1秒并自主认识秒针,最后让学生看钟表、听声音,说一说:
1秒钟是怎样溜走的?
这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的。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原认知和想象力,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后,说出了许多精彩的1秒钟的体验过程。
与传统教法相比,教师做到了“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时空来探索新知、经历新知、感悟新知、体验新知,从而获得新知。
这种主动而富有个性的体验活动,正是在教师的适度指导下践行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
1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片断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一间新教室,请看,
(课件出示教科书59页例2主题图,主题图表明:
多媒体教室里有座位18排,每排22个座位)
生1(不由发出感叹):
好宽敞的教室啊!
比我们的教室大多了!
一定能坐很多学生。
是啊,你能根据图中的条件,提出你的问题吗?
你最想知道什么信息?
生1(迫不及待):
我想知道,这间教室到底能坐多少人?
同意!
老师和你的想法一样,那谁来提出问题?
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这个问题合理吗?
生(齐答):
合理。
那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们互相议论,表示没有别的问题]
那我有个不同的问题,同意我提吗?
生(兴趣浓厚):
我的问题是:
“如果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课件出示“如果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
[学生们先楞了一下,因为他们还没遇见过这样的问题,但片刻后都一致认为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提出并加以解决]
那怎样才能解决?
只要把座位总数算出来,就知道够不够坐了。
具体说一说。
每排22个座位,有18排,就是算18个22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
师(作疑问状)可是我们还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啊?
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是否对我们有帮助。
我想起来了,用估算。
师(惊喜):
棒极了!
看来估算还装在你的大脑里,老师为你的记忆力鼓掌!
(学生热烈鼓掌)
那现在同学们讨论看用什么方法估算,然后汇报给老师。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生5:
把18看成20,20×
22=440(个),能够坐下。
生6:
把22看成20,20×
18=360(个),能够坐下。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7:
还可以把18和22都看成20,20×
20=400(个),能够坐下。
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看看小精灵怎样介绍估算的,
[课件出示小精灵介绍:
①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220×
18=360(个)0×
22=440(个),所以,18×
22约等于440个,能坐下;
②22接近20,把22看成20,20×
18=360(个),所以18×
22约等于360个,能坐下;
③可同时把18和22都看成20,20×
20=400(个),所以18×
22约等于400个,能坐下。
太棒了,你们和小精灵的方法一模一样,不简单,你们都是小精灵!
生(高兴)我们都很棒!
估算这道题后,谁能小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把两位数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