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666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移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即满,故不一定相同。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B )

二氧化碳使蜡烛从下到上依次熄灭,下面的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实现二氧化碳的倾倒,该操作只体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所以B符合题意;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这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该实验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3.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

A.石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

B.二氧化碳参加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D.活性炭吸附色素

A项,石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金刚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项,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项,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项,活性炭吸附色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A )

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

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A选项

错误。

5.(2019东营)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

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固体逐渐减少;

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A正确;

碳和二氧化碳要一直在高温下反应,因为反应吸热,B正确;

当甲、乙处压强变小时,丁处的液体会倒流入丙处,而丙处液体则无法倒流入乙内,C正确;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而且丁装置可以收集多余的一氧化碳,D不正确。

6.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D )

取用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

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操作正确,故A正确。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操作正确,故B正确。

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故C正确。

因是气体的验满,所以燃着的木条一定要放在瓶口,而不能放在集气瓶内部,故D错误。

7.(2019邵阳)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D )

A.尽量少用一次性碗筷

B.节约用电,人走灯灭

C.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D.提倡垃圾焚烧处理

A.尽量少用一次性碗筷,有利于提高空气净化能力;

B.节约用电,人走灯灭,有利于节约能源;

C.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含磷废水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D.提倡垃圾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环境保护。

8.“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措施中符合该主题的是( D )

A.焚烧废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

B.多用煤发电少用风力发电

C.把还未用完的作业本烧掉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焚烧废旧塑料所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故A不正确;

化石燃料燃烧造成资源匮乏并能造成空气污染,如酸雨的形成等,故B不正确;

未用完的作业本烧掉会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如将其废品回收利用既节能又减排,故C不正确;

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就是减少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的具体体现之一。

故D

正确。

9.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可用浓硫酸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红,故A说法错误;

将粗铜丝放下使内装石灰石的尼龙布袋与稀盐酸接触,反应开始,将粗铜丝往上提,则反应终止,所以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B说法正确;

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不能和浓硫酸反应,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故C说法错误;

该装置不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错误。

10.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增强的有效措施是( B )

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②禁止生产含氟冰箱 ③大量植树造林 ④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 ⑤用大量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

A.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⑤

①燃烧化石燃料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能防止温室效应增强;

②由于含氟冰箱能破坏臭氧层,引起臭氧层空洞,所以禁止生产含氟冰箱能减少臭氧层破坏,防止温室效应增强;

③大量植树造林能吸收二氧化碳;

④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防止温室效应增强;

⑤用大量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不切合实际。

故选B。

11.(2019江西)下列物质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可以直接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的是( D )

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该图显示的发生装置为固液混合常温型,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可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故选D。

12.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 A )

A中虽然有止水夹可以控制二氧化碳的导出,使锥形瓶内的气压增大,将稀盐酸部分压入长颈漏斗,但是稀盐酸总是浸没大理石,所以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4分)

二、填空简答题(共5小题,共33分)

13.(4分)根据下列物质的主要用途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金刚石;

②石墨;

③C60;

④焦炭。

(1)可用作切割大理石的是 ① 。

 

(2)可作润滑剂的是 ② 。

(3)可作燃料和用于冶金的是 ④ 。

(4)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领域的是 ③ 。

(1)金刚石的硬度很大,能切割大理石,故答案为①。

(2)石墨具有润滑性,可作润滑剂,故答案为②。

(3)焦炭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作燃料和用于冶金,故答案为④。

(4)C60可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领域,故答案为③。

14.(3分)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01 。

(2)坚硬无比的金刚石,柔软易碎的石墨,还有神秘的石墨烯(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单质 (填“单质”或“化合物”)。

(3)CO和CO2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物质,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两者分子构成不同 。

(1)从图示看:

碳元素的信息所示,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2)坚硬无比的金刚石,柔软易碎的石墨,还有神秘的石墨烯(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为只含有一种元素。

(3)CO和CO2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物质,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两者分子构成不同。

15.(12分)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同一种元素。

其中,只有A为单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D与其他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 H2CO3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

 2C+O22CO ;

B→E:

 CO2+Ca(OH)2CaCO3↓+H2O 。

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我们应怎样处理?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3)请写出A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的名称:

 金刚石、石墨 。

A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 结构不同 。

由此,你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 。

A的单质用途非常广泛,请举出一例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石墨用作电极 。

(1)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同一种元素,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B、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C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所以A是碳,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和B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E就是碳酸钙,D与其他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D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碳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H2CO3。

(2)A→C的反应是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C+O22CO;

B→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通过推导可知,C是一氧化碳,是燃料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所以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通过推导可知,A是碳,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结构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是: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A的单质的用途是: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石墨用作电极。

16.(7分)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改进措施是 把尾气点燃 。

(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先通一氧化碳 。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uOCu+CO2 ;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一种暗红色固体,化学式为Cu2O)。

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全部为铜,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

(1)由于通入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